* ?代表一串元素, 或者一串元素中的一段
* 類似 begin/end 對
好處:
* 簡化語法和方便使用
~~~cpp
vector<int> data{11, 22, 33};
sort(begin(data), end(data));
sort(data); // 使用 Ranges
~~~
* 防止 begin/end 不配對
* 使變換/過濾等串聯操作成為可能
相關功能
* 視圖(View): 延遲計算, 不持有, 不改寫
* Actions: 即時處理(eagerly evaluated), 改寫
* Algorithms: 所有接受 begin/end 對的算法都可用
* Views 和 actions 使用管道符`|`串聯
### 例子
* 串聯視圖
~~~cpp
vector<int> data {1, 2, 3, 4, 5, 6, 7, 8, 9, 10};
auto result = data |
views::remove_if([](int i) { return i % 2 == 1;}) |
views::transform([](int i) { return to_string(i);});
// result = {"2", "4", "6", "8", "10" };
// 注意 以上操作被延遲, 當你遍歷result的時候才觸發
~~~
* 串聯actions
~~~cpp
vector<int> data{4, 3, 4, 1, 8, 0, 8};
vector<int> result = data | actions::sort | actions::unique;
~~~
* 排序然后去重
* 操作會原地對`data`進行更改, 然后返回
* 過濾和變換
~~~cpp
int total = accumulate (
view::ints(1) |
view::transform([](int i) {return i * i;}) |
view::take(10),
0);
~~~
* `view::ints(1)`?產生一個無限的整型數列
* 平方
* 取前10個元素, 然后累加(accumulate)
所有的計算延遲到`accumulate`累加遍歷的時候發生
- C++基礎
- 什么是 POD 數據類型?
- 面向對象三大特性五大原則
- 低耦合高內聚
- C++類型轉換
- c++仿函數
- C++仿函數了解一下?
- C++對象內存模型
- C++11新特性
- 智能指針
- 動手實現C++的智能指針
- C++ 智能指針 shared_ptr 詳解與示例
- 現代 C++:一文讀懂智能指針
- Lamda
- c++11多線程
- std::thread
- std::async
- std::promise
- std::future
- C++11 的內存模型
- 初始化列表
- std::bind
- std::tuple
- auto自動類型推導
- 可變參數模板
- 右值引用與移動語義
- 完美轉發
- 基于范圍的for循環
- C++11之POD類型
- std::enable_if
- C++14/17
- C++20
- 協成
- 模塊
- Ranges
- Boost
- boost::circular_buffer
- 使用Boost.Asio編寫通信程序
- Boost.Asio C++ 網絡編程
- 模板
- 模板特化/偏特化
- C++模板、類模板、函數模板詳解都在這里了
- 泛化之美--C++11可變模版參數的妙用
- 模板元編程
- 這是我見過最好的模板元編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