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章?Grub
**目錄**
[](ch22.html#id3092437)
[硬件基礎](ch22s02.html)
[系統引導流程](ch22s02.html#id3092219)
[Grub 介紹](ch22s03.html)
[Grub 術語](ch22s04.html)
[Grub 的根分區](ch22s04.html#id3093728)
[系統根目錄所在分區](ch22s04.html#id3093794)
[Grub 配置文件](ch22s05.html)
[Grub 安裝](ch22s06.html)
[將 Grub 安裝到系統中](ch22s06.html#id3094130)
[將 Grub 安裝到 MBR](ch22s06.html#id3094197)
[Grub 使用](ch22s07.html)
## 硬件基礎
一塊硬盤,它起始的一部分扇區為主引導扇區,包括 MBR(主引導紀錄)和 DPT(分區表,您可以閱讀[“分區概念”一節](ch08.html#partition "分區概念")中相關內容)
每個分區起始的一部分扇區,為分區引導扇區。
在分區引導扇區之后的部分,為文件系統的索引,文件系統通過它定位文件在硬盤上的位置。不同的文件系統采用不同的索引,例如 FAT 文件系統使用文件分配表和目錄區。
絕大多數操作系統,對硬盤的讀寫操作,通過文件系統來完成,因此引導扇區中的內容,我們不能夠在文件系統中進行操作,而需要專用軟件,比如引導管理器。
我們對文件進行修改后,操作系統會將文件系統索引中的內容同步。
### 系統引導流程
1. 系統啟動時,首先引導至 MBR,將控制權移交安裝在 MBR 中的引導管理器
2. 引導管理器裝載自身[[39](ch22s02.html#ftn.grub-stage)]
3. 引導管理器讀取分區中的配置文件,并按配置文件中預設的參數運行
4. 引導管理器根據您的選擇,可能會有如下活動
* 加載內核,啟動 Linux 系統檢查活動分區,并引導它
* Windows 系統:讀取相應分區的引導扇區,將控制權移交該扇區中的引導管理器
> [](ch22s02.html#grub-11) Windows 使用 NTLDR,Linux 通常用 Grub
> [](ch22s02.html#grub-12) 例如,Grub 讀取“`/boot/grub/menu.lst`”文件中內容,將可引導系統通過菜單顯示
Linux 系統在安裝 Grub 時,會提問您安裝在 MBR 或者分區引導扇區中。如果將 Grub 安裝在分區引導紀錄中,您必須確保 MBR 中的引導管理器能夠正確的引導至分區引導扇區。
如果您在 MBR 中使用的是 Windows 的引導管理器 NTLDR,完成這件工作會非常困難,因而我們推薦您使用 Grub。
* * *
> [[39](ch22s02.html#grub-stage)] Grub 先裝載 MBR 中的 stage1,通過 stage1 來裝載文件系統中的 stage2,顯示菜單和 Shell 等待用戶。
> 有時 stage1 不能識別 stage2 所在分區的文件系統,這就需要裝載 stage1.5 來連接 stage1 和 stage2
## Grub 介紹
Grub 主要有以下功能:
* 菜單式選擇
* 命令行模式
* 支持開機畫面
* 支持大硬盤
其它的功能還有很多,就不一一介紹了。
您可以運行命令 **grub** 啟動它。會顯示一些版本信息和使用提示,當然還有命令提示符,如下:
```
GNU GRUB version 0.97 (640K lower / 3072K upper memory)
[ Minimal BASH-like line editing is supported. For
the first word, TAB lists possible command
completions. Anywhere else TAB lists the possible
completions of a device/filename. ]
grub>
```
您可以使用 `TAB` 鍵補全命令和路徑,這非常重要,因為 Grub 中路徑表示方式與操作系統是不同的,您可能比較陌生,所以盡量用 TAB 補全它,既方便,也不容易出錯。
您可以在 _grub>_ 提示符后按 `TAB` 鍵,會將所有可用的命令顯示出來。
呵呵,是不是有點暈,命令可真不少啊!!!其實我們會用到的命令只有兩個:**root** ?**setup**
## Grub 術語
在分區概念章節里,我們已經介紹了 Linux 系統中表示分區的方法 `/dev/sda5`
```
/dev/sdMN M 為 a 起始的小寫字母,表示硬盤序號;N 為 1 起始的數字,表示分區序號
```
Grub 中使用的表示方法為 `hd0,1`
```
hdX,Y X 為 0 起始的數字,表示硬盤序號;Y 為 0 起始的數字,表示分區序號
```
留意它們之間的區別:
* N 從 1 開始計數,X 和 Y從 0 開始計數
* N 為 1~4,它是一個主分區;N 為 5 或大于 5,它是第(N-4)個邏輯分區。Y 按分區在硬盤上排列的順序排列,無論它表示的是主分區還是邏輯分區。
舉例來說:
| 分區分布 | 主分區 | 主分區 | 邏輯分區 | 邏輯分區 | 主分區 |
| --- | --- | --- | --- | --- | --- |
| /dev/sdMN | sda1 | sda2 | sda5 | sda6 | sda3 |
| hdX,Y | hd0,0 | hd0,1 | hd0,2 | hd0,3 | hd0,4 |
現在我們來看 **root** 和 **setup** 命令的使用,`sudo grub`進入 Grub 交互模式:
```
grub>root (hd0,1)
grub>setup (hd0)
```
> [](ch22s04.html#grub-31) 這個命令將 Grub 的根分區定位為 “(hd0,1)”
> [](ch22s04.html#grub-32) 這個命令表示將 Grub 安裝在“(hd0)”,因為沒有指定安裝的分區,所以安裝位置為 MBR
### Grub 的根分區
為 Grub 配置文件 `grub/menu.lst` 和`stage[[39](ch22s02.html#ftn.grub-stage)]`文件所在分區。假如您單獨為 `/boot` 目錄掛載了一個分區,那么 Grub 的根分區通常為您系統中 `/boot` 目錄所在的分區。
搞錯了根分區,Grub 就不能正確讀取配置文件,自然不能正確引導。[[40](ch22s04.html#ftn.id3093773)]
### 系統根目錄所在分區
Linux 根目錄 `/` 的掛載分區。Linux 系統的分區掛載信息保存在文件系統分配表 `/etc/fstab` 文件中
Grub 首先讀取根分區[[41](ch22s04.html#ftn.id3093820)]中的 `/boot/grub/menu.lst` 文件,并轉到引導分區,如果是 Windows 等系統,則將控制權移動分區引導扇區中的啟動管理器。如果是 Linux 系統,則加載內核和設備,并根據 `/etc/fstab` 文件的內容掛載文件系統。
看這個例子:(假設 Grub 安裝在 MBR 中,Grub 的安裝位置為 `(hd0)`)
```
title Linux
root (hd0,0)
kernel (hd0,1)/vmlinuz-2.6.15-25-686 root=/dev/sda3 ro splash vga=0x31b
initrd (hd0,1)/initrd.img-2.6.15-25-686
boot
```
> [](ch22s04.html#grub-41) 這一行表示引導分區為第一塊硬盤的第一個分區 (hd0,0)。如果下面也指定了這個參數,那么下面的優先
> [](ch22s04.html#grub-42) 表示當前系統的 /boot 目錄掛載到第一塊硬盤的第二個分區 (hd0,1),它是引導分區。一般情況下在 “root”項中指定
> [](ch22s04.html#43) 表示當前系統的 / 目錄掛載到第一塊硬盤的第三個分區 (hd0,2) ,內核根據該分區中的 `/etc/fstab` 文件來掛載文件系統
> [](ch22s04.html#grub-44) 同2
* * *
> [[40](ch22s04.html#id3093773)] Windows 等系統的引導分區為它的安裝分區,Linux 系統的引導分區為它的 `/boot` 目錄所在的分區,也就是 Grub 根分區
> [[41](ch22s04.html#id3093820)] 配置文件中并不能指定 Grub 根分區,它要在 Grub 安裝過程中指定
## Grub 配置文件
`/boot/grub/menu.lst` 文件,主要由一些下面這樣的塊構成的
```
timeout 5
default 0
title Linux
root (hd0,2)
kernel (hd0,2)/boot/vmlinuz-2.6.15-25-686 root=/dev/sda3 ro splash vga=0x31b
initrd (hd0,2)/boot/initrd.img-2.6.15-25-686
boot
title Windows
root (hd0,0)
makeactive
chainloader +1
```
> [](ch22s05.html#grub-49) 等待時間,如果用戶在這段時間內未進行選擇,則引導默認系統
> [](ch22s05.html#grub-50) 默認系統,從 0 開始計數,每個_title_項為一個系統
> [](ch22s05.html#grub-51) 標題,title 和分隔符后的內容為 Grub 菜單中顯示的條目
> [](ch22s05.html#grub-52) 引導分區
> [](ch22s05.html#grub-55) 表示當前系統的 / 目錄掛載到第一塊硬盤的第三個分區 (hd0,2) ,內核根據該分區中的 `/etc/fstab` 文件來掛載文件系統
> [](ch22s05.html#grub-56) 以只讀模式掛載
> [](ch22s05.html#grub-57) 顯示啟動畫面
> [](ch22s05.html#grub-58) 啟動屏幕分辨率
> [](ch22s05.html#grub-53) 設置活動分區
> [](ch22s05.html#grub-54) 鏈式引導
## Grub 安裝
### 將 Grub 安裝到系統中
```
grub-install --no-floppy --root-directory=/boot /dev/sdM
```
> [](ch22s06.html#grub-61) 不使用軟盤
> [](ch22s06.html#grub-62) 文件安裝目錄,通常不需要指定
> [](ch22s06.html#grub-63) 目標磁盤
* 這一步只是拷貝 Grub 的文件。如果是修復系統,通常情況下它們已經存在,直接進行下一步就可以
### 將 Grub 安裝到 MBR
`sudo grub`進入 Grub 交互模式:
```
grub> find /boot/grub/stage2
(hd0,0)
grub> root (hd0,0)
Filesystem type is xfs, partition type 0x83
grub> setup (hd0)
Checking if "/boot/grub/stage1" exists... yes
Checking if "/boot/grub/stage2" exists... yes
Checking if "/boot/grub/xfs_stage1_5" exists... yes
Running "embed /boot/grub/xfs_stage1_5 (hd0)"... 19 sectors are embedded.
succeeded
Running "install /boot/grub/stage1 (hd0) (hd0)1+19 p (hd0,0)/boot/grub/stage2
/boot/grub/menu.lst"... succeeded
Done.
grub> quit
```
> [](ch22s06.html#grub-71) 搜索 stage2 文件所在的分區[[39](ch22s02.html#ftn.grub-stage)],通常就是 Grub 根分區
> [](ch22s06.html#grub-72) 返回 Grub 根分區名稱
> [](ch22s06.html#grub-73) 將這個分區設為 Grub 根分區
> [](ch22s06.html#grub-74) 返回 Grub 根分區的文件系統信息
> [](ch22s06.html#grub-75) 將 Grub 安裝到 MBR。注意是(hd0)而不是(hd0,0)
> [](ch22s06.html#grub-76) 檢查需要的文件是否存在,因為用了 XFS 文件系統,所以需要`xfs_stage1_5`
> [](ch22s06.html#grub-77) 將`xfs_stage1_5`嵌入到 MBR,不然 Grub 不能夠讀取 XFS 分區中的 stage2
> [](ch22s06.html#grub-78) 將`stage1`安裝到 MBR,并指向 `stage2` 和 `menu.lst`
> [](ch22s06.html#grub-79) 退出
* 可以使用`TAB`補全,或者按兩次`TAB`列出提示
## Grub 使用
在 Grub 啟動菜單中,您可以選擇您要的選項,按下 `d` 刪除該項;或者按下 `e` 鍵,進入到編輯模式
修改您的啟動參數,完成后回車
按 `b` 鍵,Grub 將以您修改后的參數引導系統。
在 Grub 啟動菜單中,按下 `c` 進入命令模式,操作與交互模式基本相同;只不過最后一個命令是**boot**,而不是**quit**
- 開源世界旅行手冊
- 授權
- 致謝
- 序言
- 更新紀錄
- 導讀
- 如何寫作科技文檔
- 部分?I.?氣候
- 第?1?章?GUI? CLI?
- 第?2?章?UNIX 縮寫風格
- 第?3?章?版本號的迷霧
- 第?4?章???Vim 還是 Emacs
- 第?5?章???DocBook 還是 TeX
- 第?6?章?完全用 Gnu/Linux 工作
- 第?7?章?病毒
- 第?8?章?磁盤 分區
- 第?9?章?文件系統
- 第?10?章???發行版介紹
- 第?11?章???編程語言
- 第?12?章?無根的根:無名師的 Unix 心傳
- 部分?II.?地理
- 第?13?章?基礎知識
- 第?14?章?命令系統
- 第?15?章?基本系統
- 第?16?章?軟件管理
- 第?17?章?核心工具集
- 第?18?章?編譯工具鏈
- 第?19?章?圖形界面
- 第?20?章?國際化
- 第?21?章???內核
- 第?22?章?Grub
- 第?23?章?服務器
- 第?24?章?Vim 編輯器
- 第?25?章?Emacs 入門
- 第?26?章?正則表達式
- 第?27?章?docbook 指南
- 第?28?章?Git 版本控制系統
- 第?29?章?ConTeXt 入門指南
- 部分?III.?景觀
- 第?30?章?終極 Shell -- ZSH
- 第?31?章?完美工作站 Archlinux
- 第?32?章?組織你的意念:Emacs org mode
- 第?33?章???Zsh+screen
- 第?34?章???gentoo stage3
- 第?35?章???硬件問題
- 第?36?章???網絡設置
- 第?37?章???自制 LiveCD
- 第?38?章?awesome
- 第?39?章?openbox 工作環境
- 第?40?章???Emacs muse
- 第?41?章???寫作工具鏈
- 第?42?章?使用 lftp
- 第?43?章???Firefox 使用技巧
- 第?44?章???FVWM
- 部分?IV.?地質
- 第?45?章?Unix
- 第?46?章???Gnu
- 第?47?章?軟件業自由之神——Richard Stallman
- 第?48?章?Linux
- 第?49?章?GNOME與KDE的戰爭
- 第?50?章???Vim Emacs
- 第?51?章???年代紀
- 第?52?章?我的選擇
- 第?53?章???補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