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常見的操作函數有以下幾個:
* void \*malloc(size\_t size) : 從堆中申請內存空間。
* void \*calloc(size\_t nmemb, size\_t size) : 從堆中申請內存空間并清零。
* void \*realloc(void \*ptr, size\_t size) : 調整已從堆中申請到的內存大小。
* void free(void \*ptr) : 釋放從堆中申請到的內存空間。
以上的API需要包含頭文件: #include <stdlib.h>
###
* void \*memset(void \*s, int c, size\_t n) : 給內存空間格式化為指定值。
* void bzero(void \*s, size\_t n) : 給內存空間清零。
以上的API需要包含頭文件: #include <string.h>

### **1.malloc以及內存清零**
malloc返回值非NULL時表示成功,程序中沒有做這個判斷,出于嚴謹考慮大家在調用時最好做下判斷;同時除非申請的空間極其巨大或者有內存泄漏,不然基本不會出現失敗的情況。清零的方式有兩種,可以使用memset,也可以使用bzero,建議使用bzero直觀一點。
### **2.realloc**
該函數使用時需要注意,失敗時會返回NULL,且先前分配的堆內存空間是不會被回收的,因此我們在調用該函數之前需要備份一下已申請的內存空間地址,這樣申請失敗的話還可以找回之前的數據;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重新申請成功后多出來的那部分內存空間有可能是沒有被清零的,需要我們手動調用bzero進行清零。
### **3.釋放內存**
所有從堆中成功申請到內存空間,都需要通過free函數進行手動回收,不然會造成內存泄漏。
### **4.內存拷貝**
從一片內存拷貝數據到另外一片內存可以使用函數:memcpy,比如:

###
把content棧空間內容(hello world!)拷貝到堆中(pa)。
- 《嵌入式Linux開發指南——面向IoT領域》
- 源代碼與開發軟件
- 配套開發套件
- 前言
- 起始部分:準備篇
- 硬件開發平臺簡介
- 安裝 Xshell 7 調試工具
- 安裝必要的驅動
- 配置安裝ADB
- 配置安裝cmder
- 第一部分:基礎篇
- 第1章 開發環境及交叉編譯鏈的搭建
- 本章學習目標
- 1.1 開發服務器的搭建
- 1.1.1 VMware導入開發服務器
- 1.1.2 Samba網絡服務
- 1.1.3 SSH網絡服務
- 1.1.4 交叉編譯鏈
- 1.2 硬件資源介紹
- 第2章 Linux基本命令
- 2.1 常用命令
- 2.1.1 ls
- 2.1.2 cd
- 2.1.3 pwd
- 2.1.4 mkdir
- 2.1.5 touch
- 2.1.6 mv
- 2.1.7 cp
- 2.1.8 rm
- 2.1.9 file
- 2.1.10 cat
- 2.1.11 tree
- 2.1.12 find
- 2.1.13 clear
- 2.1.14 chmod
- 2.1.15 sudo
- 2.1.16 su
- 2.1.17 ping
- 2.2 補充命令
- 2.2.1 ln
- 2.2.2 grep
- 2.2.3 diff
- 2.2.4 patch
- 第3章 嵌入式C基礎
- 3.1 數據類型
- 3.1.1 類型定義
- 3.1.2 類型格式化
- 3.2 變量
- 3.2.1 可執行程序存儲區
- 3.2.2 動態類型
- 3.2.3 類型轉換
- 3.3 指針
- 3.3.1 指針與堆
- 3.3.2 多階指針
- 3.3.3 通用類型指針
- 3.4 主函數(main)參數列表
- 3.5 可變參數
- 3.5.1 基本用法
- 3.5.2 擴展用法之日志輸出
- 3.6 頭文件
- 3.6.1 兼容C++
- 3.6.2 日志功能實例
- 3.6.3 C++源文件測試
- 第4章 嵌入式Shell基礎
- 4.1 基本語法
- 4.1.1 第一個程序
- 4.1.2 日志輸出
- 4.1.3 變量
- 4.1.4 分支控制ifelse
- 4.1.5 for循環
- 4.1.6 while循環
- 4.1.7 case分支語句
- 4.1.8 循環控制
- 4.1.9 變量運算符
- 4.2 函數
- 4.2.1 基本格式及調用
- 4.2.2 函數參數
- 4.2.3 腳本傳參
- 第5章 嵌入式系統基礎
- 5.1 固件基本組成
- 5.1.1 硬件系統結構
- 5.1.2 分區
- 5.1.2 軟件結構
- 5.2 內核設備樹
- 5.2.1 結構
- 5.2.2 節點語法
- 5.2.3 屬性語法
- 第6章 嵌入式C++基礎
- 第二部分:系統篇
- 第1章 固件分區和燒錄
- 1.1 準備工作
- 1.1.1 硬件連接說明
- 1.1.2 配置燒錄工具
- 1.2 固件燒錄
- 1.2.1 固件說明
- 1.2.2 進行燒錄
- 1.3 簡化固件
- 第2章 系統交叉編譯
- 2.1 Uboot
- 2.2 Kernel
- 2.3 Rootfs
- 2.4 APPs
- 第3章 Uboot串口交互終端
- 3.1 硬件連接
- 3.2 波特率配置
- 3.3 調試
- 3.4 Driver Model(DM)模型
- 3.5 串口驅動程序及DTS
- 3.5.1 驅動程序
- 3.5.2 設備樹
- 第4章 Kernel串口2做交互終端
- 4.1 驅動源碼
- 4.2 內核設備樹
- 4.3 補丁更新
- 第5章 內核Config
- 5.1 menuconfig
- 5.2 選項類型
- 5.3 部分General setup實例
- 5.4 生效配置
- 第6章 U盤掛載
- 6.1 配置選項說明
- 6.2 應用
- 第7章 SD卡掛載
- 7.1 內核設備樹
- 7.2 應用
- 第8章 WiFi-STA工作模式
- 8.1 內核配置
- 8.2 內核設備樹
- 8.3 wpa_supplicant
- 8.3.1 基礎
- 8.3.2 應用測試
- 8.3.3 配置文件連接
- 第9章 WiFi-AP工作模式
- 9.1 hostapd
- 9.1.1 基礎
- 9.1.2 應用測試
- 第10章 RGB調色燈三路PWM驅動
- 10.1 硬件基礎
- 10.2 內核設備樹
- 10.3 應用
- 第11章 ADC按鍵驅動
- 11.1 硬件基礎
- 11.2 設備樹節點
- 11.3 應用
- 11.3.1 了解IIO子系統
- 11.3.2 按鍵測試
- 第12章 串口1與ZigBee主控鏈路
- 12.1 設備樹節點
- 12.2 應用測試
- 第13章 可讀寫根文件系統
- 13.1 簡述
- 13.2 內核配置樹修改
- 第14章 用戶數據區
- 14.1 根文件系統區和用戶區的區別
- 14.2 用戶數據區
- 14.2.1 分區說明
- 14.2.2增加分區
- 14.2.3 分區內容制作
- 14.2.4 分區掛載
- 第三部分:應用篇
- 第1章 http網絡服務及文件傳輸
- 1.1 搭建服務
- 1.2 下載文件
- 第2章 TCP鏈路
- 2.1 IP通信
- 2.2 TCP特點和應用
- 2.2.1 特點
- 2.2.2 服務器建立
- 2.2.3 客戶端建立
- 2.3 實例
- 第3章 epoll機制
- 3.1 什么是epoll
- 3.2 實例
- 第4章 JSON格式及開源庫cJSON的移植
- 4.1 什么是JSON格式
- 4.2 cJSON庫
- 4.3 cJSON庫裁剪
- 4.4 創建JSON實例
- 4.5 解析JSON實例
- 第5章 jsoncpp的移植
- 5.1 創建JSON實例
- 5.2 解析JSON實例
- 第6章 TCP數據轉發服務器
- 6.1 link
- 6.2 linker
- 6.3 基本應用
- 6.2.1 服務器
- 6.2.2 客戶端
- 6.4 代理服務器
- 6.5 補充說明
- 第四部分:項目篇
- 項目篇的說明
- 第1章 串口通信協議設計
- 1.1 設計基礎
- 1.2 協議格式
- 第2章 zb_msg
- 2.1 串口通信類serial
- 2.2 協議處理zb_msg
- 2.3 交叉編譯測試
- 第3章 開源庫常見許可證
- 第4章 libevent異步事件庫的移植
- 4.1 什么是libevent
- 4.2 交叉編譯libevent
- 第5章 ev_base及ev_proxy
- 5.1 ev_base
- 5.2 ev_proxy
- 5.3 應用實例
- 第6章 openssl庫移植
- 6.1 什么是openssl
- 6.2 openssl的交叉編譯
- 第7章 基于libevent&openssl的https服務
- 7.1 重新交叉編譯libevent
- 7.2 httpd
- 7.3 應用實例
- 第8章 libmosquitto移植
- 8.1 什么是mosquitto
- 8.1.1 什么是MQTT
- 8.1.2 mosquitto
- 8.2 mosquitto的交叉編譯
- 第9章 AES加解密
- 9.1 簡介
- 9.2 應用實例
- 第10章 mqtter(支持AES加解密)
- 10.1 接口說明
- 10.2 源碼說明
- 10.3 應用實例
- 版權與免責聲明
- 版權聲明與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