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智的力量
制作一個“任務列表”,其實誰都會;分清楚“重要”與“將要”,或者“緊急”與“非緊急”也沒有誰不會。因“不知道學習有什么用”而拒絕學習的人,會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虛度無數光陰,哪怕他們天天“科學地”制定計劃,編制“任務列表”。而與之相反,因“不知道學習有什么用”而選擇努力學習的人,每時每刻都充滿了收獲,并且會在將來的某一天獲得更多的“意外”收獲,哪怕他們可能顯得“漫無目的”——結果真的是天壤之別。
經常有學生向我表示她對目前的專業沒興趣,她真正感興趣的是某某專業。——正如我們經常看到的那樣,這些人不快樂。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正在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然后,真的是他們以為的那樣么?不客氣地說,99%的情況下并非如此。首先,這些人并不是對正在做的事情沒有興趣,而是沒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最終沒有人喜歡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做好這件事情究竟對自己有沒有意義?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直到做好為止——沒有其他選擇。
現在說另外一個方面。人們總說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是別的事情。可事實上,那應該僅僅是因為他們還沒開始做那件事情,所以還沒有在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而已。因為還沒有遇到過挫折,還沒有證明那件事情他們做不好,所以,那件事兒對他們來講確實具備很大的吸引力。事實上,當很多人真的放棄原來做的事情,然后去做新的、所謂真正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他們最終會發現,這件事想要做好同樣困難重重,挫折不斷。沒過多久,這些人又會因為做不好這件事而失去興趣,然后開始幻想做另外的事情,并且將其行為“合理化”(rationalization)然后聲明:“我(才知道)真正感興趣的并不是這個……”所以,我覺得興趣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一件事兒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誰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數人好,你就不會對那件事情沒興趣。// 把一件事情做得比大多數人要好,并且從中收獲了認可與快樂(也可能收獲的是別的東西),就很少會不對這件事情感興趣。
往往并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興趣。
盡管并不是絕對,但確實大多數事情都需要熟能生巧。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長了;擅長了,就自然做得比別人好;做得比別人好,興趣就大起來了,而后就更喜歡做,更擅長,更……良性循環。但,同樣,做得多就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沒興趣,往往只不過是結果而已,卻被當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終的懲罰就是大量的時間白白流逝。
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來說,方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應該是最重要的策略。
堅持,其實就是重復;而重復,說到底就是時間的投入,我是說,大量的時間投入。
與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還不如馬上開始行動,省得虛度更多的時間。// 馬上開始行動,在行動中調整、改善方法。
只有擁有了無與倫比的打字速度才知道打字快空間有多大的好處。我突然發現我不再討厭在讀書的時候做筆記了,因為在鍵盤上敲多少字相對于用紙筆來說都要輕松太多。我開始大段地記錄感想甚至有時候干脆大段摘抄原文。// 只有到達了山頂,你才會發現那里的風景是多么好。而大多數人由于懶惰,往往在山腳下就告訴自己,山上有什么好看的呢,沒意思。從而放棄了爬山的打算。
事實上,沒有什么要比發現、培養、呵護、調整自己的心智更重要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