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節:概述
`Storage`接口用于腳本在瀏覽器保存數據。兩個對象部署了這個接口:`window.sessionStorage`和`window.localStorage`。
`sessionStorage`保存的數據用于瀏覽器的一次會話(session),當會話結束(通常是窗口關閉),數據被清空;`localStorage`保存的數據長期存在,下一次訪問該網站的時候,網頁可以直接讀取以前保存的數據。除了保存期限的長短不同,這兩個對象的其他方面都一致。
保存的數據都以“鍵值對”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說,每一項數據都有一個鍵名和對應的值。所有的數據都是以文本格式保存。
這個接口很像`Cookie`的強化版,能夠使用大得多的存儲空間。目前,每個域名的存儲上限視瀏覽器而定,Chrome 是 2.5MB,Firefox 和 Opera 是 5MB,IE 是 10MB。其中,Firefox 的存儲空間由一級域名決定,而其他瀏覽器沒有這個限制。也就是說,Firefox 中,`a.example.com`和`b.example.com`共享 5MB 的存儲空間。另外,與`Cookie`一樣,它們也受同域限制。某個網頁存入的數據,只有同域下的網頁才能讀取,如果跨域操作會報錯。
- 第一章:音視頻
- 第一節:概述
- 第二節:媒體元素
- 第三節:視頻元素
- 第四節:音頻元素
- 第四節:事件
- 第二章:高德地圖
- 第三章:Storage 接口
- 第一節:概述
- 第二節:屬性和方法
- 第三節:事件
- 第四章:IndexedDB
- 第一節:概述
- 第二節:基本概念
- 第三節:indexedDB 對象
- 第四節:IDBRequest 對象
- 第五節:IDBDatabase 對象
- 第六節:IDBObjectStore 對象
- 第七節:IDBTransaction 對象
- 第八節:IDBIndex 對象
- 第九節:IDBCursor 對象
- 第十節:IDBKeyRange 對象
- 第十一節:操作流程
- 第五章:Canvas
- 第一節:概述
- 第二節:繪制圖像
- 第一課時:路徑
- 第二課時:線型
- 第三課時:矩形
- 第四課時:弧線
- 第五課時:文本
- 第六課時:漸變色和圖像填充
- 第七課時:陰影
- 第三節:圖像處理
- 第一課時:寫入圖像
- 第二課時:像素讀寫
- 第三課時:保存和恢復
- 第四課時:畫布
- 第五課時:圖像變換
- 第四節:元素方法
- 第一課時:toDataURL()
- 第二課時:toBlob()
- 第五節:使用實例
- 第一課時:動畫效果
- 第二課時:像素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