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FT筆記 DC/AC mode與Func

DC模式需要ate測試機臺提供test clock時鐘(最快100M),DFT工程師需要升級普通reg變成帶si和so,se pin的reg,并插入掃描鏈(scan chain),用于檢查設計中盡量多的cell(包括組合邏輯),提高覆蓋率是個技術活,需要引入更多的組合邏輯,而且要更多的pattern,pattern是設計中外部輸入的值得各種組合。DC模式主要檢查設計中stuck at 0和stuck at 1的錯誤,舉例來說,一個與門輸入都是1輸出必然是1,如果測試出來輸出是0,那么就有stuck at 0(SA0)的錯誤,而輸入都是0,得到的結果是1就有SA1的錯誤。
AC模式下test clock來自pll,也就是func clock同源(頻率<=func clock頻率),只不過AC模式下,clock從源頭出來經過occ電路,再與func clock重疊,此時test clock與func clock在occ電路處有了分別,他們就不是同一個clock,在sdc中,如果區分開,寫兩個sdc,需要在各自sdc中用set\_case\_analysis設置好mux的輸入,用以區分兩個clock,也可以不分開,跟mbist一樣寫到一個sdc里,另外一點區別是ac mode下不檢查reg與mem的timing,ac這個模式用來檢查data path組合邏輯的transition問題,有些cell低頻下功能正常,但制造過程中性能受損,導致高頻下transition達不到預期,這也是一種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