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范圍管理
[toc]
## 項目范圍管理概述
項目范圍管理的 3 個方面工作:
1. **明確項目邊界**,即明確哪些工作是包括再項目范圍之內的,哪些工作是不包括再項目范圍之內的。
2. **對項目執行工作進行監控**,確保所有該做的工作都做了,而且沒有多做。對不包括再項目范圍內的額外工作說“不”,杜絕做額外工作。
3. **防止項目范圍發生蔓延**。范圍蔓延是指未對時間、成本和資源做相應調整,未經控制的產品或項目范圍的擴大。
項目范圍管理的 6 個過程:規劃范圍管理、收集需求、定義范圍、創建WBS、確認范圍、控制范圍
## 規劃范圍管理
#### **輸入**:有項目管理計劃、項目章程、事業環境因素和組織過程資產。
#### **使用的工具與技術**:有專家判斷和會議
#### **輸出**:有范圍管理計劃和需求管理計劃。
范圍管理計劃是收集需求、定義范圍、創建WBS 3 個管理過程的主要輸入。
## 收集需求
需求分類
1. 業務需求
2. 干系人需求
3. 解決方案需求
4. 過渡需求
5. 項目需求
6. 質量需求
#### **輸入**:有范圍管理計劃、需求管理計劃、干系人管理計劃、項目章程、干系人登記冊。
#### **使用的工具與技術**:有訪談、焦點小組、引導式研討會、**群體創新技術**、群體決策技術、問卷調查、觀察、原型法、標桿對照、系統交互圖、文件分析。
#### **輸出**:需求文件、需求跟蹤矩陣。
訪談:形式包括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兩種
焦點小組:一種群體訪談
群體創新技術是指一些群體活動來識別項目和產品需求,群體創新技術包括:
1. 頭腦風暴(直接頭腦風暴和質疑頭腦風暴法)
2. 名義小組技術(結構化的頭腦風暴法)
3. 德爾菲技術(專家匿名討論)
4. 概念/思維導圖(圖文心智圖)
5. 親和圖(KJ法,核心是頭腦風暴法)
6. 多標準決策分析(一致同意、大多數原則、相對多數原則、獨裁)
需求跟蹤矩陣是將產品需求從其來源連接到能滿足需求的可交付成果的一種表格
## 定義范圍
#### **輸入**:范圍管理計劃、項目章程、需求文件、組織過程資產
#### **實用的工具與技術**:專家判斷、**產品分析、備選方案生成**、引導式研討會
#### **輸出**:項目范圍說明書、項目文件更新
產品分析技術包括產品分解(典型為WBS)、系統分析、需求分析、系統工程、價值工程(開發設計階段)、價值分析(量產后)。
備選方案生成是一種用來指定盡可能多的潛在可選方案的技術。
項目范圍說明書內容:
1. 產品范圍描述
2. 驗收標準
3. 可交付成果
4. 項目的除外責任
5. 制約因素
6. 假設條件
項目范圍說明書的作用
1. 確定范圍
2. 溝通基礎
3. 規劃和控制依據
4. 變更基礎
5. 規劃基礎
## 創建工作分解結構(WBS)
### WBS的層次
WBS將項目整體或者主要的可交付成果分解城容易管理、方便控制的若干個子項目或者工作包,子項目需要繼續分解為工作包,持續這個過程,直到整個項目都分解為可管理的工作包,這些工作包的總和是項目的所有工作范圍。(工作是指工作所導致的產品或可交付成果)
#### 分層的特點
1.每層中的所有要素之和是下一層的工作之和。
2. 每個工作要素應該具體指派下一個層次,而不應該指派給多個層次。
3. WBS需要有投入工作的范圍描述,這樣才能使所有人對要完成的工作有全面的了解。
**里程碑**(Milestone)標志著某個可交付成果或者階段的正式完成。
**工作包**(Work Package)是位于WBS每條分支最底層的可交付成果或項目工作組成部分。
**控制賬戶**(Control Account)是一種管理控制點。
**規劃包**(Planning Package)是指在控制賬戶之下,工作內容已知但尚缺詳細進度活動的WBS組成部分。
**WBS詞典**在制作WBS的過程中,要給WBS的每個部分賦予一個賬戶編碼(Code of Account)標志符,它們是成本、進度和資源使用信息匯總的層次結構。
### 分解
常用的方法包括自上而下的方法、使用組織特定的指南和使用WBS模板,可以使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對WBS組件進行整合。
#### 分解的原則
1. 功能或者技術原則
2. 組織結構
3. 系統或者子系統
#### 工作過程
創建WBS的過程:編制高層工作分解結構→分配管理層職責→分解工作分解結構→分配職責→編寫項目范圍說明書→審批工作分解結構→批準的工作分解結構
#### 注意事項
1. WBS必須是面向可交付成果的。
2. WBS必須符合項目的范圍。
3. WBS的底層應該支持計劃和控制。
4. WBS中的元素必須有人負責,而且只由一個人負責,盡管實際上可能需要多個人參與。
5. WBS的指導。
6. WBS應包括項目管理工作,也要包括分包過去的工作。
7. WBS的編制需要所有(主要)項目干系人的參與,需要項目團隊成員的參與。
8. WBS并非是一成不變的。
#### WBS的作用
1. 明確和準確說明項目范圍,項目團隊成員能夠清楚地理解任務的性質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2. 清楚地定義項目地邊界,它提供了項目管理人員、項目產品或服務地用戶、項目發起人、項目團隊成員等其他項目干系人一致認可地項目需要做的工作和不需要做的工作。
3. 為各獨立單元分派人員,規定這些人員的職責,可以確定完成項目所需要的技術和人力資源。
4. 針對獨立單元,進行時間、成本和資源需求量的估算,提高估算的準確性。
5. 為計劃、預算、進度安排的費用控制奠定共同基礎,確定項目進度和控制的基準。
6. 將項目工作和項目的財務賬目聯系起來。
7. 確定工作內容和工作順序,將項目分解成具體的工作任務,就可以按照工作任務的邏輯順序來實施項目
8. 有助于防止需求蔓延。
## 確認范圍
### 確認范圍概述
#### 確認范圍的 5 個步驟
1. 確定需要進行范圍確認的時間
2. 識別范圍確認需要哪些投入
3. 確定范圍正式被接受的標準和要素
4. 確定范圍確認會議的組織步驟
5. 組織范圍確認會議
#### 需要檢查的 6 個問題
1. 可交付成果是否是確定的、可確認的。
2. 每個可交付成果是否有明確的里程碑,里程碑是否有明確的、可辨別的事件,例如,客戶的書面認可等。
3. 是否有明確的質量標準
4. 審核和承諾是否有清晰的表達。
5. 項目范圍是否覆蓋了需要完成的產品或服務進行的所有活動
6. 項目范圍的風險是否太高
## 控制范圍
控制范圍是監督項目和產品的范圍狀態、管理范圍基準變更的過程,其主要**作用**是在整個項目期間保持對范圍基準的維護。
未經控制的產品或項目范圍的擴大(未對時間、成本和資源做相應調整)稱為**范圍蔓延**。
#### 范圍變更的原因
1. 政府政策的問題
2. 項目范圍的計劃不周密詳細,有一定的錯誤或遺漏。
3. 市場上出現了或是設計人員提出了新技術、新手段或新方案。
4. 項目執行組織本身發生變化。
5. 客戶對項目、項目產品或服務的要求發生變化。
#### 范圍變更控制的工作
1. 影響導致范圍變更的因素,并盡量使這些因素向有利的方面發展
2. 判斷范圍變更是否已經發生
3. 范圍變更發生時管理實際的變更,確保所有被請求的變更按照項目整體變更控制過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