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進度管理計劃
[TOC]
## 項目進度管理過程
### 規劃進度管理
**輸入**:項目管理計劃(范圍基準、其他信息)、項目章程、組織過程資產、事業環境因素。
**輸出**:項目進度管理計劃
### 定義活動
活動就是為完成工作包所需進行的工作,是實施項目時安排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單元。
活動與工作包是1對1或1對多的關系,即有可能多個活動完成一個工作包。
**輸入**:進度管理計劃、范圍基準、組織過程資產、事業環境因素。
**輸出**:活動清單、活動屬性、里程碑清單。
### 排列活動順序
**輸入**:進度管理計劃、活動清單、活動屬性、里程碑清單、事業環境因素、項目范圍說明書。
**輸出**:項目進度網絡圖、項目文件更新。
### 估算活動資源
**輸入**:進度管理計劃、活動清單、活動屬性、資源日歷、風險登記冊、活動成本估算、事業環境因素、組織過程資產。
**輸出**:活動資源需求、資源分解結構(RBS)、項目文件更新。
### 估算活動持續時間
**輸入**:進度管理計劃、活動清單、活動屬性、活動資源需求、資源日歷、項目范圍說明書、風險登記冊、資源分解結構、事業環境因素、組織過程資產
**輸出**:活動持續時間估算、項目文件更新
### 制訂進度計劃
本過程的主要作用是,把活動、持續時間、資源、資源可用性和邏輯關系代入進度規劃工具,從而形成包含各個項目活動的計劃日期的進度模型。
#### 1. 制訂進度計劃:輸入
1. 進度管理計劃
2. 活動清單
3. 活動屬性
4. 項目進度網絡圖
5. 活動資源需求
6. 資源日歷
7. 活動持續時間估算
8. 項目范圍說明書
9. 風險登記冊
10. 項目人員分派
11. 資源分解結構
12. 事業環境因素
13. 組織過程資產
#### 2. 制訂進度計劃:輸出
1. 進度基準
2. 項目進度計劃
1. 橫道圖
2. 里程碑圖
3. 項目進度網絡圖
3. 進度數據
4. 項目日歷
5. 項目管理計劃更新
6. 項目文件更新
### 控制進度
#### 1. 控制進度關注內容
1. 判斷項目進度的當前狀態。
2. 對引起進度變更的因素施加影響,以保證這種變化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
3. 判斷項目進度是否已經發生變更。
4. 當變更實際發生時嚴格按照變更控制流程對其進行管理。
#### 2. 控制進度中縮短活動工期的方法
1. 趕工,投入更多的資源或增加工作時間,以縮短關鍵活動的工期
2. 快速跟進,并行施工,以素偶按關鍵路徑的長度。
3. 使用高素之的資源或經驗更豐富的人員。
4. 減小活動范圍或降低活動要求。
5. 改進方法或技術,以提高生產效率。
6. 加強質量管理,及時發現問題,減少返工,從而縮短工期。
#### 3. 控制進度:輸入
1. 項目管理計劃
2. 項目進度計劃
3. 工作績效數據
4. 項目日歷
5. 進度數據
6. 組織過程資產
#### 4. 控制進度:輸出
1. 工作績效信息
2. 進度預測
3. 變更請求
4. 項目管理計劃更新
5. 項目文件更新
6. 組織過程資產更新
## 項目進度管理的技術和工具
### 工作量和工期估計
軟件開發項目通常用LOC(Line of Code)衡量項目規模,LOC指所有的可執行的源代碼行數,包括可交付的工作控制語言(Job Control Language,JCL)語句,數據定義、數據類型聲明、等價聲明、輸入/輸出格式聲明等。
項目工作量和工期的估計 4 個方法:Delphi法(德爾菲法)、類比估算法、參數估算法、儲備分析。
### 項目活動排列順序的技術和工具
#### 1. 確定依賴關系
4 種依賴關系: 1. 強制依賴關系 2. 選擇性依賴關系 3. 外部依賴關系 4. 內部依賴關系
#### 2. 前導圖法 PDM(單代號網絡圖)
4 種依賴關系:結束-開始(F-S型)、結束-結束(F-F型)、開始-開始(S-S型)、開始-結束(S-F型)
每個節點活動的 4 種時間:最早開始時間(ES)、最早結束時間(EF)、最遲結束時間(LF)、最遲開始時間(LS)
#### 3. 箭線圖法 ADM(雙代號網絡圖)
箭線圖法的 3 個基本原則
1. 網絡圖中每個活動和事件都必須有唯一的一個代號,即網絡圖中不會有相同的代號。
2. 任兩項活動的緊前事件和緊后事件代號至少有一各不相同,節點代號沿箭線方向越來越大。
3. 流入(流出)同一個節點的活動,均有共同的緊后活動(或緊前活動)。
箭線圖的虛活動:虛箭線表示、不消耗資源、彌補箭線圖再表達活動依賴關系方面的不足。
#### 4. 提前量與滯后量
### 制訂項目進度計劃的技術和工具
#### 1. 制訂項目計劃的步驟
1.項目描述
**依據**:項目主項規劃書、通過的初步設計方案、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主要內容**:項目名稱、項目目標、交付物、交付物完成準則、工作描述、工作規范、所需資源估計、重大里程碑等。
2. 項目分解與活動界定
3. 工作描述
4. 項目組織和工作責任分配
根據項目工作分解結構圖表和項目組織結構圖表對每一項工作或任務分配責任者和落實責任(形成工作責任分配表)。
5. 工作排序
一個項目有若干工作和活動,這些工作和活動再時間上的先后順序稱為邏輯關系。
6. 計算工作量
計算工作量包括工作的內容、工作開展的前提條件、工作量、所需的資源等。
7. 估計工作持續時間
8. 繪制網絡圖
9. 進度安排
#### 2. 關鍵路徑法(CPM)
CPM法的關鍵是計算總時差,這樣可決定哪一活動有最小時間彈性。
CPM規則 1:某項活動的最早開始時間必須相同或晚于直接指向這項活動最遲開始時間的最早時間。
CPM規則 2:某項活動的最遲結束時間必須相同或早于該活動指向的所有活動最遲開始時間的最早時間。
總浮動時間:活動可以從最早開始時間推遲或拖延的時間量,就是該活動的進度靈活性,被稱為“總浮動時間”
自由浮動時間:是指在不延誤任何緊后活動的最早開始時間且不違反進度制約因素的前提下,活動可以從最早開始時間推遲或拖延的時間量。
#### 3. 關鍵鏈法(CCM)
設置項目緩沖區,放置關鍵鏈末端,用來保證項目不因關鍵鏈的延誤而延誤。
接駁緩沖,放置在非關鍵鏈與關鍵鏈的結合點,用來保護關鍵鏈不受非關鍵鏈延誤的影響。
#### 4. 資源優化技術
資源平衡:為了在資源需求與資源供給之間取得平衡,根據資源制約對開始日期和結束如期進行調整的一種技術。
資源平滑:對進度模型中的活動進行調整,從而使項目資源需求不超過預定的資源限制的一種技術。
#### 5. 進度壓縮
趕工,通過增加資源,以最小的成本增加來壓縮進度工期的一種技術。
快速更近:一種進度壓縮技術,將正常情況下按順序進行的活動或階段改為至少是部分并行
#### 6. 計劃評審技術(PERT)三點估算技術
活動的時間估計:樂觀時間(OT)、最可能時間(MT)、悲觀時間(PT)
期望時間=(樂觀時間+最可能時間*4+悲觀時間)/6
### 項目進度計劃調整方法
#### 1. 分析進度偏差
1. 分析產生進度偏差的工作是否為關鍵活動。
2. 分析進度偏差是否大于總時差。
3. 分析進度偏差是否大于自由時差。
#### 2. 項目進度計劃的調整
1. 關鍵活動調整法
2. 非關鍵活動調整法
3. 增減工作項目法
4. 資源調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