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圓點
我在藝校第一天上的設計課程,老師向全班同學分發了空白紙張。然后他讓每位學生在紙上的任意位置繪制一個小圓點。
當我們畫圓點的時候,老師在教室里隨意走動,瀏覽我們選擇畫圓點的位置。然后,他對我們的決定以及由此暗示出的各人性格特點發表了一番幽默的言論。有些同學將圓點精確地畫在紙張的中部,有些則隨意畫在某個部位,還有一些同學特意將圓點畫在靠近紙張四個角落的位置。隨后,他又讓每個人在紙上畫第二個點,仍然是不限位置。我們做完這一切后,他告訴大家,我們已經完成了一個設計——一個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和用處的設計,但不管怎樣也是一個設計。
我們畫的兩個點憑借著在同一平面上的聯系——不管是隔著紙張的對角線遙遙相望,還是緊緊地靠在一起——暗示出了構成。雖然是以如此原始和本質的形式,但一種構成已被展現出來。其實,這節課告訴我們:任何時候,當超過一個元素被展示,就會暗含一種人類的處事動機,一種強加的規則形式。如果不能在混亂中建立秩序,設計就會失去意義。
看著我在紙上畫的圓點,我想到:如果任何兩個并存的符號都隱含構成信息,與其放任不管,嘗試將這種構成明確地分析出來并進行實現會不會更好?
我的直覺立即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正是我本身的那種企圖找到規則或強加規則的潛意識的沖動,最終促使我成為了一名平面設計師——一個聲音在我腦海里喊著:“是的,當然更好!所有事物都需要構成。”
這個訓練證實了我一直以來的推測:毫無疑問,萬物皆有構成。而當時我想從我的設計教育中得到的是知識,技巧,以及能通過建立秩序從而解決我最感興趣的設計問題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