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我們今天來學習第一課,讓角色移動,在移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舞臺區,

舞臺區是一個直角坐標系,下面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個坐標系,
* 左右寬度是 -240~240,即:480個點
* 上下高度是 -180~180,即:360個點
舞臺區的任意一個位置都可以用一個橫坐標,加一個縱坐標來表示,例如:我們可以用(0,0)來表示這個坐標系的中心位置;我們可以用(-240,180)表示最左上角位置的點,依此類推
## 課堂實踐:
下面我們來設計一下場景:
新學期開學了, 小松鼠高高興興的背起書包去上學了,在上學的路上它要跳過一條寬寬的河,我們現在來編寫一段代碼,來操作小松鼠同學跳過河去吧。
首先,我們先來設置一下舞臺,在背景區選擇一張河流的背景,
把鼠標移動到背景區,懸停在第一個圖標的位置處,會有一個浮窗提示“從背景庫中選擇背景”,如下圖

我們在背景庫中選擇一個river的背景,選中后點擊確定,背景就添加進來了

同理,我們在角色區,將鼠標懸停在第一個圖標的位置,同樣會提示“從角色庫中選取角色”,我們按照一樣的流程添加一個小松鼠進來,
接下來開始編碼,編碼其實是一個愉快的過程,scratch中的每段段代碼都封裝成了積木的形式,把需要的積木塊拖動到右側的腳本區組合在一起就完成代碼的編寫了,這節課我們主要用到動作區的積木塊,首先,我們先在事件區選擇一個觸發事件:“當綠旗被點擊”,拖動到腳本區,然后再從動作區拖動

放到腳本區,起跳的時候還需要增加高度,則小松鼠的縱坐標也要相應的增加和減少,則需要拖動

接下來,我們把“當綠旗被點擊”和“將X坐標增加”兩段代碼放到一起,這兩估代碼會無縫的銜接在一起,細心的小朋友一定注意到了,當綠旗被點擊積木塊下面有一個突起,“將X坐標增加”的積木塊上面有一個凹槽,這個突起叫做程序的出口,這個凹槽叫做程序的入口,那代碼段的意思就是執行完上一段代碼后,就會緊接著執行下一段代碼,這就是程序運行里最簡單的一個結構,叫順序執行結構
我們繼續操作,把“將X坐標增加”代碼塊里的數字“10”改為“100”,這樣小松鼠就會向右運行100個點的位置了,
我們這節課就行演示到這里吧,下面老師來演示一下,小松鼠完整的跳躍代碼效果是怎么樣的
- scratch課標
- 第一課
- scratch編程環境
- scratch介紹
- scratch編程環境各區域詳解
- 課堂實戰
- 第二課
- 知識點:讓角色動起來
- 課堂實戰一:小松鼠跳過河-設置角色名稱和大小
- 課堂實戰二:小松鼠跳過河-模擬重力加速度效果
- 第三課
- 知識點:程序的入口和出口
- 知識點:程序的三種執行結構
- 課堂實戰
- 第四課
- 知識點:角色造型概念
- 課堂實戰:唐詩繪本
- 第五課
- 知識點:角色特效展示&隨機數使用
- 課堂實戰
- 第六課
- 知識點:鍵盤方向鍵使用
- 第七課
- 知識點:偵測模塊之碰到顏色
- 課堂實戰:迷宮
- 條八課
- 知識點:克隆實現
- 課堂實戰:豌豆射手
- 第九課
- 知識點:變量應用
- 第十課
- 知識點:程序進階之自定義模塊
- 第十一課
- 知識點:精美的幾何世界之畫筆使用
- 課堂實戰進階:九九乘法表實現
- 第十二課
- 項目實戰:尋找蛋糕(一)
- 課堂實戰
- 咨訊
- 韓國將"編程"納入小學必修課程
- 家長認知
- STEAM教育理念應用的鑰匙-scratch少兒編程語言
- 習大大主持開幕的人工智能大會上講了啥
- 9.19 習大大主持開幕的人工智能大會講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