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局面安定容易維持),
其未兆易謀(事變還未有跡象則容易圖謀),
其脆易泮(事情脆弱之時容易消解),
其微易散(事物微小之初容易分散)。
為之于未有(有所作為來源于空白的領域),
治之于未亂(治國安邦開始于未動亂之前)。
合抱之木(合抱之粗的樹木),
生于毫末(生成于稚嫩細弱的小苗);
九層之臺(九層之高的樓臺),
起于累土(起建于一籃一筐的累土);
千里之行(千里之外的行程),
始于足下(開始于腳踏實地的起步)。
為者敗之(為所欲為者必敗),
執者失之(執迷不悟者必失)。
是以圣人(因此圣明之人),
無為故無敗(不去為所欲為所以不會失敗),
無執故無失(不會執迷不悟所以無失方向)。
民之從事(有些民眾做事),
常于幾成而敗之(常常是幾近成功但卻功敗垂成)。
慎終如始(始終謹慎如一),
則無敗事(則無失敗之事)。
是以圣人(因此圣人) ,
欲不欲(追求眾人不愿意追求的境界),
不貴難得之貨(不會看重眾人認為難得之貨);
學不學(學眾人不愿意學習的冷門),
復眾人之所過(來彌補眾人所遺漏的過失)。
以輔萬物之自然(這樣做是為了萬物自然的規律),
而不敢為(而自己不敢妄為)。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古代善于應用大道規律的統治者),
非以明民(不是用巧智詭詐的小聰明來治理民眾),
將以愚之(而是用敦厚樸實的大智慧來感化民眾)。
民之難治(民眾之所以不服管教難以治理),
以其智多(是因為他們看穿了巧智詭詐)。
故以智治國(所以采用巧智詭詐來治國安邦),
國之賊(無異于國賊);
不以智治國(不以巧智詭詐的方法來治國安邦),
國之福(是國家的福音)。
知此兩者(知此兩種治國安邦之道的統治者),
亦楷式(也應該知道哪種方式是樣板),
常知楷式(經常感知這種楷式給民眾的好處),
是謂玄德(可以說是掌握了大道深奧的德性)。
玄德深矣遠矣(大道深奧的德性無比深遠啊)!
與物反矣(它可以與萬物一道返樸歸真),
然后乃至大順(最后的結果必然導致大順的局面)。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江海所以能成為天下川谷的統治者),
以其善下之(是它善于居下的品質決定的),
故能為百谷王(所以它能夠成為天下的川谷之王)。
是以欲上民(因此要想成為民眾的統帥者),
必以言下之(必先以謙下的言辭贏得信賴);
欲先民(欲走在民眾的前面),
必以身后之(必須把自己的利益置之身后)。
是以圣人(所以圣人),
處上而民不重(處于民眾之上而民并不增加負擔),
處前而民不害(處于民眾之前而民也不感到妨害)。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所以天下百姓樂于擁戴而不厭煩),
以其不爭(正是因為圣人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所以天下自然沒有人能與他競爭)。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天下都傳說我們得道之人神通廣大),
似不肖(對這種似是而非的傳說不敢接受)。
夫唯大(我們惟恐人們夸大事實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故似不肖(所以對這種傳說應該持有不敢接受的態度)。
若肖久矣(倘若縱容人們似是而非的傳說時間久了),
其細也夫(我們自然也會變為微不足道的凡夫俗子)。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我們有三件寶抱持而得以保全自己):
一曰慈(第一件說的是慈愛),
二曰儉(第二件說的是儉樸),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第三件說的是不敢貪天功為己有)。
慈故能勇(有慈愛之心才能激發勇敢的斗志);
儉故能廣(有儉樸行為才能產生廣泛的美德);
不敢為天下先(有不敢貪天功為己有的思想境界),
故能成器長(才能成為民眾真正器重的道長)。
今舍慈且勇(當今世人舍棄慈愛去空談勇敢),
舍儉且廣(舍棄儉樸去空談廣德),
舍后且先(舍棄求實的美德去接受沽名釣譽的贊許),
死矣(這是沒有出路的)。
夫慈以戰則勝(以慈愛之心用以征戰則必勝),
以守則固(守御陣地則固若金湯)。
天將救之(天將救護誰),
以慈衛之(必是以慈愛來衛護他)。
第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為領導者不須高大威武);
善戰者不怒(善于作戰者不會輕易動怒);
善勝敵者不與(善勝敵人者知道避敵鋒芒);
善用人者為之下(善用人才者態度平和謙下)。
是謂不爭之德(這就是所謂的不爭之美德),
是謂用人之力(這就是所謂的用人之智慧),
是謂配天(這就是所謂的順配于天道),
古之極(它是自古以來最高的境界)。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用兵打仗有這樣的說法):
吾不敢為主(我不敢輕易成為主動進攻的一方),
而為客(而寧可成為被迫反擊的一方)。
不敢進寸(不敢輕易向對方的陣地推進一寸),
而退尺(而寧可將自己熟悉的陣地讓出一尺)。
是謂行無行(什么是所謂的行動無蹤跡):
攘無臂(要進擊卻不顯露臂膀),
執無兵(要殺敵卻不顯露兵器),
扔無敵(要制服對方卻象什么敵人也沒有)。
禍莫大于輕敵(災禍的到來莫過于輕視敵人),
輕敵幾喪吾寶(輕視敵人幾乎喪失我的斗志)。
故抗兵相加(所以兩軍對峙實力相當時),
哀者勝(哀兵必勝)。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我知道自己在說什么),
甚易行(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天下莫能知(但天下人未必知道我在說什么),
莫能行(更不知道我在做什么)。
言有宗(我的言論是有源頭的),
事有君(我說的事也會得到驗證的)。
夫唯無知(但現在沒有人能證明我的道理),
是以不我知(所以才不知道我們的深淺)。
知我者希(知道我們深淺的人是非常少的),
則我者貴(像我們這樣的得道之人則是難得可貴)。
是以圣人(所以真正的圣人),
被褐懷玉(外表淳樸而內心如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知道自己的盲點在那里),
上(最聰明);
不知知(不知自己的盲點在那里),
病(這樣就有缺點)。
夫唯病病(正因為把盲點當作缺點),
是以不病(才可以說他沒有缺點)。
圣人不病(圣明之人沒有缺點),
以其病病(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盲點在那里),
是以不病(所以說他們沒有缺點)。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人民不再畏懼統治者的威脅),
則大威至(那么統治者的危機就會來臨)。
無狹其所居(不要侵害人民生存的空間),
無厭其所生(不要攪亂人民正常的生活)。
夫唯不厭(惟有不引發人民厭惡),
是以不厭(人民自然不會厭惡你)。
是以圣人(因此圣人) ,
自知不自見(自知自明卻不自以為高瞻遠矚),
自愛不自貴(自愛自尊卻不自以為貴人一等)。
故去彼取此(所以去除自見、自貴而取自知、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