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聽到“文化”這個詞的時候,腦子里浮現的情景往往是某個晚上去歌劇院看演出,或是高中生物課上在培養皿里繁殖細菌的畫面。工程師團隊的文化其實和后者的差別并不大。
假如你吃過非常美味的發酵面包并且對烘培它的人感到好奇的話,你會發現這面包的關鍵就在于酵母。酵母是面粉和水里的酵母菌和乳酸菌。酵母菌能讓面包膨大,而乳酸菌是讓面包具有強烈酸味的秘密。然而并非所有乳酸菌都是一樣的,有些乳酸菌產生出來的風味更好吃,所以當面包師找到味道一流的酵母(即含有恰當酵母菌混合比例的面團)時,她就會小心翼翼地通過加水和面粉來繼續培養這種益菌群。然后只要取出一小部分酵母混進面包里,瞧!馬上就能得到一條好吃的發酵面包啦!這是因為酵母里的菌群不但能產生她想要的風味,而且還能蓋過面包食材本身以及空氣中的酵母菌。

你需要一塊好酵母
團隊文化就像是一塊含有酵母的面團:酵母(團隊創始人)能將菌群培養物 <sup>1</sup> 植入生面團(團隊新人),從而變出一塊好吃的面包(團隊)。如果團隊本身具有很強的風格,它就能壓過新人帶來的任何“壞習慣”<sup>2</sup>。如果團隊文化不夠強勢,團隊就會被新人帶來的風氣所影響。由于未知的文化往往伴隨著未知的結果,因此一個團隊最好擁有自己的熟悉的團隊文化。

好的酵母能讓新人融入你的文化中
團隊文化不僅僅是成員們編寫代碼的方式或是成員之間的相處之道,它還包含了所有人都認可的經驗、價值觀、目標。我們工作過或觀察過的每個工程團隊對此都有不同的見解。團隊或者公司的創始人決定了團隊大部分的特點,但它還是會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發展。
組成團隊文化的元素非常豐富。有些和代碼編寫有直接的關聯,比如代碼審查、測試驅動開發,以及在大規模進行編碼前對于良好設計文檔所抱的態度等。有些元素則和社交的關系更大一點,比如每個星期四一起去某個餐廳吃午飯,或是星期五的時候一起去大家都喜歡的酒吧喝一杯之類的。有些在外人看來甚至很傻很古怪:比如Google匹茲堡分部曾經就在一條貨運火車線旁邊,每次有火車經過的時候(順便提一句,火車可是非常長的哦),大家都會跳起來互射Nerf泡沫槍彈 <sup>3</sup>。所有的這些元素組成了一支團隊的文化,并且影響著團隊的生產力以及吸引和留住優秀成員的能力。
如果你觀察一下現在任何一家成功的軟件公司——Google、Apple、微軟、Oracle,你就會發現每家公司的企業文化都非常不同,但都是由創始人和最早的員工確立起來的。隨著公司的成長和成熟,其企業文化也發生了演化和改變,但是它們仍然在方方面面保留著獨一無二的特質,比如產品開發模式、對待員工的方式,以及與其他公司競爭的手法等。
> <sup>1</sup> 譯注:culture這個詞有“文化”的意思,也有“培養物”的意思。這里作者玩了個文字游戲。表示文化是需要潛移默化的意思。文中在作比喻時將相關的詞打亂在一起混用,為了行文方便,譯文里全部改成直白的話。
> <sup>2</sup> 當然啦,再強勢的團隊文化也應該能夠接納新人帶來的“好習慣”。
> <sup>3</sup> 傅攀勃頭一次拜訪Google匹茲堡分部的時候被嚇得不輕。譯注:這是孩之寶的一種槍械玩具。
- 內容提要
- 致謝
- 本書宗旨
- 對本書的贊譽
- 前言
- 第一章 天才程序員的傳說
- 幫我把代碼藏起來
- 天才的傳說
- 隱瞞是有害的
- 團隊才是王道
- 三支柱
- HRT實戰
- 下一步
- 第二章 培養出色的團隊文化
- 什么是文化
- 為什么要關心它
- 文化和人
- 優秀團隊文化中的溝通模式
- 高層面同步
- 每日進行的討論
- 使用bug跟蹤系統
- 溝通也是工程的一部分
- 說到底真正重要的還是代碼本身
- 第三章 大海航行靠船長
- 自然界沒有真空地帶
- @Deprecated Manager
- 主管才是新的經理
- 唯一要擔心的就是……好吧,所有的事情
- 仆人式領導
- 反模式
- 領袖的處事之道
- 人是植物
- 內部激勵和外部激勵
- 結語
- 第四章 對付害群之馬
- 什么是“害群”
- 保護團隊
- 發現威脅
- 第五章 操縱組織的藝術
- 優點、缺點和策略
- 理想的情況:團隊在公司里應該是怎么運作的
- 現實的情況:當環境成為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 操縱你的組織
- B計劃:走為上
- 不要放棄
- 第六章 用戶也是人
- 管理大眾的印象
- 管理和用戶之間的關系
- 結語
- 附錄A 延伸閱讀
-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