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ThinkChat2.0新版上線,更智能更精彩,支持會話、畫圖、視頻、閱讀、搜索等,送10W Token,即刻開啟你的AI之旅 廣告
                ## 2.2.?Hello World 模塊 許多編程書籍從一個 "hello world" 例子開始, 作為一個展示可能的最簡單的程序的方法. 本書涉及的是內核模塊而不是程序; 因此, 對無耐心的讀者, 下面的代碼是一個完整的 "hello world"模塊: ~~~ #include <linux/init.h> #include <linux/module.h> MODULE_LICENSE("Dual BSD/GPL"); static int hello_init(void) { printk(KERN_ALERT "Hello, world\n"); return 0; } static void hello_exit(void) { printk(KERN_ALERT "Goodbye, cruel world\n"); } module_init(hello_init); module_exit(hello_exit); ~~~ 這個模塊定義了兩個函數, 一個在模塊加載到內核時被調用( hello_init )以及一個在模塊被去除時被調用( hello_exit ). moudle_init 和 module_exit 這幾行使用了特別的內核宏來指出這兩個函數的角色. 另一個特別的宏 (MODULE_LICENSE) 是用來告知內核, 該模塊帶有一個自由的許可證; 沒有這樣的說明, 在模塊加載時內核會抱怨. printk 函數在 Linux 內核中定義并且對模塊可用; 它與標準 C 庫函數 printf 的行為相似. 內核需要它自己的打印函數, 因為它靠自己運行, 沒有 C 庫的幫助. 模塊能夠調用 printk 是因為, 在 insmod 加載了它之后, 模塊被連接到內核并且可存取內核的公用符號 (函數和變量, 下一節詳述). 字串 KERN_ALERT 是消息的優先級. [[3](#)] 我們在此模塊中指定了一個高優先級, 因為使用缺省優先級的消息可能不會在任何有用的地方顯示, 這依賴于你運行的內核版本, klogd 守護進程的版本, 以及你的配置. 現在你可以忽略這個因素; 我們在第 4 章講解它. 你可以用 insmod 和 rmmod 工具來測試這個模塊. 注意只有超級用戶可以加載和卸載模塊. ~~~ % make make[1]: Entering directory `/usr/src/linux-2.6.10' CC [M] /home/ldd3/src/misc-modules/hello.o Building modules, stage 2. MODPOST CC /home/ldd3/src/misc-modules/hello.mod.o LD [M] /home/ldd3/src/misc-modules/hello.ko make[1]: Leaving directory `/usr/src/linux-2.6.10' % su root# insmod ./hello.ko Hello, world root# rmmod hello Goodbye cruel world root# ~~~ 請再一次注意, 為使上面的操作命令順序工作, 你必須在某個地方有正確配置和建立的內核樹, 在那里可以找到 makefile (/usr/src/linux-2.6.10, 在展示的例子里面 ). 我們在 "編譯和加載" 這一節深入模塊建立的細節. 依據你的系統用來遞交消息行的機制, 你的輸出可能不同. 特別地, 前面的屏幕輸出是來自一個字符控制臺; 如果你從一個終端模擬器或者在窗口系統中運行 insmod 和 rmmod, 你不會在你的屏幕上看到任何東西. 消息進入了其中一個系統日志文件中, 例如 /var/log/messages (實際文件名子隨 Linux 發布而變化). 內核遞交消息的機制在第 4 章描述. 如你能見到的, 編寫一個模塊不是如你想象的困難 -- 至少, 在模塊沒有要求做任何有用的事情時. 困難的部分是理解你的設備, 以及如何獲得最高性能. 通過本章我們深入模塊化內部并且將設備相關的問題留到后續章節. [[3](#)] 優先級只是一個字串, 例如 <1>, 前綴于 printk 格式串之前. 注意在 KERN_ALERT 之后缺少一個逗號; 添加一個逗號在那里是一個普通的討厭的錯誤 ( 幸運的是, 編譯器會捕捉到 ).
                  <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哎呀哎呀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