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碼云GVP開源項目 12k star Uniapp+ElementUI 功能強大 支持多語言、二開方便! 廣告
                ## 07 List 源碼會問哪些面試題 >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 ——陶潛 ## 引導語 List 作為工作中最常見的集合類型,在面試過程中,也是經常會被問到各種各樣的面試題,一般來說,只要你看過源碼,心中對 List 的總體結構和細節有所了解的話,基本問題都不大。 ## 1 面試題 ### 1.1 說說你自己對 ArrayList 的理解? 很多面試官喜歡這樣子開頭,考察面試同學對 ArrayList 有沒有總結經驗,介于 ArrayList 內容很多,建議先回答總體架構,再從某個細節出發作為突破口,比如這樣: ArrayList 底層數據結構是個數組,其 API 都做了一層對數組底層訪問的封裝,比如說 add 方法的過程是……(這里可以引用我們在 ArrayList 源碼解析中 add 的過程)。 一般面試官看你回答得井井有條,并且沒啥漏洞的話,基本就不會深究了,這樣面試的主動權就掌握在自己手里面了,如果你回答得支支吾吾,那么面試官可能就會開啟自己面試的套路了。 說說你自己對 LinkedList 的理解也是同樣套路。 ### 1.2 擴容類問題 #### 1.2.1 ArrayList 無參數構造器構造,現在 add 一個值進去,此時數組的大小是多少,下一次擴容前最大可用大小是多少? 答:此處數組的大小是 1,下一次擴容前最大可用大小是 10,因為 ArrayList 第一次擴容時,是有默認值的,默認值是 10,在第一次 add 一個值進去時,數組的可用大小被擴容到 10 了。 #### 1.2.2 如果我連續往 list 里面新增值,增加到第 11 個的時候,數組的大小是多少? 答:這里的考查點就是擴容的公式,當增加到 11 的時候,此時我們希望數組的大小為 11,但實際上數組的最大容量只有 10,不夠了就需要擴容,擴容的公式是: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1),oldCapacity 表示數組現有大小,目前場景計算公式是:10 + 10 /2 = 15,然后我們發現 15 已經夠用了,所以數組的大小會被擴容到 15。 #### 1.2.3 數組初始化,被加入一個值后,如果我使用 addAll 方法,一下子加入 15 個值,那么最終數組的大小是多少? 答:第一題中我們已經計算出來數組在加入一個值后,實際大小是 1,最大可用大小是 10 ,現在需要一下子加入 15 個值,那我們期望數組的大小值就是 16,此時數組最大可用大小只有 10,明顯不夠,需要擴容,擴容后的大小是:10 + 10 /2 = 15,這時候發現擴容后的大小仍然不到我們期望的值 16,這時候源碼中有一種策略如下: ~~~java // newCapacity 本次擴容的大小,minCapacity 我們期望的數組最小大小 // 如果擴容后的值 < 我們的期望值,我們的期望值就等于本次擴容的大小 if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 0)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 所以最終數組擴容后的大小為 16。 #### 1.2.4 現在我有一個很大的數組需要拷貝,原數組大小是 5k,請問如何快速拷貝? 答:因為原數組比較大,如果新建新數組的時候,不指定數組大小的話,就會頻繁擴容,頻繁擴容就會有大量拷貝的工作,造成拷貝的性能低下,所以回答說新建數組時,指定新數組的大小為 5k 即可。 #### 1.2.5 為什么說擴容會消耗性能? 答:擴容底層使用的是 System.arraycopy 方法,會把原數組的數據全部拷貝到新數組上,所以性能消耗比較嚴重。 #### 1.2.6 源碼擴容過程有什么值得借鑒的地方? 答:有兩點: * 是擴容的思想值得學習,通過自動擴容的方式,讓使用者不用關心底層數據結構的變化,封裝得很好,1.5 倍的擴容速度,可以讓擴容速度在前期緩慢上升,在后期增速較快,大部分工作中要求數組的值并不是很大,所以前期增長緩慢有利于節省資源,在后期增速較快時,也可快速擴容。 * 擴容過程中,有數組大小溢出的意識,比如要求擴容后的數組大小,不能小于 0,不能大于 Integer 的最大值。 這兩點在我們平時設計和寫代碼時都可以借鑒。 ### 2 刪除類問題 #### 2.1 有一個 ArrayList,數據是 2、3、3、3、4,中間有三個 3,現在我通過 for (int i=0;i<list.size ();i++) 的方式,想把值是 3 的元素刪除,請問可以刪除干凈么?最終刪除的結果是什么,為什么?刪除代碼如下: ~~~java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 add("2"); add("3"); add("3"); add("3"); add("4"); }}; for (int i = 0; i < list.size(); i++) { if (list.get(i).equals("3")) { list.remove(i); } } ~~~ 答:不能刪除干凈,最終刪除的結果是 2、3、4,有一個 3 刪除不掉,原因我們看下圖: ![圖片描述](https://img1.sycdn.imooc.com/5d5fc748000129db13361068.png)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每次刪除一個元素后,該元素后面的元素就會往前移動,而此時循環的 i 在不斷地增長,最終會使每次刪除 3 的后一個 3 被遺漏,導致刪除不掉。 #### 2.2 還是上面的 ArrayList 數組,我們通過增強 for 循環進行刪除,可以么? 答:不可以,會報錯。因為增強 for 循環過程其實調用的就是迭代器的 next () 方法,當你調用 list#remove () 方法進行刪除時,modCount 的值會 +1,而這時候迭代器中的 expectedModCount 的值卻沒有變,導致在迭代器下次執行 next () 方法時,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就會報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的錯誤。 #### 2.3 還是上面的數組,如果刪除時使用 Iterator.remove () 方法可以刪除么,為什么? 答:可以的,因為 Iterator.remove () 方法在執行的過程中,會把最新的 modCount 賦值給 expectedModCount,這樣在下次循環過程中,modCount 和 expectedModCount 兩者就會相等。 #### 2.4 以上三個問題對于 LinkedList 也是同樣的結果么? 答:是的,雖然 LinkedList 底層結構是雙向鏈表,但對于上述三個問題,結果和 ArrayList 是一致的。 ### 3 對比類問題 #### 3.1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有何不同? 答:可以先從底層數據結構開始說起,然后以某一個方法為突破口深入,比如:最大的不同是兩者底層的數據結構不同,ArrayList 底層是數組,LinkedList 底層是雙向鏈表,兩者的數據結構不同也導致了操作的 API 實現有所差異,拿新增實現來說,ArrayList 會先計算并決定是否擴容,然后把新增的數據直接賦值到數組上,而 LinkedList 僅僅只需要改變插入節點和其前后節點的指向位置關系即可。 #### 3.2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應用場景有何不同 答:ArrayList 更適合于快速的查找匹配,不適合頻繁新增刪除,像工作中經常會對元素進行匹配查詢的場景比較合適,LinkedList 更適合于經常新增和刪除,對查詢反而很少的場景。 #### 3.3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兩者有沒有最大容量 答:ArrayList 有最大容量的,為 Integer 的最大值,大于這個值 JVM 是不會為數組分配內存空間的,LinkedList 底層是雙向鏈表,理論上可以無限大。但源碼中,LinkedList 實際大小用的是 int 類型,這也說明了 LinkedList 不能超過 Integer 的最大值,不然會溢出。 #### 3.4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是如何對 null 值進行處理的 答:ArrayList 允許 null 值新增,也允許 null 值刪除。刪除 null 值時,是從頭開始,找到第一值是 null 的元素刪除;LinkedList 新增刪除時對 null 值沒有特殊校驗,是允許新增和刪除的。 #### 3.5 ArrayList 和 LinedList 是線程安全的么,為什么? 答:當兩者作為非共享變量時,比如說僅僅是在方法里面的局部變量時,是沒有線程安全問題的,只有當兩者是共享變量時,才會有線程安全問題。主要的問題點在于多線程環境下,所有線程任何時刻都可對數組和鏈表進行操作,這會導致值被覆蓋,甚至混亂的情況。 如果有線程安全問題,在迭代的過程中,會頻繁報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的錯誤,意思是在我當前循環的過程中,數組或鏈表的結構被其它線程修改了。 #### 3.6 如何解決線程安全問題? Java 源碼中推薦使用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 進行解決,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 的返回值是 List 的每個方法都加了 synchronized 鎖,保證了在同一時刻,數組和鏈表只會被一個線程所修改,或者采用 CopyOnWriteArrayList 并發 List 來解決,這個類我們后面會說。 ### 4 其它類型題目 #### 4.1 你能描述下雙向鏈表么? 答:如果和面試官面對面溝通的話,你可以去畫一下,可以把 《LinkedList 源碼解析》中的 LinkedList 的結構畫出來,如果是電話面試,可以這么描述:雙向鏈表中雙向的意思是說前后節點之間互相有引用,鏈表的節點我們稱為 Node。Node 有三個屬性組成:其前一個節點,本身節點的值,其下一個節點,假設 A、B 節點相鄰,A 節點的下一個節點就是 B,B 節點的上一個節點就是 A,兩者互相引用,在鏈表的頭部節點,我們稱為頭節點。頭節點的前一個節點是 null,尾部稱為尾節點,尾節點的后一個節點是 null,如果鏈表數據為空的話,頭尾節點是同一個節點,本身是 null,指向前后節點的值也是 null。 #### 4.2 描述下雙向鏈表的新增和刪除 答:如果是面對面溝通,最好可以直接畫圖,如果是電話面試,可以這么描述: 新增:我們可以選擇從鏈表頭新增,也可以選擇從鏈表尾新增,如果是從鏈表尾新增的話,直接把當前節點追加到尾節點之后,本身節點自動變為尾節點。 刪除:把刪除節點的后一個節點的 prev 指向其前一個節點,把刪除節點的前一個節點的 next 指向其后一個節點,最后把刪除的節點置為 null 即可。 ## 總結 List 在工作中經常遇到,熟讀源碼不僅僅是為了應對面試,也為了在工作中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如果想更深入了解 List,可以看一遍 ArrayList 源碼之后,自己重新實現一個 List。這樣的話,就會對 List 底層的數據結構和操作細節理解更深。
                  <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哎呀哎呀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