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合規國際互聯網加速 OSASE為企業客戶提供高速穩定SD-WAN國際加速解決方案。 廣告
                #馬克?扎克伯格現象 > ![](https://box.kancloud.cn/2015-12-23_567a18c7b995e.png) > > 作者/ Sarah Lacy > > 作為美國科技界的知名作者和記者,Sarah Lacy曾采訪過無數創業公司和風險投資公司,以擅長發現科技領域的“傳奇企業家”聞名。她被譽為硅谷令人驚嘆的女性之一,曾是美國著名科技類博客TechCrunch的資深編輯。Sarah Lacy現在創辦了PandoDaily,該網站也是一個科技博客。 ![](https://box.kancloud.cn/2015-12-23_567a18c7d44d0.png) 每個社會都有它的都市奇聞。也許你知道那個女大學生的故事。她去墨西哥的提華納市喝酒時,發現了一只可愛的吉娃娃。她決定把小狗帶回家,可是第二天早晨醒來,卻發現自己和一個墨西哥叫花子依偎在一起。故事的具體情節會因講故事的人而有所不同,但是高潮或者結局都是一樣的。而且講故事的人總是信誓旦旦地說,它真實地發生在他某個朋友的朋友身上,千真萬確。 硅谷也有它自己的都市奇聞,而且它們都更有“極客風味”,這一點也不足為奇。通常,這些奇聞都源自于創始人的故事,就像有關eBay和佩姿糖果盒(Pez Dispenser)的傳說一樣。但是細節往往各不相同。我曾經問過馬克?安德里森,Peninsula Fountain & Grill的哪張桌子是“網景桌”——馬克和吉姆?克拉克正是在此見面并在一張餐巾紙的背面草擬了商業計劃。他只是笑著說:“我不知道你在說什么。如果你愿意的話,從現在開始這張桌子就是網景桌。” 但是近來最著名的都市奇聞,也是人們在Buck's餐廳吃早餐以及在Il Fornaio餐廳吃午餐時經常聊的話題,就是2005年Accel Partners和Facebook達成的頗具爭議的交易。硅谷中流傳著幾個不同的故事版本,都是從圈內人口中傳出的,他們都發誓所言非虛。如果創業者們召開動員大會,他們會講這個故事來給彼此加油打氣。如果風險投資人圍坐在篝火旁,他們會用這個故事來嚇唬彼此。 **版本1:**對于年輕的扎克伯格來說,吉姆?布雷耶是個年長、賢明的業界前輩。布雷耶帶扎克伯格去吃飯。扎克伯格當時21歲,還未到點酒的法定年齡,他向布雷耶講述了關于Facebook的偉大想法,布雷耶對扎克伯格的才華感到震驚,并當場決定為他投資。 **版本2:**科技低迷對處于困境之中的Accel公司非常不利,Accel十分渴望一次巨大的成功,所以布雷耶(也有人說是更為年輕的合伙人凱文?埃弗魯希)來到Facebook,并駐扎在Facebook的辦公室里,直到扎克伯格同意見他們為止。他們答應了扎克伯格提出的所有要求。 **版本3:**還是處于困境之中的Accel乞求Facebook,想有一次見面機會。扎克伯格并不需要資金,卻仍然沿著大學街向南走了幾個街區,去給他們演示。埃弗魯希和布雷耶都在辦公室,扎克伯格正在做他的盛大演示,這時他看看布雷耶,發現他正沉浸在他的黑莓手機當中,根本不理會自己的演示。的確,這樣的態度很無禮,但在硅谷這非常平常。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扎克伯格要忍受這些。他知道,比起他需要Accel來,Accel更需要他。扎克伯格砰地把他的筆記本電腦關上,說道:“我們沒什么可說的了。”然后轉身走出了房間。埃弗魯希追了出去,沿街一路追趕,請求扎克伯格接受Accel的資金。扎克伯格提出了他所能想到的最苛刻的條件,而埃弗魯希都氣喘吁吁地答應了。就這樣,交易達成了。許多個版本的結局都是,協議最終是在一家脫衣舞夜總會達成的。一位互聯網創業者散布流言說:“大家都知道這回事。” 因為有很多不同的版本,而且知道真相的只有少數幾個人,所以很難搞清楚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但是當把這些故事版本告訴扎克伯格時,他十分震驚,他沒想到當時人們對他個人的事竟然如此妄加猜測。當然,每個版本都有一部分內容屬實,而另一部分就純屬虛構了。為了和扎克伯格見上一面,Accel不得不用盡辦法向扎克伯格大獻殷勤。扎克伯格對風險投資人非常不信任,所以不想接受他們的錢。他確實和布雷耶吃了一頓飯,他當時真的還不能點酒,也的確列出了一些非常苛刻的條件,主要是希望Accel能夠知難而退。但是砰地關上電腦以及去脫衣舞夜總會?這兩點則是子虛烏有。“也許Accel那幫人去了脫衣舞夜總會,”扎克伯格說,“但我沒去。”針對去脫衣舞夜總會的傳言,布雷耶說:“這百分之百是假的。百分之百。” 的確,脫衣舞夜總會也不像是極其害羞的扎克伯格會去的地方。上高中時,扎克伯格的愛好是擊劍和拉丁文。他曾寫過一款純拉丁文版的桌面游戲Risk,為的是可以在閑暇時間用他最喜歡的那種麻木不仁的方式來主宰世界。他的成年禮是以《星球大戰》為主題的。換句話說,扎克伯格是個十足的極客。 要想知道交易為什么會達成以及是如何達成的,必須先了解扎克伯格和西恩?帕克的關系。西恩?帕克是硅谷一位頗有爭議的青年才俊,可以說他是扎克伯格的“杰伊?阿德爾森”,一個更年長、更睿智、皮膚更加黝黑的朋友。他針對硅谷中存在的陷阱給予扎克伯格建議。西恩并不會給風險投資人起帶有嘲諷意味的名字,但他也不與任何風險投資人交朋友。他和風險投資人之間曾爆發過一場大戰,這場戰爭持續的時間比杰伊?阿德爾森與那些投資人的戰爭還長。一些風險投資人甚至說西恩“集硅谷的所有弊病于一身”。 西恩在很多方面就像大多數成功的網絡創業者一樣。按照傳統的商業或社會規則,他的公司經營得并不好。互聯網泡沫和泡沫的破裂給他留下了深深的傷痕。當你見到他時,你并不確定自己喜不喜歡他。與安德里森、扎克伯格和勒夫欽一樣,他既粗魯又迷人。他相當聰明,不只表現在數學或讀書方面。他對互聯網有一種直覺。他能在許多人之前預測到互聯網的未來。他憑直覺就知道如何將一個好網站變成一個偉大的網站。因此,他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到30歲,他就已經成為各個互聯網運動(拯救電子商務)的領導者。但像許多硅谷人士一樣,他也有令人不喜歡的一面。他的洞見并未轉換為金錢或者商業上的成功,而是造成了很多關系的破裂。 內心的狂熱、偏執和不安全感,這一切使得西恩具有一個優勢,即不畏懼顛覆。麥克斯等許多更為靦腆的創業者都缺少這種優勢,或者直到擁有更多的金錢或取得更大的成功時才會體現出來。而西恩可以表現得非常外向。雖然他經常借宿在朋友家的沙發上,但他總是看起來比一般的網絡人士更整潔。這也許是因為閑暇時間他經常在洛杉磯的酒吧和美女約會,或者在好萊塢山區參加聚會(至少他是這樣說的)。他就像是個雙面人,其中一面是兄弟會的成員。八卦網站硅谷閑話(Valleywag)給他取了個綽號,叫做“硅谷不良少年”,但有時他的行為好像是故意裝出來的。畢竟,西恩的身邊都是令人討厭的、偽善的商業伙伴。“他想在這些討厭的人面前假裝不良少年。”他們中的一人說道。 西恩可以清楚明白地告訴你他的公司正在做什么,以及為什么它能比大多數公司更好地改變世界。他能煽動人們的情緒,使他們極其激動。正如扎克伯格所說:“西恩有本事讓任何人相信任何事。”這是西恩辦事效率高但又比較危險的部分原因。當西恩讀高三時,他成功說服校區將他寫計算機代碼的時間算作計算機科學和外語課的學時,從而給他學分。他成功地辯解說,掌握計算機語言與學習法語或西班牙語一樣。他因此得到了足夠的學分,這樣高四的大部分時間就可以用來為WorldCom公司寫代碼,而不用上課了。這同時也給了他很多的時間,幫助發起一場革命:納普斯特。 拋開訴訟和侵權問題不談,納普斯特作為點對點網站的先驅,引發了新一輪獨立樂隊的浪潮。獨立樂隊曾經被拒于主流音樂界的大門之外,而現在,他們再也不需要借助大型工作室的力量,將他們的音樂制成唱片后上架銷售,或者在廣播中播放,讓人們聽到。如今,他們只需將音樂上傳到納普斯特的服務器上即可。音頻極客們將絕版的錄音上傳到網站上,突然間人們又可以聽到這些音樂了。這讓人們對音樂再一次感到興奮。 納普斯特很**酷**。互聯網之所以成為孩子們每天花好幾個小時來娛樂的世界,而不只是極客的領地,納普斯特就是其中一個原因。傳統的集錦磁帶在形式上發生了轉變,又流行了起來。十幾歲或者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都瘋狂地破解、刻錄并相互交換CD。當美國唱片工業協會申斥納普斯特時,它將情況公之于眾,發起了一場非我即你的文化大戰。20世紀90年代的成年人都記得美國唱片工業協會于2000年7月28日向法院申請了對納普斯特的禁令。霍華德?斯特恩每天都在脫口秀節目中談論這個話題。在納普斯特被關閉以前,人們整天從該網站上下載音樂,多達幾百萬首曲目。年輕的扎克伯格和他的朋友們也在寄宿學校破解、刻錄著這些CD。 程序員肖恩?范寧對納普斯特網站進行了完善,讓西恩?帕克負責所有業務方面的事。范寧不知道風險投資人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少量地發放股票期權,但是他一向膽識過人。而西恩也確實有個合法的商業計劃。納普斯特將會向唱片公司展示音樂數字化傳播的強大影響力,以及納普斯特會如何再次讓音樂變得有趣和易得。 之后,西恩就可以對唱片公司為所欲為了。美國唱片工業協會將有兩個選擇:要么和納普斯特簽訂法律協議,要么直接開戰。西恩認為,在起訴納普斯特及其用戶,將其拖垮的過程中,唱片工業協會的公共關系會成為丑事一樁。這是為什么呢?文件共享不會終止,只會被粉碎為一百萬份不可控制的文件,而且這些情況大多都發生在境外以及不受美國版權法管轄的范圍。唱片公司選擇了斗爭,事實也正是如此。哦,唱片工業成為了地球上最受爭議的行業之一,因為唱片公司將這些“海盜”(也就是他們的潛在客戶)拖上了法庭。除了大聲抱怨,這些唱片公司最終不得不向數字技術的發展低頭。如今,蘋果公司的iTunes與納普斯特希望構建的目標并沒有太大不同(當然,這是靠史蒂夫?喬布斯實現的)。 西恩天生與他的投資人合不來。他說他們對納普斯特的了解只有美國唱片工業協會那么多而已。納普斯特的員工大多是年輕人,他們常常熬夜工作,中午的時候才迷迷糊糊地來上班,可是他們感覺自己是一場運動、一場革命的一部分。西恩記得他的投資人約翰?漢默對公司員工訓了一次話,要他們早點起床,下午五點半下班,因為這不是一場革命。“這是一份工作!工作!”漢默向他們大聲喊道。西恩很生氣。這表明漢默根本不了解使得納普斯特如此強大的正是員工的那份熱情。另一方面,投資人將西恩視為一個不利因素,認為他妨礙了公司的發展,主要是因為他的電子郵件曾經被用作納普斯特鼓勵盜版的法庭證據。就在納普斯特榮登《時代》雜志封面之前,西恩被趕出了公司,并基本從公司的官方歷史中消失了。而這只是西恩和風險投資人之間緊張關系的開始。 如今,納普斯特只是另一家公司的一小部分而已,但它所遺留的重大問題依然存在。赫默?溫布萊德投資合伙人公司(Hummer Winblad Venture Partners)直到最近才與美國唱片工業協會和解。同時,美國電影協會等其他組織正在盡一切努力避免重復美國唱片工業協會的錯誤。大多數大型工作室和電視網絡沒有起訴BitTorrent或YouTube(這兩家公司使得共享非法視頻文件成為可能),而是試圖和他們簽訂法律協議。當然,互聯網和計算機越來越酷,這促進了新一批互聯網創業者的涌現。 盡管如此,西恩仍然沒有將納普斯特視為其最有影響力的公司。媒體的數字化終將到來,而納普斯特恰好是觸發媒體數字化的誘因。互聯網真正的力量將來自于身份的數字化。這意味著什么呢?主要是將你真實地呈現出來,包括你最喜歡的電影、音樂以及朋友等有形物,也包括難以定義的所有模糊的灰色地帶,即你的**本質**。如果互聯網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解決各種各樣、強大的新申請,從結識完美伴侶到找到理想工作。互聯網會了解**你**,并最終會知道你想要什么。 這里還有一個很大的商機:如果Web知道你喜歡什么,網站就可以根據你的喜好仔細挑選廣告展示給你。對廣告商來說,這是他們的終極目標。他們不必浪費幾百萬美元向大眾傳播消息,以期從中找到幾個潛在客戶,而是向正確的目標發送消息,這樣幾乎可以保證每個收到信息的人都對廣告感興趣。到2001年左右,互聯網崩潰,但是西恩認為,這是創建網站的又一個大好時機。 西恩的第一次嘗試是Plaxo,它是他所有公司中最不出名的一個。那是2002年,西恩22歲,他沒有從納普斯特賺到一分錢,他又不是有錢人家的孩子,所以在離開納普斯特之后的幾年里,他一直睡在朋友家的沙發上,或者住在旅行袋里。其中兩個朋友是卡梅隆?林格和托德?馬索尼斯。卡梅隆是西恩的高中同學,托德是卡梅隆在斯坦福大學的室友。西恩向托德表明了身份數字化的愿景之后,二人一拍即合。托德也一直想創立一家公司。西恩向托德保證,即便在2002年這樣艱難的時期,就憑他曾創立納普斯特,也會有人給他們投資。而當時,任何一個有理性的人都不會給一個沒有商業計劃的網絡公司投資。 事情并沒那么容易。六個月來他們連連碰壁,兩個人都身無分文,借住在托德的女朋友家。西恩有嚴重的哮喘,并且對花生、甲殼類動物、青豌豆以及其他很多食物都過敏,他夜夜睡在托德女朋友家的沙發上,身邊散放著吸入器、加溫器和其他設備。后來,他們終于得見紅杉資本的搖滾明星合伙人邁克?莫里茨。可讓托德憤怒不已的是,西恩去帕洛阿爾托市他最喜歡的咖啡店買了一杯拿鐵,結果害得他倆差點遲到。在向莫里茨講述自己的想法時,西恩不得不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抬起左臂,因為他毛衣的左腋下有一個洞。令人驚訝的是,莫里茨“上鉤”了。 Plaxo試圖通過最基本的方式——收集聯系信息,來把人們數字化。該項目在用戶的電子郵件中搜尋用戶認識的所有人的聯系信息,將這些信息放在一個數據庫中,并向這些人發送郵件,讓他們添加更多的信息,比如他們的網站、電話號碼或者生日,并隨后更新數據庫。之后,只要有人移動或更改聯系信息,他們就會向Plaxo發送回顯信息,而認識他的每個人也會得到更新后的信息。其想法是,一旦每個人都進入這個Plaxo“云”,就可以自動交互和保持聯系。 但這個想法并沒有成功,部分原因在于,它太超前了。Plaxo像Friendster一樣,只是第一波社交媒體公司中的一個,很多人還沒有真正地了解他們。Plaxo在執行過程中也有些缺陷。Plaxo不斷地向人們發送郵件,請求他們添加信息,這讓人們很惱火。此外還有隱私問題。如果這個大型數據庫被黑客攻擊了怎么辦? 更糟的是,Plaxo公司內部也在醞釀一場戰爭。西恩再次被趕出公司,場面很難堪。至于他到底為何被免職,原因不詳,眾說紛紜。但是西恩也不是一個多靠譜的人:他不參加會議,中午才來上班,并且總是在公司確定了一個戰略很久以后,到需要集中執行的時候強加新的想法。西恩曾經最好的朋友托德和卡梅隆意識到,盡管在朋友眼里他的行為很搞笑或很有趣,但對于一個努力遠離互聯網泡沫的嚴肅的創業公司來說,他的行為很不合適。在亞特蘭大的一次焦點小組座談會上,西恩竟然莫名其妙地在一面單向透明玻璃鏡后面高聲喊叫。其中一個被西恩提及的人看著鏡子,說道:“我們能聽見你說話。” 最終,托德和卡梅隆也希望西恩離開,Plaxo的投資人拉姆?施拉姆和邁克?莫里茨也有此想法。西恩說他愿意離開,但當他想出售股份,換點零花錢的時候,其他人提出了異議。為了證明開除西恩是事出有因,他們請了一位私家偵探跟蹤西恩,并查看他所有的郵件和通話記錄,試圖挖出點不法行為。結果他們只發現了他私生活方面的“不當跡象”,西恩說道。在這期間,硅谷盛傳西恩吸食毒品且沉迷女色。西恩自己也承認自己并非圣人,但他說這些絲毫沒有影響他的工作。 對西恩來說,這是一段痛苦的時期。他沒有積蓄,又失去了工作,而且在業界的名聲也嚴重受損。他曾為Plaxo雇用了自己的幾個朋友,他們都被告知不能和西恩說話,否則會被開除。盡管如此,西恩仍然對身份數字化的想法念念不忘。在幫律師檢查他是否有悖于Plaxo董事會的期間,西恩在網上搜索著酷勁十足的新鮮事物。就在此時,他發現了一個叫TheFacebook的網站。 其他的大學都有自己的在線目錄,但TheFacebook是第一個依據在哈佛大學成功的經驗而走向其他學校的網站。2004年,西恩只剩下最后一點點錢了,他想休息一下,擺脫Plaxo事件,于是飛往紐約。他邀請扎克伯格和曾幫他創立TheFacebook網站的朋友們到曼哈頓的高級餐廳Jean Georges吃飯。這頓飯讓西恩的賬戶透支了,但他回到硅谷以后更加喜愛這家公司了。隨著Plaxo事件漸漸平息,他一直在思考TheFacebook。 幾個月后,扎克伯格和他幾個哈佛同學搬到了帕洛阿爾托市過暑假。他們在市中心草木茂盛的大學街租了一個房子。一天晚上,他們吃完晚飯,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個瘦骨嶙峋的、頭發卷曲的年輕人正往一所房子里拖幾個箱子。 “帕克?”扎克伯格興奮地叫道。 西恩依舊身無分文,幾個月來一直住在加州伯克利市附近他女朋友麗莎的公寓里。但是現在學期結束了,麗莎回到帕洛阿爾托市,和她的父母一起過暑假,西恩也和她一起回去了,睡在他們家的沙發上。他實在是沒地方可去了。結果發現,他住的地方與扎克伯格的夏日公寓只隔五戶人家。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西恩和扎克伯格很喜歡大肆渲染這次巧遇。當同時擁有機會和好運時,總是創造神話的最好時機。就好像二人創立Facebook是命中注定似的。事實上,二人也正在計劃一起合作的事。這是一個真正的硅谷時刻:頭發灰白的網站老手和年輕的能手聚集在一個小半島上(即帕洛阿爾托市)。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老手也還不到30歲。 西恩放下箱子,去了扎克伯格租的房子。當坐在扎克伯格的床上時,他的手機響了。他不得不接聽,因為電話是他的律師打來的。這是Plaxo事件的最后一幕,至此Plaxo事件已經持續幾個月了。西恩在講故事時通常都狂笑不止,但這次他突然嚴肅起來,低著頭小聲地說著話。他掛掉電話后,Plaxo事件就結束了,徹底結束了。這是他第二次在Web問題上做對了,但在幾乎其他所有事情上都錯了,而且落得一無所有的下場。 這一刻給扎克伯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早對風險投資人非常不信任了。即使西恩的批評者是對的,即使他反復無常,即使他現在的一切都是罪有應得,但扎克伯格仍然能看出,西恩覺得很委屈,他無力反擊。盡管形勢對西恩很有利,但在硅谷,起訴風險投資人就等于自殺。他已經經歷了幾個月被人拋棄的日子,現在他只需要忍耐,繼續向前。當然還有一點安慰:西恩知道和扎克伯格在一起會是一個機會,只是付出的代價會高得多。 西恩幫助扎克伯格、他的聯合創始人達斯汀?莫斯考維茨以及其他幾個人重組Facebook,使它變成一家嚴格意義上的公司,并以一種硅谷的標準方式重新分配股份(西恩也分到很大一部分),還做了創業公司需要做的其他一切事,比如建立數據中心,并且確保網站流量增加時公司也能應對這些數據。哦,他還去掉了TheFacebook中的**The**,他一直很討厭這個The。在公司成立初期,西恩是個關鍵人物,因為他有創立公司的實際經驗,但他只比扎克伯格和他的朋友們年長5歲。“你信任那些能和你和平共處的人,而我和西恩很合得來,”扎克伯格說道,“而且他做過很酷的事,這讓我印象深刻。” 換句話說就是,他創建了納普斯特。那天,西恩和他的律師通電話時,扎克伯格無意中聽到了最后幾句話,他意識到他不能信任硅谷的任何一個人,尤其是風險投資人。 扎克伯格說,他不確定哪些貢獻是西恩做的,哪些是他自己做的,因為他們經常一起討論想法。扎克伯格一直有一種直覺,他知道Facebook會如何發展,但在硅谷,他仍然不信任互聯網公司,他發現自己很容易自我懷疑。西恩記得,一天晚上扎克伯格在朋友的公寓大樓里,繞著游泳池走,突然停下來問西恩:“我真的有所成就了嗎?” “是的,扎克伯格,你有所成就了。”西恩說。他心里想的是身份數字化。 西恩從來都不是個謙虛的人,他聲稱如果沒有他的指導,公司早就低價出售了。這很可能是事實。但到目前為止,他最大的貢獻是達成了兩個風險資本協議,一個是與彼得?泰爾,另一個(也是更著名的一個)是與Accel。“如果沒有他牽線搭橋,我們很可能籌不到資金,”扎克伯格說,“通過西恩在Plaxo的經歷,我想我從他身上學到了一些方法,可我自己并沒有意識到。” Facebook和風險資本的真實故事是這樣的(至少扎克伯格是這樣說的)。西恩首先安排扎克伯格與彼得?泰爾見面。西恩在Plaxo時就認識彼得,但二人從未直接合作過。彼得很喜歡西恩。有關他吸毒和其他不正當行為的傳言并沒有讓彼得對西恩反感。彼得的意見與他人相反,所以他并不相信硅谷中的傳聞。他的辦公室在舊金山的Presidio區,這里曾經是金門大橋旁邊的一個古老的軍事基地,經過改建已經變成了一個很豪華的地方。這里遠離沙丘路和舊金山的金融區,彼得很喜歡這一點。 彼得習慣與難相處的或者有爭議的創業者結盟,當然,他們必須是很杰出的人。別忘了,他與麥克斯一起創立了PayPal,麥克斯可不是個好相處的人。當彼得在PayPal首次公開募股之前,他雇用了年輕又沒有經驗的羅爾洛夫?博塔擔任首席財務官,大家對此都很吃驚。如今,羅爾洛夫是紅杉資本的合伙人,他因給YouTube和其他幾家有前途的創業公司投資而出名。單憑跟YouTube達成的這筆交易,就讓投資人得到的回報超過了紅杉資本第11號基金的所有投資。 西恩知道,21世紀初,對互聯網和社交網絡持不同態度的只有兩個人:彼得?泰爾和雷德?霍夫曼。他們也有身份數字化的想法,但可能叫法不同而已,他們也知道身份數字化對人們和在線業務的未來意味著什么。一旦你的網站能夠真正抓住用戶,你就可以將這個網站變成人們工作或社交生活的中心。社交網站不只是一種組織朋友的有趣方式,最好的網站會成為電子郵件、即時消息和手機短信這些保持聯系和豐富生活的渠道的下一次迭代。 社交網站本身也會發展。一旦某個網站有了某人的身份,即他的喜惡和身邊的社交圖譜,該網站就可以基于此發布無數真正有用的新功能。所有原始的網絡想法都有了新的含義。例如,在Facebook上向其他哈佛學生出售沙發,這就省去了搬運的麻煩,而且你可以信任與你交易的那個人。在LinkedIn上,找工作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們認識的人當中誰與招聘經理熟悉,而且招聘經理也可以在復雜的網頁上看看他認識的人中誰認識應聘的人或者和他一起工作過,進而考核一下應聘者。在網絡上,人們可以匿名溝通。Web 2.0引入了一些主導著現實世界中的人際關系的社會壓力。 盡管沒幾個社交網絡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擁有一個復雜的商業計劃,但是如果網站構建得正確,贏利并不難。這些公司可以對某些功能收費,而其他大部分功能都免費。或者更好的情況是,他們可以利用收集到的人們的信息,將特定的人做為廣告對象,以此來賺錢。畢竟,多年來谷歌都不知道它該怎么賺錢。但網站的創立者們知道,如果谷歌把互聯網上的信息組織一下,這將值很多錢——1950億美元而且還在增加。 令人驚訝的是,通過數字身份這一想法,Web又摸索著回到了早期門戶網站的想法。在門戶網站上,你每天早上都可以得到所有對你來說比較重要的信息。只是這一次,不是美國在線和時代華納的合并導致Web實用程序和內容的結合,也不是雅虎與好萊塢或曼哈頓媒體帝國的內容交易。商業開發商們與此毫無關系。你在創建你自己的門戶網站。你添加你的朋友、照片、感興趣的動態消息,甚至一些來自其他人的博客和網站上的內容。 但當時,幾乎所有人都將社交網絡視為幫助單身人士約會的便利工具。他們認為,也許Facebook最多是某個類似于Match.com或雅虎友緣人的網站的衍生物。專家和記者反復地說:社交網站只是一個有趣的功能,并不能維持一個真正的企業。對很多人來說,這個想法非常像泡沫想法,即大量的忠誠用戶也值幾百萬美元,即便你還沒想到該怎么利用它來賺錢。2002年,克萊納帕金斯公司冒了一次險,給最大的社交網站Friendster估價5000萬美元。當Friendster倒閉時,他們因相信它而顯得很愚蠢。多年來,對MySpace和Facebook的批評總是:“是,他們現在看起來不錯,但等著吧,這股熱潮早晚會結束的。Friendster曾經也不錯,還記得吧?” 但是克萊納帕金斯公司并不傻,Friendster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想法,而且建立了一個非常龐大的社交網絡。管理團隊只是在執行想法時失敗了。彼得、西恩和雷德都是Friendster的投資人或者顧問,他們都知道這一點。他們仍然相信社交網絡有潛力。他們并沒有因為社交網絡的暫時失敗而退縮,而是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雷德將這些經驗教訓運用到了LinkedIn上,彼得是LinkedIn的第一批投資者之一。 因此,當西恩發現了Facebook,并需要錢來維持經營以應付每月新增加的學校時,他給彼得打了電話。彼得當時剛剛成立了一家名為創業者基金(Founders Fund)的風投基金(雷德也是其中一位天使投資人)。他們的團隊中有個來自東海岸的馬特?科勒爾,他也20出頭,當時在LinkedIn工作。當西恩和扎克伯格來找彼得時,馬特正好在Founders Fund。馬特?科勒爾曾目睹LinkedIn非常艱難地吸引專業圈子里的會員,他很驚訝,Facebook好像輕輕松松就擁有了那么多會員。那天他就決定要加入Facebook,幾個月后他成為Facebook的運營副總裁,公司五個員工之一,還獲得了早期的股票期權。 彼得也對Facebook印象深刻。Founders Fund對Facebook進行了投資,得到了Facebook 7%的股份以及五個董事會席位中的一個。彼得將要接替西恩,成為Facebook的朋友兼投資人。畢竟,彼得在PayPal的混亂中也經歷過這一切。與西恩不同,彼得以他自己的方式做事,在看似最艱難的時候取得了成功。在Friendster倒閉之后以及MySpace主導市場的時候,彼得對于創立一個新的社交網站表現得很樂觀。對Facebook投資后的第一年,彼得對信心滿滿、只有20歲的扎克伯格只有一條建議:“別搞砸了。” 如果西恩沒為公司做任何其他的事,單憑將彼得介紹給扎克伯格這一點,就已經功不可沒了。但在2005年4月,Accel投資Facebook的背后還有西恩的功勞。如果說與Founders Fund達成交易的目的是為扎克伯格找到能幫助他實現目標的人,那么與Accel達成交易就是為了獲得資金,同時在此過程中盡量不放棄任何控制權。 Facebook在全美的大學,尤其是在沙丘路的斯坦福大學取得了早期成功。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公司不停地接到投資意向電話。但是Facebook很有賺頭,而且扎克伯格對接受傳統風險投資人的投資仍然很謹慎。后來他認識了一位與眾不同的投資人唐?格雷厄姆,他是華盛頓郵報公司的CEO兼董事會主席,或者像扎克伯格用大學生的口吻說的:“我被介紹給了唐,這個了不起的家伙。” 扎克伯格在哈佛的一位同學的父親是華盛頓郵報公司的副總裁。扎克伯格碰巧在華盛頓,他同學的父親建議唐去見見扎克伯格。當扎克伯格介紹Facebook時,唐被吸引住了。那時唐60多歲,但他還清楚地記得上大學的時候他和朋友們對彼此的生活是多么地著迷。上學的時候,他們的校報上有一個評論欄,大家可以在上面發表意見或留言,如“我要去賽馬場,有人想讓我下2美元的注嗎?”。Facebook就是這個評論欄的一個數字版本,而且功能比它強大多了。唐對扎克伯格說:“我覺得你的商業想法非常好。我想你最后不會找風投人出資的,因為找風險投資人或有錢人投資太普遍了,但如果你想找一家公司給你的創業公司投資的話,我們愿意。”這是唐第一次做出這樣的提議,接下來的幾天這兩個人開始商談條件了。 扎克伯格非常興奮,主要是對和唐更密切合作的前景感到興奮。他對新聞工作的敬畏程度不亞于他討厭接受采訪,而且一直將Facebook視為一個能夠幫助人們了解周圍世界的網站,而不是像當地的一份日報。像扎克伯格這樣天真,能想出好創意的創業者可不多,他義無反顧地走向硅谷,全力以赴地做事,繞開了西海岸的風險投資人,投向了東海岸的新聞工作者。 同時在硅谷,Accel的一位副總裁告訴其他合伙人Facebook在斯坦福非常火爆,凱文?埃弗魯西很想分一杯羹。當有消息說Facebook可能正在籌集資金時,Accel開始頻繁地給Facebook打電話。他們不讓Facebook有片刻安寧。扎克伯格直言不想和他們說話,所以西恩接了電話,做了惡人,他說:“除非給Facebook估價1億美元,否則免談。”然后掛斷了電話。 馬特?科勒爾剛剛被Facebook雇用不久,他的態度比較柔和,他認為公司應該籌集比華盛頓郵報公司的出價還要高的資金。扎克伯格和西恩最終還是被Accel拿下了。當吉姆?布雷耶看到Facebook網站上每個網頁底端都寫著“馬克?扎克伯格出品”時,他意識到,為了達成交易,他必須拉攏一個人,而這個人不是西恩。而且這筆交易的成本將遠遠高于2005年的平均Web交易成本。 扎克伯格正要和華盛頓郵報公司敲定協議時,Accel仍然在努力參與進來。只要其投資能夠換得Facebook 15%的股份,Accel愿意承認Facebook的估價近1億美元。布雷耶甚至還想將自己的錢也投進來。布雷耶認識唐?格雷厄姆,在一次無關的商業午餐中,布雷耶決定禮節性地給唐打個電話。他走開,給唐打了個電話,告訴他Accel也在爭取Facebook。 “我以為交易已經結束了。”唐說道。但布雷耶說他仍然覺得這才剛剛開始。 事實上,Accel的出價是華盛頓郵報公司的2.5倍,而且交易條件要優厚得多。扎克伯格不知該如何是好。他很想選擇唐,而且之前也答應了他。但是Accel的這些條件太優厚了,他無法拒絕。雖然Facebook還是個小項目,但它不再是他個人的項目了,它是一個公司。如果他想做一個合格的董事長,就需要考慮公司的利益。他給唐打了電話,告訴他實情。他還沒有簽協議,但他告訴唐他在道義上左右為難。唐沒有想到,一個20歲的小伙子竟然如此講信用。他們談了很久。唐問扎克伯格,資金對Facebook是不是很重要。扎克伯格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說:“如果有資金的話,公司可以更快地擴大規模,也不會賠本。”唐提醒他,專業投資人對他會更沒有耐心,更可能迫使他賣掉Facebook或者迫使它進行首次公開募股。 “我知道,”扎克伯格說,“可是我覺得資金真的很重要。”他還補充說,其他投資人和創始人的看法也和他一樣。唐知道,即使華盛頓郵報公司出更高的價,Accel還是會高過他們。他不是專業的風險投資人,也不會假裝專業。 “馬克,你不用為難了,我不怪你。”唐說。唐知道,為了公司著想,扎克伯格需要選擇Accel。用商業術語來說,這是不必傷腦筋的事。當時,處于初期階段的網絡公司的平均估價是6百萬美元。如果Facebook的估價達到1億美元,扎克伯格就肯定能籌集到足夠的資金,讓Facebook在一段時間內資金充裕,而且他仍擁有約三分之一的股權。 這時,扎克伯格和布雷耶終于在伍德賽德鄉村酒館(Woodside Village Tavern)共進晚餐。這家餐館位于漂亮的伍德賽德鎮,店里的桌布都是白色的。伍德賽德鎮位于半島之上,許多最富有和最有權勢的風險投資人都住在這里,附近還住著該地區最古老的農民和牛仔。在這個安靜的西部小鎮上,寶馬車經常停在銹跡斑斑的卡車旁邊。吃飯時,扎克伯格終于知道了Accel的出價。除了相當高的估價之外,扎克伯格、西恩和達斯汀每人都會得到一百萬美元的現金。這是為了感謝他們近一年的工作,或者對西恩來說是幾個月的工作(無論如何,這一次西恩不會空手而歸了)。給每人一百萬美元只是酬謝他們讓Accel投資Facebook而已。 扎克伯格將得到兩個董事會席位,而且是終身制的。西恩、泰爾和布雷耶每人各得一個席位。就像Digg的杰伊和凱文一樣,扎克伯格和西恩二人可以否決投資人。(幾個月后,西恩被Facebook罷免,傳言說他做了違法的事,盡管并沒有逮捕記錄。雙方都沒有發表評論,只是說扎克伯格是時候承擔更大的責任,擔任公司的總裁了。雖然西恩不得不留下公司5%的股權,但他仍然持有5%。但他把他的董事會席位留給了扎克伯格,這讓扎克伯格擁有了否定公司任何事務的權力。)大家保護扎克伯格,以免他走上西恩的老路,按照傳統的標準,他現在是個有錢人了。(硅谷的標準是5千萬美元以上;如果你想擁有噴氣式飛機和游艇的話,要擁有5億美元。即使是這樣,有些人還悶悶不樂地說:“我這可不算什么,我的一些朋友資產都過**10億**了。”) 就這樣,20歲的扎克伯格擁有了一切。他可能創立了硅谷下一個偉大的公司,他是新近的青年才俊,他預見了硅谷前輩們沒有預見的簡單事物,而且還聰明地采取了行動。因為他錯過了互聯網泡沫破裂時期,所以他仍然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但是西恩和彼得提醒他不要犯前人的錯誤,重蹈覆轍。至少目前不要。 扎克伯格仍然“感情用事”。扎克伯格選擇達斯汀做聯合創始人,因為他們是室友。他選擇西恩指導他,因為他們很合得來,而且西恩是個很酷的人。彼得是個理想的投資人,因為他是個有獨立見解的人,他度過了互聯網的低谷期,即便在泡沫破裂時期也賺錢了。彼得的家里和辦公室到處都是棋盤和書,他就是那種會玩拉丁文版Risk游戲的人。 直到現在,扎克伯格還是選擇他喜歡的人來持有公司的股份,但現在他不得不挑選出價最高的人,因為他喜歡的人已經錯過了機會。扎克伯格曾厚臉皮地在其早期的名片上寫道:“笨蛋,我是CEO!”但和布雷耶共進晚餐時,他才第一次知道,作為一家炙手可熱的創業公司的CEO意味著什么。第二天,他沿著大學街走到Accel公司,握著布雷耶的手。 “我決定了,我要和你們做交易。”他說。 “真的嗎?”布雷耶問。 “真的。”扎克伯格答道。布雷耶笑了。他曾對他的合伙人說,他覺得有一天Facebook會值7.5億美元,即便**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然而,即使是布雷耶也不知道,Accel剛剛贏得了多大的成功。 2007年7月,扎克伯格離開了硅谷,他非常需要休息一段時間。他去了他最喜歡的城市紐約度假。他不做《今日》節目,也不和東海岸的媒體巨頭見面,只是和朋友們待在一起。他一直很喜歡紐約,因為在這里沒有人認識他。即使是他的朋友也不知道,人們正在大肆宣傳Facebook將成為第二個谷歌。 然而,他還是被人認出來了。當他和一個朋友一起喝酒時,一個人和他的女朋友一起緊張地慢慢走了過來。 “你是馬克?扎克伯格嗎?”他問道。 “我是。”扎克伯格面無表情地答道。這個男人一走過來時,他們的談話馬上就不再輕浮隨便了。 “你太了不起了。Facebook真是太棒了。我非常喜歡這個網站!” 扎克伯格的這位粉絲滔滔不絕地說。 “哦,謝謝。”這個人走了,但在走之前,他將扎克伯格的服務生拉到一邊,塞給他一疊鈔票,幫扎克伯格和他的朋友付了酒錢。扎克伯格討厭Facebook的唯一一個原因,也許就是人們把他當做名人,他會被人們認出來。他現在在紐約被人認出來了,他就知道情況嚴重了。 他把責任歸咎于他的人字拖。他每天都穿著他那雙標志性的黑白相間的阿迪達斯牌人字拖,通常坐下的時候就脫掉,然后盤腿坐著,或者把雙腳放在面前的桌子上。他非常喜歡穿人字拖,而且非常擔心他再也沒有人字拖可穿了,因為阿迪達斯已經停止生產這種鞋了。他的儲備現在只有4雙。但現在他意識到,這也許是一件幸事:每個曾經報道過扎克伯格的記者都提到過這些人字拖,而人們通過人字拖就能認出他。 從很多方面來說,扎克伯格都是一個不配合的人。MySpace的湯姆自動成為網站上每位用戶的好友,而扎克伯格幾乎從不添加任何一個他不太了解的人為好友。他在Facebook上的好友依然是哈佛大學的同學。凱文?羅斯會花幾個小時準備一場宴會,親切地給人簽名,開心地讓人拍照,有時還會在女孩的胸前簽名。而扎克伯格連參加宴會都不肯。第一次采訪他時,我以為他會像傳說中的那樣,是個盛氣凌人、狂妄自大、自以為是的孩子。畢竟,他名片上面的字是那么無禮。還有,Facebook每個頁面的左上角都有一個人像,每個人都以為那是他;頁面的底端還寫著:“馬克?扎克伯格生產”。這都不是謙虛的人會做的事。 相反,我見到的是一個體型瘦高、害羞的孩子,他總是用一兩個字來回答我的問題,并且拒絕談論他的背景和家庭,而且采訪結束時他的白色T恤已經被汗水浸透了。“這與溫度無關,”他解釋道,“只有在緊張的時候,我才會出汗。” 這是我做過的最尷尬的一次采訪。扎克伯格不只回答我提出的問題,或者和我談話,他還不斷地猜測我問這些問題的原因。如果他覺得某個問題不相關,就干脆不回答。就好像他在寫代碼一樣。最出色的程序員是極高效的。他們只想編寫使程序運行所必需的命令。扎克伯格就是用這種方式應對這次采訪的。 采訪中間,我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希望這能勾起他談話的欲望,只要他開口,說什么都好。他抬起頭,皺著眉頭,斜著眼睛看著我。“這可真是個寬泛的問題啊。我不知道你想讓我怎么回答呢。”他說道,就好像他是個機器人一樣,不會“計算”。不久以后,他告訴自己的公關人員,他感覺這是他做過的最好的新聞專訪之一。 在Facebook與Accel達成交易之后,大衛?斯則對Facebook進行了投資。當談起他與扎克伯格第一次見面時的情景時,他說:“我還以為他討厭我呢。”別忘了,大衛是那個“討厭穿毛背心的人”杰伊?阿德爾森都非常喜歡的風險投資人。如果連大衛都不能讓創業者放心,那么就沒有哪個風險投資人能做到這一點了。 然而,你和扎克伯格越熟,他的話就越多,他不是人們想象的那種驕傲自大的混蛋。他會說一些討人厭的話,但幾乎總是以一種開玩笑的方式來說。正如麥克斯曾經說的那樣,扎克伯格就像是宴會上拘謹地站在角落里的孩子,當你好心走上前跟他搭訕時,他會說出“為什么我的公司比你的強那么多呢?”這樣的話來。 如果說扎克伯格是個頑皮的弟弟,也就不足為奇了。他的姐姐蘭迪比他早上兩年哈佛。當扎克伯格退學專心做Facebook時,她已經畢業了,正在曼哈頓的廣告界工作。蘭迪和扎克伯格非常不同,卻也非常相像。他們說話的方式很像,用同樣的短語,有同樣的言談舉止,但與扎克伯格不同,蘭迪喜歡和人打交道,喜歡熱鬧,而且認為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她很快就能讓你感到自在,就像扎克伯格很快就會讓你感覺不舒服一樣。 這對姐弟很親密。當扎克伯格進入哈佛以后,蘭迪甚至將自己的女朋友們介紹給他(但交往得不太好)。Facebook成立不久后的一天晚上,扎克伯格在蘭迪家打地鋪時,他對她說她應該找個新工作,因為她所處的廣告業沒有什么發展。幾個月以后,他通過即時消息間接讓他姐姐過來幫他。消息的主要內容是:“我們需要幾個做營銷的人。我們可能找不到比你更合適的人了。”過一會兒他又補充道:“我是認真的,因為我想雇用布倫特。”布倫特是蘭迪的男朋友,也是扎克伯格在哈佛很尊敬的師兄,他是一位工程師。蘭迪是Facebook內部唯一一個會回擊扎克伯格的人。一天,在Facebook的電梯里,她抬起手來拂去臉上的幾根頭發,扎克伯格向后退了幾步。“你看見了嗎?”蘭迪笑著對扎克伯格說,“這就是權力。”讓姐姐和他一起工作也許是近日讓扎克伯格保持謙遜的少數幾件事之一。 人們經常編造扎克伯格的奇聞軼事,其中有一個原因。扎克伯格的個性讓人難以捉摸。他的喜怒不形于色,而且幾乎不可能讓他開口談論他的生活、家庭以及創業經歷。只有當他覺得某個人在某一方面表現得比他聰明時,他才會跟他交朋友。否則,他就覺得交朋友是浪費時間。只有跟他混在一塊,才能真正了解他。他很羞澀,很風趣,也很貪玩。他對Facebook公司非常有信心,并認為Facebook真的讓世界變得更好。他總是對公司未來的發展道路有一種直覺,雖然他并不能清楚地表達出來。 他深信自己是唯一一個能夠領導公司的人,但同時他也十分清楚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擔任CEO。他愿意傾聽比他年長的、經驗豐富的人們的建議。但他會問他們問題,當他們答不上來時,他很快就會走另外一條路。在不守規矩的西恩?帕克被趕出公司以后,扎克伯格雇用了一群經驗更加豐富的經理,這些人會教他如何和媒體打交道。他們在辦公室里擺滿了華麗的Design Within Reach家具。扎克伯格不喜歡這些家具,他解雇了其中好幾位經理,至今還埋怨他們買的那些家具。“這真是大錯特錯,”他說,“這些沙發一點也不舒服!都不能在上面睡覺。”他找來了曾經給他們裝飾過第一間辦公室的涂鴉藝術家,讓他再次在墻上涂鴉。 扎克伯格經常向Facebook以前的顧問和經理們發火,有時候會當著幾十個員工的面對他們大聲叫嚷。扎克伯格為Facebook傾注了所有。如果問他是否懷念大學時光,或者是否會因遠離親人而難過,他會一臉茫然地說:“我現在正在做Facebook呢。”就好像他很難理解,生活中除了Facebook還有別的。當他的女朋友普里西拉從哈佛畢業,搬到帕洛阿爾托時,他們并沒有住到一起。他們就約會次數這一問題,進行了多次“談判”。最終達成的協議是:每周約會一次,單獨相處的時間至少達到100分鐘,不是在扎克伯格家見面,當然也不是在Facebook見面。“我想她一定很愛我弟弟。”蘭迪說道。 然而,扎克伯格確實有些煩心事。當他需要思考的時候,他喜歡沿著兩邊是田園景色的280號高速公路來回開車。他喜歡和朋友們呆在Facebook的辦公室里,不過他通常每周都要和他們打撲克。當然,他很喜歡普里西拉。就在搬到硅谷之前,他遇到了她。在哈佛的一次聚會上,他們倆都在排隊上洗手間。當時,Facebook的早期版本正在按照吸引力對學生進行排名,扎克伯格因為忙于此事而耽擱了學業,面臨著被學校開除的危險。所以與平時相比,他更大膽,竟主動與普里西拉攀談起來。與扎克伯格不同,普里西拉既迷人又健談,而且短暫的相遇過后她會記住每個人的長相和姓名。她現在仍然討厭Facebook,因為它占據了她男朋友全部的時間。她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注冊了一個賬戶。扎克伯格在大多數場合下都被看做Web 2.0的神童,可這就是讓他感覺不舒服。“大家以為我很無禮,也許我是很無禮,但我不是故意的,”他說,“我只是不喜歡離開房間而已。”(他說的“房間”其實是指Facebook的辦公室。) 扎克伯格比安德里森年輕10多歲,但他已經開始討厭參加聚會和活動了。與安德里森相像的是,他幾乎從未去過舊金山,Web 2.0事件大多發生在那里。他說是因為他很怕看見人們吸毒。“我不能再說這個了,否則我會昏過去的。”但他越來越怕被支持者和投機者所騷擾。像安德里森一樣,扎克伯格也對新聞界很敬畏,他只是不喜歡被新聞界研究和分析。 扎克伯格甚至不喜歡在他的父母面前借名人來抬高自己。2007年,在去達沃斯參加世界經濟論壇的路上,他順便去紐約看望了父母。回來三個星期以后,他才給父母打電話。他父親急于知道,他23歲的兒子是和哪些世界領導人以及名人打交道。扎克伯格終于打來電話,在父母的追問下,他說他見到的不是比爾?克林頓,不是博諾,也不是安吉麗娜?朱莉,但他確實“和谷歌的人在一起來著”。后來他父親偶然發現,“在一起”原來是指他搭乘谷歌的豪華噴氣式飛機,和他們一起回的硅谷。 雖然不情愿,但扎克伯格一家在他們的家鄉威徹斯特郡已經成了名人。人們走進愛德華?扎克伯格的牙科診所,風趣地問:“你怎么還不退休啊?”當陌生人問起他們家的兒子是做什么工作的時候,他們只是說,他從哈佛退學了,之后去硅谷了,希望人們就此打住,不要再問下去了。 因為扎克伯格是個謎一般的人,還是個遁世者,所以人們總是對他產生誤解。有人說他很傲慢,不愿意聽別人的意見;還有人說他創立Facebook是為了賺錢。他不同意這種說法。如果是為了賺錢,那么賺到錢以后還干什么呢?2006年,他對《滾石》雜志說道:“人們不知道的是,我拒絕的錢比我花的錢還要多。”這并不夸張:扎克伯格過著非常簡單的生活。他沒有鬧鐘,也沒有多少家具,只是最近在帕洛阿爾托租的房子里裝上了高速互聯網。那是因為有一天他病得很嚴重,以至于不能去上班,而撥號連接差點把他氣瘋。作為擁有Facebook約1/3股份的所有者,他已經拒絕了幾千萬美元了。 2006年6月是Facebook的一個關鍵時刻,當時雅虎提出以10億美元收購Facebook。**10億**美元?當時,對于一個大多數人眼里的區區大學社交網站而言,10億美元簡直就是天價了。雅虎需要不同凡響的東西。它經歷過互聯網泡沫破裂,而且是最大的幸存網站之一。但是谷歌正在用最有利可圖的在線廣告方式(付費搜索廣告)扼殺雅虎。與此同時,谷歌的股票高達每股400多美元,而雅虎在華爾街卻受到冷遇。因此,雅虎必須做出點大事,而收購Facebook就是一個大舉動。 作為一名創始人,扎克伯格既有勇氣又很理智。他憑借勇氣決定產品戰略,但在決定經營策略之前,他會仔細分析用戶、增長、參與度和其他統計數據。他的勇氣和理智都在告訴他這筆交易不劃算。勇氣告訴他,他的網站還沒有創建完畢,他的終極愿景還沒有實現;理智告訴他,10億美元根本不夠。他看到無數人在使用Facebook,而且他們對它非常著迷。他知道Facebook值更多的錢。他召開了董事會,討論這筆交易,他看看手表,看看彼得和吉姆,然后說:“8點半是個拒絕10億美元的好時間。”他不想做已成為過去時的Web 1.0公司的救生艇。這并不在他的計劃之中。 他這么做很傻嗎?當時大部分人都覺得他很傻。10億美元可是很大一筆錢啊。MySpace只賣了大約5億美元,而當時大多數人還覺得Fox出價太高了。谷歌出價16.5億美元讓查德和陳士駿變成了傻笑的少年。他的董事會成員都興奮不已——出價10億美元的雅虎是這樣說的。扎克伯格和彼得就Facebook是否應該考慮這筆交易爭論了6個小時。畢竟,彼得曾把他自己的公司賣給了eBay,他很熟悉這種進退兩難的困境。雖然他并沒有逼迫扎克伯格賣掉Facebook,但他希望他能考慮一下。而針對PayPal,賣掉它是當初最佳的選擇。出于法律上的種種原因,PayPal的未來已經不被看好了,而且它是依賴eBay才取得了大部分客戶基礎,這很不穩定。此外,PayPal的每個人都賺到了錢,而且還能夠繼續做朋友。考慮到源于Slide、Yelp、YouTube、LinkedIn、Geni等公司的所有創新,出售在硅谷來說可能也是最好的選擇。 談話結束時,扎克伯格至少同意考察一下出售公司的事了,這完全是彼得的要求。幾天以后,雅虎的股價下跌了20%,所以它想要降低出價。Facebook于是決定不出售了。這一次彼得和扎克伯格達成了一致。連布雷耶也同意,他說:“如果是整整10億美元,我可能會認真考慮一下。”畢竟,他對Facebook的期望值是7.5億美元。“但是他們沒出到這個價。” 最終,他們明智地堅持了立場。雅虎把事情搞砸了,就像它在谷歌首次公開募股之前失去了以30億美元收購谷歌的機會一樣。事實很快就表明,10億美元對Facebook來說太**低**了。就在幾個月以后,到2006年12月時,根據廣告費和音樂電視的估價,Facebook自我估價80億美元,還夸口Facebook的用戶數量基本上也是這個數字。私營公司的估價總是值得商榷的。就實際狀況而言,估價就是公司會出售的價格。到2006年底,只要出價低于60億美元,Facebook決不出售。雅虎和任何感興趣的公司都錯過了機會。 * * * ![](https://box.kancloud.cn/2015-12-23_567a18c81607b.png) [《硅谷合伙人》](http://www.ituring.com.cn/book/976)集合了Web 2.0世界中新一代互聯網英雄們的成功故事。馬克?扎克伯格、馬克?安德里森、埃文?威廉姆斯、麥克斯?勒夫欽這些傳奇人物的故事將會告訴你:成功并非偶然。從一名不文到聲名鵲起,這其中飽含了太多太多的艱辛和苦澀:被奪權、被收購、與風險投資人斗智斗勇、徹夜不眠的冥思苦想……但最重要的是,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放棄。堅持成就了這些人,也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的傳奇。本文節選自[《硅谷合伙人》](http://www.ituring.com.cn/book/976)。
                  <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哎呀哎呀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