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碼云GVP開源項目 12k star Uniapp+ElementUI 功能強大 支持多語言、二開方便! 廣告
                后七章是最復雜的識別,即識別出好的社會,原初語境是孔子回答并指導子禽子貢和有子。子思的編輯對《大學》中的格物作了補充 1.10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1.11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1.12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15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0110 治國平天下的組織管理(政)知識是怎么得來的?孔子的早期學生子禽和子貢曾經談到這個問題。 子禽問子貢:“夫子到了這個地方,就不斷地聽到組織管理的情況,是他打聽來的,還是人家主動向他說的?” 子貢回答說:“夫子善與人同、給人溫馨、尊重當地習俗、節制自己的消費、言談之中成人之美(,大家都把他當作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如果說這也是打聽消息的話,那么也應該說:夫子的方法和一般人的探聽方法不一樣!” 0111 子禽和子貢去問孔子,是不是人們主動告訴他當地的政治情況。孔子認為,自己留意觀察也很重要。例如一個人是否回報父母的恩情(孝),就可以觀察出來。 子禽和子貢去問孔子,是不是人們主動告訴他當地的政治情況。孔子認為,自己留意觀察也很重要。例如一個人是否回報父母的恩情(孝),就可以觀察出來。 孔子說:“父親在世的時候,看子女像不像父親那樣有志向(,學好知識,做好人);父親去世之后,看子女像不像父親那樣待人處世,三年之內不改變父親接續北辰堯舜之道(生發萬物且容融萬物的東西)的方式,這樣就可以說是回報父母的恩情。” 0112 子禽和子貢向孔子求教的時候,有子也在場,聽了孔子的問答,問道:“觀察政治主要看什么?”孔子讓有子說說自己的看法。 有子說:“分層分工的資源分配規則和再分配協調規則的落實,眾人和諧最重要。文王武王和周公宏揚北辰堯舜之道(生發萬物且容融萬物的東西),都以眾人和諧作為最美好的狀態(,而不是以顯示富足為美好);物質消費的規模或小或大,都要因勢利導,促成和諧。(有些事情是規則沒有規定的,不可能用規則來控制一切細節。反過來,)如果用理智去強化和諧,(為了和諧而)不用規則來約束人的行為,也是行不通的。” 0113 孔子點頭贊成有子的看法,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有子說:“(好的政治還表現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中:)許諾別人的事不超出自己的能力,說出去的話不落空;對別人表示恭敬要與分層分工的資源分配規則及再分配規則中的分層檔次相當,不引來羞恥;弱勢社會成員不失去親人,(能得到保障和歸宿,)也能到后輩的尊重。” 0114 聽了有子的議論,子禽說:“善于觀察,就是好學的人吧!” 孔子說:“成熟的人不追求吃得飽,住得好,卻敏銳地關注公益事業的重要環節和各個側面,盡量準確地用規范語言表達那些相關于公益的事實(,不說假話,不說廢話,不說空話,不能自相矛盾),主動接近具有一技之長的人,矯正自己的理解和行為,這才是好學!” 0115 從上一章孔子說的標準來看,子貢的好學程度比有子稍遜,所以子貢想到:不一定只用好學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 子貢說:“缺錢的時候不卑躬屈膝,錢多了也不指高氣昂,您看行嗎?” 孔子回答說:“行。不過比不上另一種人:缺錢的時候把體認北辰堯舜之道(生發萬物且容融萬物的東西)作為樂趣,有余錢的時候把落實分層分工的資源分配規則及再分配協調規則當作嗜好,主辦公益活動,進行資源再分配,與其他人共享和諧,保持健康的心態。” 子貢(恍然大悟,)說:“《詩經(·衛風·淇奧05501)》里說:‘切了骨角還要銼,雕了玉石還要磨’,是不是您說的這種人?” 孔子說:“開始悟詩的是端木賜呀!可以切磋討論《詩經》了啊。告訴幾件過去的事情,就能理解未來的事情!” 0116 聽孔子夸獎子貢,子禽很有些羨慕,就對子貢說:“老師可真理解你!” 孔子說:“別人不來理解自己,別往心上去;自己不理解別人,才值得憂慮。”
                  <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哎呀哎呀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