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個部分是與整體結論密切相關的局部結論。第二部分共八章,是組織管理的最微觀操作(孝,師),包括背景事件,孔子回答并指導子游子夏;
2.5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2.6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2.7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2.8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2.9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2.10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11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12 子曰:“君子不器。”
0205 樊遲聽孔子說過分層分工的資源分配規則及再分配協調規則和孝順父母的關系。
0206 孟懿子聽了孔子的回答之后,模模糊糊感到有道理,可是并不清晰。孟懿子不愿意屈身細問,更不愿意事后再問,直到自己也有了兒子,就讓兒子孟武伯去問孔子。
0207 孔子的學生子游和子夏聽說了孔子回答孟懿子和孟武伯的前前后后,就向孔子提出自己的問題。子游說:“您說‘除了生病之外,父母不為你擔憂’就是孝順父母,可是父母總是愛擔憂怎么辦?大家都說孝順父母就是反哺,給父母養老送終,這種說法對不對?”
0208 子夏問孔子:“‘孝順父母’包括這么多的內容,最難做到的是哪一項?”
0209 子游說:“顏回總是和顏悅色,可是他很少說話,也很少提問題,是不是智力差一些?”
0210 子游又問:“只看一個人的行為,怎么就知道他理解了學問?”
0211 子游說:“如此敏銳的洞察力,只有老師才具備。”
0212 子游說:“有人說,當老師不過是一種謀生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