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IT職場人生系列的第十四篇。
任何時候都會發現IT業是個變化迅速的行業,幾年前還很時髦的技術,現在已經過時了;幾年前還很熱門的行業,現在也過時了。這種變化之莫測,別說我們普通人,連IT巨頭們都經常犯錯。
在這種多變的環境中,提前預測正確一條技術路線或業務路線,并順利走下去成為其中高手的人少之又少;而即使偶然有幾個高手,以前正確也不代表未來會正確下去。
在這種多變的環境中,那么IT人員該怎樣積累經驗呢?
### 淺知識,深知識
就像有淺技術、深技術之分一樣,知識也分為深淺兩種。
所有語言的語法、用法整體上都屬于淺知識,他們很容易學習,也很容易在百度、Google上搜到,很難積累把一種語言上的淺知識積累到另外一種語言上,還很容易被新人超越。
深知識則是指簡潔性、易用性、易維護性、易讀性這些更根本的知識,他們很難學習,網上找不到,而幾乎所有語言的這些屬性都相同。
架構方法如三層結構、MVC等則屬于另外一個層面的深知識,也屬于跨語言通用的。個人喜歡那些明確支持MVC的語言如Java和ASP.net,因為這樣的可積累性更強。
曾經有人把程序員分為四層:
1. 編寫可用軟件的,對應大學畢業生的狀態
2. 編寫高質量軟件的,對應工作3年左右的職業程序員的狀態
3. 編寫精美軟件的,對應工作6~10年左右的資深程序員的狀態
4. 編寫思想深邃軟件的,對應工作6~N年左右,業務與架構完美統一的?員的狀態(沒想好叫什么名字)
一般到達3和4層面后,就不會太害怕技術、語言的更新和變遷的沖擊,而獲得下面提到的“境界般若”。
### 境界般若
百度百科載:境界般若指真悟道的人,智慧開發是無窮盡的,佛學的名辭叫做無師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倉庫打開了,不是老師傳授給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發了,天上地下,無所不知。這就是境界般若。
《壇經》載:無盡藏尼對[六祖慧能](http://write.blog.csdn.net/view/387962.htm)說:“我研讀《涅盤經》多年,劫仍有許多不解之處,希望能得到指教。”慧能對她說:“我不識字,請你把經讀給我聽,這樣我或許可以幫你解決一些問題。”無盡藏尼笑道:“你連字都不識,怎談得上解釋經典呢?”慧能對她說:“真理是與文字無關的,真理好象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并不就是明月,看月也不一定必須透過手指,不是這樣嗎?”于是無盡藏尼就把經讀給了慧能聽,慧能一句一句地給她解釋,沒有一點不合經文的原義。
上述所說的,都是境界般若的狀態。
深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就要升級為智慧,最終達到境界般若;就是一個高手來到新的環境中,即使對所用語言、技術乃至業務都不太了解,都能做出驚人之舉。
2001年曾經來了兩位合作伙伴的開發者到公司合作開發機頂盒,兩人來了現問什么是CA(條件接收系統),原理是什么等等,我們對他們都不太看好。但結果是,他們在一個多月后就離開了,其留下的機頂盒在我們的測試實驗室(實際運行的清華大學電視臺)幾乎從來沒有出過問題;而另外一家一直“駐留”我們公司的程序員,則一直被Bug困擾,到我離開公司的時候他都還在。
### 如何升華所積累的知識
“般若”這種大智慧雖然很難得,個人感覺卻也有修行的法門。
**1. 少看書,多思考**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遇到問題多思考,少去書上或百度上找。開始很累,最后就不累了。
在數據-信息-知識-智慧這條路上,很多人都卡殼在知識上。學了很多培訓,讀了很多書,但是卻不能活學活用。
書上網上都只有知識,只有通過思考,才會變成智慧。知識有其適應的場景,而智慧幾乎是通用的。
**2. 多向外行學習**
一個行業固有的問題,常常是因為這個行業長期使用固定的方法思維造成的,在另外一個行業中早就不是問題了。
**3. 永遠相信自己能找到答案**
萬勿松懈,不要因為問題已經存在很久了就認為不能解決了;不要認為百度不到答案,就沒有答案了。
更多本系列文章:
IT職場人生系列之一:序言及找誰占卜
IT職場人生系列之二:大學生活
IT職場人生系列之三:第一份工作
IT職場人生系列之四:怎樣寫簡歷
IT職場人生系列之五:怎樣面試
IT職場人生系列之六:員工的公司觀
IT職場人生系列之七:學外語
IT職場人生系列之八:行業與公司類型
IT職場人生系列之九:消費觀(攢錢,繼續教育,買房)
IT職場人生系列之十:創業觀
IT職場人生系列之十二:語言與技術I
IT職場人生系列之十三:技術?管理?業務?
IT職場人生系列之十四:經驗積累
IT職場人生系列之十五:語言與技術II
IT職場人生系列之十六:入職(新手篇)
IT職場人生系列之十七:入職(高手篇)
點擊下載免費的敏捷開發教材:《火星人敏捷開發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