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不論是同學聚會還是親友碰頭,大家都有明顯的焦慮感。初入職場者,焦慮如何在公司站穩腳跟,掙下人生第一桶金,唯恐輸在起跑線;三十而立者,焦慮房貸、車貸,子女上學,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兒女初長成者,焦慮醫療、養老,家庭財富是否能夠穩定增值。
<br/>
要化解這份焦慮,光靠雞湯和雞血遠遠不夠,必須對癥下藥。在我們看來,焦慮其實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路變窄”。教育、就業、醫療等資源有限,競爭激烈,要想出人頭地,越來越難。第二,是“輸不起”。一旦在競爭中輸了、落后了,可能一輩子就翻不了身。所以,怕生病、怕失業、怕子女考不上大學等等,但這些事自己又無法掌控,焦慮自然無法避免。
<br/>
“路變窄”的困境短時間內難以改變,但“輸不起”的局面靠努力卻并非不能扭轉。眾所周知,如果生病有時大病保險,保障足夠的話就不用擔心治療的費用。如果失業也有一份“保險”的話,失業時可以保證家庭的生活水平不下降,給你充分的時間調整和充電,那么在45歲失去工作也不會是世界末日。如果子女考大學有一份“保險”,即使他們考試失利,也能夠從容選擇其他的成才之路。人生的道路有了安全墊,焦慮就會緩解,不僅能提高生活的質量,也能在競爭中多一份心理優勢。
<br/>
這份“保險”和“安全墊”就是家庭財富,它越豐厚越能減輕對未來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