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是個很大的話題,包含的內容非常多。對與普通投資者,最常遇見和最容易理解的風險主要有3種:
1. **錯配風險**,即投資的目標和投資的策略不相匹配。比如,有的老人把養老的積蓄全部去做期貨投資或者交給某些P2P機構,結果損失慘重,晚年生活的質量大受影響。再比如,有的年輕人存錢買房,卻把錢全部存定期,得到的利息遠低于通脹,白白浪費了不少血汗錢。
<br/>
2. **認知風險**,即對投資的產品不了解或者了解不深。比如,有的人認為債券很安全,專挑收益率高的買,沒想到收益率高是因為企業的違約風險大。運氣好的話,企業順利過關,賺了不少;運氣差的話,企業違約,本金利息基本損失殆盡。再比如,有人喜歡炒股,覺得股票跌了大不了捂兩年就會回來,早些年的確如此,但2008年以來很多股票再也沒有創出過歷史新高。
<br/>
3. **操作風險**,即在投資過程中使用了錯誤的操作方式,最常見的就是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或者過度分散,把有限的資金分散于大量產品中,付出了過多的隱形成本。操作風險的形式還有很多,比如頻繁的更換投資產品,尤其是主動管理型基金;比如追求短期的收益,卻忽視了波動性對長期收益的顯著影響。
上述風險都需要投資者掌握足夠的金融知識才能夠避免。由于財富管理將會對人的一生都有直接和顯著的影響,盲目自信和輕舉妄動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投資者必須花足夠的時間去學習或者向專業人士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