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臺前端項目的開發
>[danger] 從后臺前端項目的演變過程看單頁的發展
我們先看最基本的網頁頁面工作模式
點擊鏈接跳轉新頁面
每次都會重新請求一個文檔,再次渲染
基本98%的網頁是屬于這種形式的
這種現狀讓人有很多不滿
1. 網絡差的時候點擊鏈接,加載新頁面慢,甚至出現卡住,白屏的情況
2. 浪費不必要的帶寬,大部分頁面都有公用部分,頭部,導航欄,菜單欄,尾部都是相同的,每次重新渲染一次讓人感覺浪費,不值得,尤其讓有偏執狂,強迫癥,處女座,完美主義者的人抓狂受不了。
所以我們好改變!
但是改變是痛苦的
會有所割舍,和負面的東西
[PJAX](https://my.oschina.net/sub/blog/123447)是我們做出改變的第一步
但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問題
比如對于SEO不友好,關于這點,什么網站適合使用單頁類技術,什么網站還是以傳統的方式比較好,已經討論過了[前端技術選型分析](http://www.hmoore.net/xiak/quanduan/280137),這里就不討論了。
討論的結果是,大部分常規網站不適合向單頁靠攏,而webapp類型的適合
好了,不扯遠了。
回到我們的后臺前端項目
后臺頁面的特點是主要是功能性操作,數據的管理的
所以不太注重頁面靈活,外觀,并且是內部使用的,所以也不需要SEO
基于這些原因,其實很早就有人在后臺項目中使用過類WEBAPP技術了,對,你沒聽錯,在webapp概念還沒誕生時,人們就在后臺項目中嘗試過類似的開發方式了。
因為人們很早就注意到,后臺結構往往都不叫簡單,都差不多
頂部
左側導航/菜單欄
右側內容區
工作的方式:頂部和左側的內容一般在使用過程中都不會變,操作一般都在內容區
你想到了什么?
沒錯就是框架
```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charset=utf-8" />
<title>title</title>
<link rel="icon" href="/v1/images/ico.ico" type="image/x-icon" />
<style></style>
</head>
<frameset id="bg" style="background:url(/v1/images/ad_bg.jpg)" rows="65,*" scrolling="yes" norsesize="nosesize"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20px" frameborder="0">
<frame src="/v1/can/index.php?a=top" scrolling="yes" norsesize="nosesize"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20px" frameborder="0" name="top" />
<frameset cols="210,*" scrolling="yes" norsesize="nosesize"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frameborder="0">
<frame src="/v1/can/index.php?a=z" scrolling="yes" norsesize="nosesize"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frameborder="0" name="z" />
<frame name="iframe_a" src="/v1/can/index.php?a=d" scrolling="yes" norsesize="nosesize"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frameborder="0" />
</frameset>
</frameset>
<noframes></noframes>
</html>
```
這是一個基本,經典的后臺頁面結構
無刷新,操作頁面,頂部,左側不需要每次渲染,點擊不同的功能菜單,內容區加載頁面,這不就是"單頁"嗎。
這還比較簡陋,沒有url的狀態管理,畢竟那時候還沒有HTML5嘛,現在看起來,這種方法雖然比較拙劣,但也是前進路上的一次嘗試,一次突破,而這種突破嘗試,最早就是在后臺項目中出現的,所以這篇文章開頭就說到**“從后臺項目看單頁的演變”**。
這種使用內聯框架的形式后來出現很多演變,比如只使用一個框架做內容區域,甚至模擬多選項卡,比如H+等等,但技術都是相同,那就是使用框架。
但這種方式毛病也多,比如使用框架不夠靈活,多框架是管理復雜,容易出錯,尤其是在前端發展如此之快,單頁技術成熟的今天,就更久過時了,現在完全可以不使用框架了,比如 [zui](http://zui.sexy/) [vuethink](http://vuethink.com/)等新型框架,這些技術完全可以在后臺項目中完全的應用,無所忌憚,無所顧慮的,大膽的應用,因為沒有什么壞處了,后臺項目只要靈活,不需要考慮SEO了。
**使用這些新型框架來開發后臺前端項目,將大大提升開發和使用效率,不會再多獲取不必要的東西了,浪費了,這也滿足了有偏執狂,強迫癥,處女座,完美主義者的人了。**
這種方式開發、維護的復雜度都會大大降低,單頁對開發人員的要求更高,因為整個單頁就是個webapp,各種組件組成的,而這種其實每個頁面都是獨立分離的,所以復雜度就達達降低了。
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不斷超越自己,改變自己,相信改變是件美好的事,未來就會更好。
[美團外賣前端可視化界面組裝平臺 —— 樂高](https://tech.meituan.com/waimai-lego.html)
[Bootstrap可視化布局系統](http://www.bootcss.com/p/layoutit/#)
> 可以先用布局把界面搭建起來
* * * * *
update time: 2018-5-17 17:26:41
- 開始
- 微信小程序
- 獲取用戶信息
- 記錄
- HTML
- HTML5
- 文檔根節點
- 你真的了解script標簽嗎?
- 文檔結構
- 已經落后的技術
- form表單
- html實體
- CSS
- css優先級 & 設計模式
- 如何編寫高效的 CSS 選擇符
- 筆記
- 小計
- flex布局
- 細節體驗
- Flex
- Grid
- tailwindcss
- JavaScript
- javascript物語
- js函數定義
- js中的數組對象
- js的json解析
- js中數組的操作
- js事件冒泡
- js中的判斷
- js語句聲明會提前
- cookie操作
- 關于javascript你要知道的
- 關于innerHTML的試驗
- js引擎與GUI引擎是互斥的
- 如何安全的修改對象
- 當渲染引擎遇上強迫癥
- 不要使用連相等
- 修改數組-對象
- 算法-函數
- 事件探析
- 事件循環
- js事件循環中的上下文和作用域的經典問題
- Promise
- 最佳實踐
- 頁面遮罩加載效果
- 網站靜態文件之思考
- 圖片加載問題
- 路由及轉場解決方案
- web app
- 寫一個頁面路由轉場的管理工具
- 談編程
- 技術/思想的斗爭
- 前端技術選型分析
- 我想放點html模板代碼
- 開發自適應網頁
- 后臺前端項目的開發
- 網站PC版和移動版的模板方案
- 前后端分離
- 淘寶前后端分離
- 前后端分離的思考與實踐(一)
- 前后端分離的思考與實踐(二)
- 前后端分離的思考與實踐(三)
- 前后端分離的思考與實踐(四)
- 前后端分離的思考與實踐(五)
- 前后端分離的思考與實踐(六)
- 動畫
- 開發小技巧
- Axios
- 屏幕適配
- 理論基礎
- 思考
- flexible.js原理
- 實驗
- rem的坑,為什么要設置成百分比,為什么又是62.5%
- 為什么以一個標準適配的,其它寬度也能同等適配
- 自適應、響應式、彈性布局、屏幕適配
- 適配:都用百分比?
- 番外篇
- 給你看看0.5px長什么樣?
- 用事實證明viewport scale縮放不會改變rem元素的大小
- 為什么PC端頁面縮放不會影響rem元素
- 究竟以哪個為設備獨立像素
- PC到移動端初試
- 深入理解px
- 響應式之柵格系統
- 深入理解px(二)
- 一篇搞定移動端適配
- flex版柵格布局
- 其他
- 瀏覽器加載初探
- 警惕你的開發工具
- JS模塊化
- webpack
- 打包原理
- 異步加載
- gulp
- 命名規范
- 接口開發
- sea.js學習
- require.js學習
- react學習
- react筆記
- vue學習
- vue3
- 工具、技巧
- 臨時筆記
- 怎么維護好開源項目
- 待辦
- 對前端MVV*C框架的思考
- jquery問題
- 臨時
- 好文
- 節流防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