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應用程序是由Activity、Service、Broadcast Receiver和Content Provider四種類型的組件構成的,它們有可能運行在同一個進程中,也有可能運行在不同的進程中。此外,各種系統組件也運行在獨立的進程中,例如,Activity管理服務ActivityManagerService和Package管理服務PackageManagerService都運行在系統進程System中。那么,這些運行在不同進程中的應用程序組件和系統組件是如何通信的呢?
我們知道,Android系統是基于Linux內核開發的。Linux內核提供了豐富的進程間通信機制,如管道(Pipe)、信號(Signal)、消息隊列(Message)、共享內存(Share Memory)和插口(Socket)等。然而,Android系統并沒有采用這些傳統的進程間通信機制,而是開發了一套新的進程間通信機制——Binder。與傳統的進程間通信機制相比,Binder進程間通信機制在進程間傳輸數據時,只需要執行一次拷貝操作,因此,它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節省了內存空間1。
Binder進程間通信機制是在OpenBinder的基礎上實現的2,它采用CS通信方式,其中,提供服務的進程稱為Server進程,而訪問服務的進程稱為Client進程。同一個Server進程可以同時運行多個組件來向Client進程提供服務,這些組件稱為Service組件3。同時,同一個Client進程也可以同時向多個Service組件請求服務,每一個請求都對應有一個Client組件,或者稱為Service代理對象。Binder進程間通信機制的每一個Server進程和Client進程都維護一個Binder線程池來處理進程間的通信請求,因此,Server進程和Client進程可以并發地提供和訪問服務。Server進程和Client進程的通信要依靠運行在內核空間的Binder驅動程序來進行。Binder驅動程序向用戶空間暴露了一個設備文件/dev/binder,使得應用程序進程可以間接地通過它來建立通信通道。Service組件在啟動時,會將自己注冊到一個Service Manager組件中,以便Client組件可以通過Service Manager組件找到它。因此,我們將Service Manager組件稱為Binder進程間通信機制的上下文管理者,同時由于它也需要與普通的Server進程和Client進程通信,我們也將它看作是一個Service組件,只不過它是一個特殊的Service組件。
以上描述的Binder進程間通信機制中涉及了Client、Service、Service Manager和Binder驅動程序四個角色,它們的關系如圖5-1所示。

從圖5-1可以看出,Client、Service和Service Manager運行在用戶空間,而Binder驅動程序運行在內核空間,其中,Service Manager和Binder驅動程序由系統負責提供,而Client和Service組件由應用程序來實現。Client、Service和Service Manager均是通過系統調用open、mmap和ioctl來訪問設備文件/dev/binder,從而實現與Binder驅動程序的交互,而交互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間接地執行進程間通信。
在本章內容中,我們首先分析Binder驅動程序的基礎知識,然后介紹它在用戶空間中的一個Binder進程間通信庫。了解了這些知識點之后,再通過一個實例說明應用程序進程是如何使用Binder進程間通信庫來通信的。接著我們再繼續進一步分析Binder驅動程序的實現原理,包括Binder對象的引用計數技術和死亡通知機制。
在Android系統中,Binder進程間通信機制的使用是相當廣泛的,因此,掌握Binder進程間通信機制,對理解整個Android系統的實現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為了進一步加深對Binder進程間通信機制的理解,我們分析了Binder進程間通信機制的四個使用情景,分別是:
(1)Service Manager的啟動過程。
(2)Service Manager代理對象的獲取過程。
(3)Service組件的啟動過程。
(4)Service代理對象的獲取過程。
上述四個使用情景都是基于Binder進程間通信機制的C/C++實現來分析的。由于Android應用程序是使用Java語言開發的,因此,在本章的最后一節中,我們將詳細介紹Binder進程間通信機制的Java調用接口。
> 注:
> 1. 使用共享內存在進程間傳輸數據,雖然也只需要執行一次拷貝操作,但是它一般要結合其他的進程間通信機制來同步信息。
> 2. OpenBinder是一種進程間通信機制,它最初是由Be公司開發的,后來由Palm公司接手開發和維護,最后Google對其進行改造,并且應用在Android系統中,具體可以參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OpenBinder。
> 3. 注意:Binder進程間通信機制中的Service組件與Android應用程序中的Service組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后面的第8章中,我們再詳細分析Android應用程序組件Service的實現原理。
- 文章概述
- 下載Android源碼以及查看源碼
- win10 平臺通過VMware Workstation安裝Ubuntu
- Linux系統安裝Ubuntu編譯Android源碼
- Eclipse快捷鍵大全
- 前言
- 第一篇 初識Android系統
- 第一章 準備知識
- 1.1 Linux內核參考書籍
- 1.2 Android應用程序參考書籍
- 1.3 下載、編譯和運行Android源代碼
- 1.3.1 下載Android源代碼
- 1.3.2 編譯Android源代碼
- 1.3.3 運行Android模擬器
- 1.4 下載、編譯和運行Android內核源代碼
- 1.4.1 下載Android內核源代碼
- 1.4.2 編譯Android內核源代碼
- 1.4.3 運行Android模擬器
- 1.5 開發第一個Android應用程序
- 1.6 單獨編譯和打包Android應用程序模塊
- 1.6.1 導入單獨編譯模塊的mmm命令
- 1.6.2 單獨編譯Android應用程序模塊
- 1.6.3 重新打包Android系統鏡像文件
- 第二章 硬件抽象層
- 2.1 開發Android硬件驅動程序
- 2.1.1 實現內核驅動程序模塊
- 2.1.2 修改內核Kconfig文件
- 2.1.3 修改內核Makefile文件
- 2.1.4 編譯內核驅動程序模塊
- 2.1.5 驗證內核驅動程序模塊
- 2.2 開發C可執行程序驗證Android硬件驅動程序
- 2.3 開發Android硬件抽象層模塊
- 2.3.1 硬件抽象層模塊編寫規范
- 2.3.1.1 硬件抽象層模塊文件命名規范
- 2.3.1.2 硬件抽象層模塊結構體定義規范
- 2.3.2 編寫硬件抽象層模塊接口
- 2.3.3 硬件抽象層模塊的加載過程
- 2.3.4 處理硬件設備訪問權限問題
- 2.4 開發Android硬件訪問服務
- 2.4.1 定義硬件訪問服務接口
- 2.4.2 實現硬件訪問服務
- 2.4.3 實現硬件訪問服務的JNI方法
- 2.4.4 啟動硬件訪問服務
- 2.5 開發Android應用程序來使用硬件訪問服務
- 第三章 智能指針
- 3.1 輕量級指針
- 3.1.1 實現原理分析
- 3.1.2 使用實例分析
- 3.2 強指針和弱指針
- 3.2.1 強指針的實現原理分析
- 3.2.2 弱指針的實現原理分析
- 3.2.3 應用實例分析
- 第二篇 Android專用驅動系統
- 第四章 Logger日志系統
- 4.1 Logger日志格式
- 4.2 Logger日志驅動程序
- 4.2.1 基礎數據結構
- 4.2.2 日志設備的初始化過程
- 4.2.3 日志設備文件的打開過程
- 4.2.4 日志記錄的讀取過程
- 4.2.5 日志記錄的寫入過程
- 4.3 運行時庫層日志庫
- 4.4 C/C++日志寫入接口
- 4.5 Java日志寫入接口
- 4.6 Logcat工具分析
- 4.6.1 基礎數據結構
- 4.6.2 初始化過程
- 4.6.3 日志記錄的讀取過程
- 4.6.4 日志記錄的輸出過程
- 第五章 Binder進程間通信系統
- 5.1 Binder驅動程序
- 5.1.1 基礎數據結構
- 5.1.2 Binder設備的初始化過程
- 5.1.3 Binder設備文件的打開過程
- 5.1.4 設備文件內存映射過程
- 5.1.5 內核緩沖區管理
- 5.1.5.1 分配內核緩沖區
- 5.1.5.2 釋放內核緩沖區
- 5.1.5.3 查詢內核緩沖區
- 5.2 Binder進程間通信庫
- 5.3 Binder進程間通信應用實例
- 5.4 Binder對象引用計數技術
- 5.4.1 Binder本地對象的生命周期
- 5.4.2 Binder實體對象的生命周期
- 5.4.3 Binder引用對象的生命周期
- 5.4.4 Binder代理對象的生命周期
- 5.5 Binder對象死亡通知機制
- 5.5.1 注冊死亡接收通知
- 5.5.2 發送死亡接收通知
- 5.5.3 注銷死亡接收通知
- 5.6 Service Manager的啟動過程
- 5.6.1 打開和映射Binder設備文件
- 5.6.2 注冊成為Binder上下文管理者
- 5.6.3 循環等待Client進程請求
- 5.7 Service Manager代理對象接口的獲取過程
- 5.8 Service的啟動過程
- 5.8.1 注冊Service組件
- 5.8.1.1 封裝通信數據為Parcel對象
- 5.8.1.2 發送和處理BC_TRANSACTION命令協議
- 5.8.1.3 發送和處理BR_TRANSACTION返回協議
- 5.8.1.4 發送和處理BC_REPLY命令協議
- 5.8.1.5 發送和處理BR_REPLY返回協議
- 5.8.2 循環等待Client進程請求
- 5.9 Service代理對象接口的獲取過程
- 5.10 Binder進程間通信機制的Java實現接口
- 5.10.1 獲取Service Manager的Java代理對象接口
- 5.10.2 AIDL服務接口解析
- 5.10.3 Java服務的啟動過程
- 5.10.4 獲取Java服務的代理對象接口
- 5.10.5 Java服務的調用過程
- 第六章 Ashmem匿名共享內存系統
- 6.1 Ashmem驅動程序
- 6.1.1 相關數據結構
- 6.1.2 設備初始化過程
- 6.1.3 設備文件打開過程
- 6.1.4 設備文件內存映射過程
- 6.1.5 內存塊的鎖定和解鎖過程
- 6.1.6 解鎖狀態內存塊的回收過程
- 6.2 運行時庫cutils的匿名共享內存接口
- 6.3 匿名共享內存的C++訪問接口
- 6.3.1 MemoryHeapBase
- 6.3.1.1 Server端的實現
- 6.3.1.2 Client端的實現
- 6.3.2 MemoryBase
- 6.3.2.1 Server端的實現
- 6.3.2.2 Client端的實現
- 6.3.3 應用實例
- 6.4 匿名共享內存的Java訪問接口
- 6.4.1 MemoryFile
- 6.4.2 應用實例
- 6.5 匿名共享內存的共享原理分析
- 第三篇 Android應用程序框架篇
- 第七章 Activity組件的啟動過程
- 7.1 Activity組件應用實例
- 7.2 根Activity的啟動過程
- 7.3 Activity在進程內的啟動過程
- 7.4 Activity在新進程中的啟動過程
- 第八章 Service組件的啟動過程
- 8.1 Service組件應用實例
- 8.2 Service在新進程中的啟動過程
- 8.3 Service在進程內的綁定過程
- 第九章 Android系統廣播機制
- 9.1 廣播應用實例
- 9.2 廣播接收者的注冊過程
- 9.3 廣播的發送過程
- 第十章 Content Provider組件的實現原理
- 10.1 Content Provider組件應用實例
- 10.1.1 ArticlesProvider
- 10.1.2 Article
- 10.2 Content Provider組件的啟動過程
- 10.3 Content Provider組件的數據共享原理
- 10.4 Content Provider組件的數據更新通知機制
- 10.4.1 內容觀察者的注冊過程
- 10.4.2 數據更新的通知過程
- 第十一章 Zygote和System進程的啟動過程
- 11.1 Zygote進程的啟動腳本
- 11.2 Zygote進程的啟動過程
- 11.3 System進程的啟動過程
- 第十二章 Android應用程序進程的啟動過程
- 12.1 應用程序進程的創建過程
- 12.2 Binder線程池的啟動過程
- 12.3 消息循環的創建過程
- 第十三章 Android應用程序的消息處理機制
- 13.1 創建線程消息隊列
- 13.2 線程消息循環過程
- 13.3 線程消息發送過程
- 13.4 線程消息處理過程
- 第十四章 Android應用程序的鍵盤消息處理機制
- 14.1 InputManager的啟動過程
- 14.1.1 創建InputManager
- 14.1.2 啟動InputManager
- 14.1.3 啟動InputDispatcher
- 14.1.4 啟動InputReader
- 14.2 InputChannel的注冊過程
- 14.2.1 創建InputChannel
- 14.2.2 注冊Server端InputChannel
- 14.2.3 注冊當前激活窗口
- 14.2.4 注冊Client端InputChannel
- 14.3 鍵盤消息的分發過程
- 14.3.1 InputReader處理鍵盤事件
- 14.3.2 InputDispatcher分發鍵盤事件
- 14.3.3 當前激活的窗口獲得鍵盤消息
- 14.3.4 InputDispatcher獲得鍵盤事件處理完成通知
- 14.4 InputChannel的注銷過程
- 14.4.1 銷毀應用程序窗口
- 14.4.2 注銷Client端InputChannel
- 14.4.3 注銷Server端InputChannel
- 第十五章 Android應用程序線程的消息循環模型
- 15.1 應用程序主線程消息循環模型
- 15.2 界面無關的應用程序子線程消息循環模型
- 15.3 界面相關的應用程序子線程消息循環模型
- 第十六章 Android應用程序的安裝和顯示過程
- 16.1 應用程序的安裝過程
- 16.2 應用程序的顯示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