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學習知識的原理
我們在第一個階段實現階段時,會經常遇到困難,需要學習很多新知識,然后很多人接觸新知識的第一反應都是恐懼的,排斥學習新知識, 為什么學新知識這么困難? 這和我們人類的大腦結構有關系。
##認識緣腦
所有信息在進入大腦之前都要先經過緣腦這個地方, 緣腦有對陌生信息阻礙的作用,這是為了保證我們生命安全的一個機制。比如當有個陌生的東西向我們眼球飛來,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逃避!緣腦會覺得陌生的東西是不安全的,阻礙信息進入大腦,因為信息進入大腦再思考時間已經來不及了, 緣腦發出的第一反應就是逃避,讓我們立馬躲開,緣腦和腦干是連接在一起的,腦干負責指揮四肢的動作,緣腦向腦干發送危險信號,腦干再指揮我們四肢做出逃避的動作,這樣保證了我們的生命安全。
然而,如果向我們眼球飛來的東西是朋友踢過來的足球,我們就不會逃避了,還會用頭去頂一下足球。因為這個東西我們不陌生,不會觸發緣腦的阻礙機制。
我們要學習新知識,第一步其實要說服緣腦,讓緣腦覺得知識不那么陌生,減少緣腦的阻礙,這樣學習新知識就不覺得那么困難了。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緣腦的工作原理吧:
一般人都知道人腦分為左右腦,但我們其實也同樣可以根據大腦的不同分區在進化過程中出現的先后順序來進行劃分,并且以此來分析不同區域的特點。
所有腦部分區中最為原始的部分叫做腦干,負責指揮人體的四肢和其他器官履行最基本的功能。許多低級脊椎類動物(烏龜與蜥蜴等)、爬蟲類及魚類也有腦干,所以這個分區又被稱為“爬蟲類腦”。腦干這個原始的腦部分區是完全沒有學習功能的,它主要輔助人類的本能沖動作出反應。我們一旦察覺到有異物向自己飛來,就會本能地抬起雙手保護頭部,這就是緣腦指揮腦干發出命令的結果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比腦干稍先進一級的腦部分區是緣腦。猴子、奶牛及海豚等哺乳類動物也有緣腦。

圖1-2 大腦的分類
如圖1-2,在人腦的各個分區中,最晚進化形成的是大腦皮層,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大腦,它是人類特有的腦部分區。這個區域的功能十分強大,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包括語言、邏輯分析、分類整合、推理辯論、創新發明、執行策略與決策等。有了這一系列的能力,人類才能擁有自己的思想,而不只是一味地服從或執行命令。
每當人腦接收到一條新信息時,緣腦就會首先被激活。人腦所有分區從本質上來說只有一個功能,那就是確保生命安全。因此,緣腦必須充當信息過濾器,將新的信息與既有經驗進行分析比較。如果得出的結論是正面的,也就是說同類的信息曾經給我們帶來積極的影響,那么緣腦就會開綠燈,允許這條信息傳遞到大腦皮層,等待進一步深度處理,我們也會從主觀上感到愉悅,產生處理這條信息的動力。比如,你曾經成功地完成過一次產品展示,那你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自然會更加樂意接受此類任務。但如果你曾經有過一次失敗的經歷,那么緣腦在下次接收到同類信息時,或許就會亮起紅燈,試圖攔截這一信息,從而保護心理不再受到同樣的負面影響。畢竟,心理上的穩定對于生存的意義也是不可小覷的。最后一種情況,如果人腦接收到的信息沒有太大的傾向性,既不是特別積極的,亦非完全消極的,那么它仍然能夠通過緣腦的過濾與監控,順利進入大腦皮層,但在這種情況下,大腦皮層無法得到強烈的刺激。這就意味著,這條信息不會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自然也無法進入長期記憶區域。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緣腦是嚴格依照既定的模式來完成工作的。只要成功過一次,就相當于獲得了長期的通行證,因為心理上的積極反應對人類生存來說無疑是不可或缺的。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我們一直墨守成規,始終遵循既定的工作與學習模式,那么我們就永遠學不到新知識,無法取得進步。我相信,每個人都曾經體驗過改變有多么難。因此,每個人其實都在時刻與自己的習慣作斗爭,試圖掙脫慣性的束縛。
回到學習的話題上來,緣腦的這種工作原理會使得我們越來越抗拒學習。小時候在學校里的種種不愉快經歷已經讓許多人在潛意識中把學習和消極情緒聯系在一起了,這使得我們的緣腦在接收到新信息時,自動屏蔽了許多至關重要的內容,加大了我們工作與學習的難度。
每一種新的學習技巧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一種新的行為模式,因此這些技巧對于緣腦來說無一例外都是一種挑戰。不管我們至今慣用的學習方法多么低效,緣腦都會固執地認為:反正我一直都是用這種方式學習和思考的,而且我至今都活得好好的,因此自然沒有必要冒險去改變。
這個邏輯聽上去或許有點滑稽,但卻十分直觀地體現了緣腦的工作模式,它并不懂得我們要嘗試學習的新方法是百益而無一害的。在面臨生命危險的時候,比如遇到老虎,這種過濾機制確實是非常有益的,它能夠讓我們停止無謂的思考,直接作出本能的反應,要不就沖上去制伏眼前這只老虎,要不就撒腿逃跑。如果沒有這種過濾機制,我們的大腦就會不由自主地胡思亂想:“如果我心平氣和地跟這個‘大貓’談一談,說不定它就不想吃我了。哦,對了!我還可以把剛采的果子給它吃,說不定它以后就改吃素了呢……”
雖然新的學習技巧能夠讓我們學得更快、更好、更輕松,進而將學習所引發的情緒從消極轉為積極,但首先我們必須說服自己的緣腦。所以,在起步的時候,困難始終是難免的,難怪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剛開始是比較困難的,如圖1-3。

圖1-3 新的行為模式對原有習慣的挑戰
只要我們親身體會到新的行為模式對自己有益無害,緣腦就會作出相應的反應,逐漸將這種新習慣定位為積極情緒的催化劑。這樣一來,它就會轉而支持這種新習慣的發展,而非總是屏蔽了。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多,原有習慣將會逐漸改變其原有的方向,新的行為模式就會輕而易舉地融入其中了。如圖1-4。

圖1-4 新的行為模式發展成新習慣
在學習流程的每個階段,我們都需要用同樣的方法贏得緣腦的支持。
有兩種十分有效的說服緣腦的方法“宏觀定位”和“了解整體” 下面分別詳細說明。
##宏觀定位
當我們學一個新知識的時候,先要找出這個新知識和以前已經學過的知識體系的關聯, 讓緣腦覺得新知識不是完全陌生的,是和以前知識有關聯的,這樣緣腦的阻礙作用就不會太大
如圖1-5,比如我們即將學習SQL注入,需要知道sql注入是屬于安全問題,而以前已經學過了XSS、CSRF等安全問題, 安全又屬于“優化”這個階段重點考慮的。就這樣能將要學習的知識在以前的知識體系中找個定位,減少緣腦對新知識的陌生感

圖1-5 對新知識宏觀定位
##了解整體
對應要學的新知識要也要先了解他的整體知識結構,對整體有個印象后再去仔細學習,如果我們是看一本書,先花5分鐘時間快速瀏覽全書,這一步就好比在拼拼圖的時候先拼完四條邊,由此得來的粗略的整體印象能夠給我們緣腦發出積極的信息,讓它感覺更加安全,也能讓你看清你拼到了什么位置。此處,這種做法還能有效地激活你的右腦。右腦在我們學習過程中也扮演作用角色,本書后面一節將詳細介紹右腦的作用。
##對待新知識的態度
我們要去接觸新知識,尤其是開發者,每年都會有新技術出現,也許過幾年你現在用的技術就落后。我的建議是不管什么時候都要不斷學習。
接觸新知識的態度我是這樣看的:
* 1, 不要覺得現在對自己沒有用,要看對社會有沒有價值,如果有社會價值,就是一個好的新事物,去學習它以后會給你帶來商業價值。
* 2, 不要覺得和以前知道的東西一樣,要和以前你知道的東西做比較。
* 3, 不要覺得現在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他,你可以先了解他,了解一個東西最多花一個小時。如果實在沒時間學習,你可以先了解,等到以后需要用到時再仔細學習。
##緣腦的其他應用
我們明白緣腦的原理后,不僅可以用到學習上面, 還可以用到和人溝通、講課等方面。
我們怎么樣和人溝通時先打消對方防備心?
需要先再一兩句說清楚溝通的大概內容和溝通的目的,對方的緣腦對你后面要說的東西有個大概了解后, 再具體說的時候,減少了緣腦的阻礙,從而降低了對方的防備心。
講課也是一樣,講課時如果先說服了學生的緣腦,然后講東西,學生聽著更容易接受。 聽我講過課的同學都知道我有個習慣,我在講課的PPT上總會有一個目錄頁,在目錄頁給大家說清楚我要講哪幾大部分,每部分的關系是什么,也會說說新學的知識也以前學過的知識的關聯, 這都是在說服大家的緣腦, 讓大家不要對下面講的新知識太排斥。
其實,緣腦的原理可以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家自己還可以再想想能用到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