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潛意識
當你聽見電話響了,你會做什么?我們的第一反應都是會去接電話。這個第一反應就是潛意識,它是一種條件反射。 我們想想,能不能不去接電話,自己繼續看書,不受它的影響? 要明白,你的行動、你的情緒你自己是有控制的。
潛意識是十分快速的,是沒有經過大腦思考的。之前我們講過緣腦也有記憶功能, 潛意識應該就是存在緣腦里面的記憶。我這種說法沒有經過科學證明,我也無法做實驗來證明。但我們說過,知識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只要這種理解能證明現象,能幫助我們記憶,我們就可以認為他是對的。潛意識是十分快速的,所以我們認為潛意識是存在緣腦里面的記憶,這是符合潛意識的現象的。
我再用程序員聽得懂的方式解釋一下潛意識。 潛意識就相當于是緩存。我們第一次查詢數據庫的結果緩存到內存里面,下次讀取數據通過緩存會很快,這樣不用每次都查詢數據庫,能提高程序的性能。 但是我們要明白緩存始終是第一次查詢數據庫的結果,也許數據庫的數據已經變化了, 這時候我們需要更新緩存。
人類的有些潛意識是后天形成的,因為小時候經歷的事情而形成的潛意識。還有一些潛意識是先天的,每個人都有,它來源于我們的遠古人。
下面說說人類常見的一些潛意識,這些潛意識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困擾,這些都是“需要更新的緩存”
##后天形成的潛意識
以前看過一個電視節目,講一個人很會喝酒,白酒可以幾斤下肚,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是一沾黃酒就會暈倒。自己到很多醫院去檢查,醫生都說沒有問題,查不出原因。最后他的朋友建議他去心理診所看看,心理咨詢師給他做了催眠,通過催眠的方法使他回憶起小時候的很多事情,讓他想起了他小時候的事情, 小時候,他爺爺去世后的時候,人們都說他爺爺是喝黃酒死的。所以當時這件事,在他心里形成了潛意識,長大后每當喝黃酒第一反應就會以為自己會死。這個潛意識就是他后天小時候經歷的事情而產生的,是后天形成的潛意識。
我們情緒和思想都是因為過去的經歷而形成的,第一反應的情緒和思想往往來源于后天潛意識。注意觀察我們的起心動念,分析我們的行為,從而知道為什么會產生相應的情緒和思想,這樣才能更加的認識自己。下面講講后天潛意識是怎么影響我們的情緒和思維的。
### 認識自己的情緒
我們當有壞的情緒時,第一反應總是否認它的存在,不能接受壞的感覺。 情緒的產生往往是因為小時候的事情,越是否認情緒,它就會越是給我們制造麻煩,就像洋蔥皮一樣,越裹越厚,我們要接受自己的情緒,一層一層的剝開洋蔥皮,接觸到洋蔥內核,認識到自己的真相。
我們的力量不是因為我們有多快樂而是因為離真相有多近。
很多人的快樂都是假裝的快樂,他們不承認自己的痛苦。比如有的人不承認父母不愛他,假裝父母很愛他;有的人不承認工作無聊,假裝工作很有趣;有的人不承認自己交際差,假裝自己朋友多;很多人故意讓自己很忙,假裝自己活得很充實,其實活得很孤單。
這樣真的快樂嗎?這樣的人,每當人群散盡之時,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是會感覺到一絲悲哀, 但是他還是逼迫自己不多想,趕緊睡覺, 第二天起來,又繼續忙碌,繼續假裝。
我們應該認識自己的痛苦,正視痛苦。只有接近真相,才能發現自己活著的意義,才能真正有力量進行生活。
那么,如何接近真相?
每當我們有"壞感覺"的時候,我們總想逃避,總不想承認。這里說的“壞感覺”如:內疚、無聊、悲傷、憤怒、恐懼、等等。 每一種壞感覺其實是向我們傳遞信息。比如內疚的感覺,往往傳遞的信息是:朋友關系失衡, 比如某個朋友一直為你付出,你不知道怎么回報,他越是對你好,你越內疚,你越來越不想接受他對你的好, 這時候如果你沒有明白內疚傳遞給你的信息,而是想逃跑那種內疚的感覺,最后只能朋友關系疏遠。 同樣,無聊傳遞的信息是:你缺乏存在感; 悲傷往往是因為家庭原因; 憤怒是因為你的空間或自由受到別人侵占;恐懼是因為某個你認為很重要的人你和他關系出現問題。 當我們發現壞感覺傳遞給我們的信息時,有時候我們就知道應該怎么正確的去解決問題了。
有時候我們現在的情緒并不是因為當前的事情而產生的 ,而是因為小時候的事情。只是現在發生了一件和小時候類似的事情,讓你產生了和小時候一樣的情緒。 當我們情緒產生時, 想想你第一次有這樣情緒是什么時候,因為什么事情,當時對事情的看法是什么, 看法到底對不對?如果當時是因為不對的看法導致了你不好的情緒,現在你就要糾正你的看法。 還有要區分清楚當前發生的事情和小時候發生事情的區別,有可能現在發生的事情只是類似小時候那件事情,事情的本質和小時候根本不一樣,你沒必要有小時候那樣的情緒。如果你實在想不起來第一次有這樣的情緒是什么事情,也要告訴自己,現在發生的事情肯定和小時候不一樣, 現在自己已經長大了,有獨立的思考能力,自己知道如何正確的解決問題。
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 以前我不愿意將書借給別人看,很怕別人把我書弄脹了,哪怕是別人對著我書吐一口氣,我都覺得氣體中肯定有細菌,心里很難受, 趕緊把書拿過來擦擦。為什么會有這么奇怪的感覺? 都是因為小時候的影響。
小時候我和同村的小伙伴們放學一起回家, 走累了在大樹下乘涼時, 我當時拿出了課本書上放在地上坐, 被一個同伴說我成績會下降,因為我坐了課本書。農村都比較迷信,小時候沒有分辨能力不敢挑戰鬼神,當時認為同伴的說法是一種迷信的說法, 可能會應驗,自己不能克服。然后十分害怕。 從此自己再也不敢坐書, 也害怕別人坐我的書,但我否認我害怕的情緒,越是否認,就越容易擴大化,這就會形成一層一層洋蔥皮。 最后把這種情緒擴大化了,不僅是怕別人坐我的書,還怕別人弄脹我的書。
我們長大了要重新認識小時候的一些事情,也許當時只是同伴的一句玩笑話,并不是一種迷信的說法。 及時是迷信的說服我們現在也對迷信有了新的認識,也不應該再有害怕別人弄脹書的感覺了。 更可笑的時候,當時只是說坐書成績會下降,后面我居然害怕弄脹書,把情緒擴大了。
不想讓情緒擴大化,就不要否認我們的情緒,接受它,只要靜止感受它的存在就行,不要有任何行為上的表現。
我們還要區分意識和潛意識。 潛意識是我們第一反應,第一想法,它沒有經過太多思考,是以前留下的習慣。 潛意識不一定是正確的,當別人借我書時我偶爾還是有害怕別人把我書弄脹的感覺, 但是我明白那只是我的潛意識, 我只要不把它表現成我正真的意識就可以了。潛意識是我們不能控制的, 偶爾有這種潛意思是正常的, 但是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的意識, 讓我們意識不按照潛意識去做。
##認識自己的思想
我們的思想和人格都和過去的經歷有關。以前經歷的一些事,可能會讓我們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存入潛意識中。對于同一個事物,每個人的看法可能都不一樣,而這看法不一定是來源于當前事物本身,而是來源于潛意識的思想。
我和我老婆面對錢的態度就不一樣。我總想著有錢了要買什么, 她總想著有錢了要存錢。我們分析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看法,發現和自己小時候經歷有關。 我小時候家里窮,沒有什么零用錢,其他小孩每天都可以去商店買東西,而我很少去商店買東西,所以我有錢了總想著買東西。我老婆小時候每天有5角的零用錢, 錢不多, 每天要想著這5角怎么花,買了這個就不能買那個了, 要是錢多點就好了,所以有錢她就想存著,錢少她會沒有安全感。要是她沒有工作了,沒有固定工作,幾天沒上班她就覺得沒有安全感。而現在她明白了自己思維模式的來源,已經能很自然的面對這種不安全感了。
現在網絡的發達,我們隨時可以了解到新聞,而新聞中最多的就是一些負面新聞。比如“山西兒童被挖眼”,“ 長沙女孩暴雨中掉入無蓋下水道”,“北京地鐵夾死人”。 我和一個朋友聊天,發現我們面對這些負面新聞的看法并不一樣。 我面對負面新聞是“恐懼”,第一反應總是在再想,我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我被人挖去了雙眼該怎么辦?我掉進了下水道該怎么辦? 我被夾在地鐵里面了該怎么辦?看的負面新聞越多,自己就越恐懼,負面新聞很影響我的心情,這導致我有段時間都不敢看負面新聞了。而我那位朋友面對負面新聞是“氣憤”,他總想“社會怎么會這樣?為什么有這么多不好的事情”,他總想去改變這些不好的事情。 分析根源,我們分析我們看法不一樣是因為小時候。
我清楚的記得,小時候和同學打架被老師叫到辦公室,老師問我們怎么回事? 我們總是先說對方的不對。老師教育我們:“為什么不找找自己的原因”,每次犯錯了,老師總讓我們找自己的原因,這種思維習慣留到了我的潛意識里面。這導致我長大后,很多事情出來問題我總想著找自己的原因,很多時候不自信認為都是自己的問題,遇到負面的事情總是從自己角度出發思考問題,所以面對負面新聞,我總是思考“我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 現在我明白了我這種思維模式后, 負面新聞已經不會影響我的心情了。
而我那位朋友告訴我,小時候他媽媽和婆婆的婆媳關系不好,經常吵架,每次他們吵架,他總問自己“怎么會這樣”,他總想改變這樣的家庭環境。所以現在面對負面新聞也是這樣的思維模式,他總想改變這些不好的事情。
大家都可以有過自己討厭的人,我們為什么會討厭這個人?可能并不是這個人的問題,而和自己潛意識思想有關。我以前也是一個愛表現的,但每次表現后都覺得不舒服,覺得愛表現不好,所以我壓制自己愛表現的習慣, 后面我不愛表現,但是討厭身邊其他愛表現的人,其實我并不是討厭他們,而是討厭自己以前愛表現的狀態。
我的潛意識的思想還可能是來源于身邊的人。
我在大街上走路,總是在想著過去或者未來的一些對話。比如我是要去開會,在大街上走著就會想著開會要說什么, 比如我如果是剛講完課,在大街上走著會在大腦里面自言自語,回想我剛才都講了哪些話。我的思維很少停留在現在,沒有注意到大街上的人和景物。我發現這個思維模式是我外公影響我的, 小時候和外公一起走山路,他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我外公喜歡在走路的時候自言自語,雖然我聽不清楚他具體說什么,但能感受他自言自語的快樂,他說話的節奏:時而快,時而慢,時而大聲,時而細語。 外公自言自語的行為進入了我的潛意識,我雖然在大街上走路時沒說出聲,但大腦里一直是自言自語的。
這種思維習慣,讓大腦不能停下來,時間長了會很累。我現在在大街上走路上會刻意讓自己停止自言自語,好好感受一些大街上的景物和人,看看都有哪些商店,想象從我身邊走過去的人他們的職業是什么,他們有什么樣的故事, 觀察他們面部表情是什么,他們為什么開心,為什么難過。每當在大街上走路無意識自言自語時,我都會回想起小時候的場景,回到我和我外公走山路的時候,然后告訴自己我和我外公不是一個時代的人,我外公他們時代的人是左腦型思維的人,能靠自言自語獲得快樂,而我們這代人從小是看電視、打游戲長大的,從小能接觸很多畫面感的東西,是右腦型的人。我不應該長時間用自言自語線性的方式用左腦思考, 要適當多用右腦, 感受當下,感受身邊的畫面,想象身邊的故事。
我們對事的第一反應的想法往往是由潛意識發出,是因為小時候形成的。面對同一的事情每個人的思想都可能不一樣,我們的思想并不是因為當前這件事而是因為小時候。 佛家說“相由心生”,我們看見的不一定是真實的,只是內心的顯相。我們要思考自己的思想是怎么形成的,減少潛意識的影響,客觀看待當前的事情。
##先天形成的潛意識
人類的潛意識除了后天因為小時候經歷的事情形成,也有先天形成的潛意識。
我們在初中的生物課學過動物有“學習型行為”和“先天性行為” 。 “學習型行為” 是后天學習的, 比如“開車” ,沒有人生下來就好,都是學會的 。 但人類有些行為是先天就會的,比如哭,生下來就會哭,沒有人教過, 比如嬰兒遇到乳頭就會吸吮, 這也是先天的行為。
人類不僅有先天性的行為,也有先天形成的潛意識,下面說幾個常見的先天潛意識,他們在無形中影響了我們人類的生活,我們應該正確看待他們。
### 緊張
在你念這幾行字時,是不是會皺著眉頭?是否覺得兩眼之間有一種壓力?是否正放松地坐在椅子里? 還是聳起肩膀?你臉上的肌肉是不是緊張?除非你的全身像破舊的布娃娃一樣放松,否則就是在讓你的精神和肌肉緊張,就是在給你制造神經緊張和疲勞。
這種緊張的狀態會導致我們疲勞,降低工作效率。而且我們是無意識地就會緊張, 顯然這種緊張是潛意識發出的。為什么會這樣?
在遠古時期,人類還是原始人的時候,和獅子、老虎等叢林猛獸一起生活在深林。 身邊充滿了危險,要時刻以緊張狀態注意周邊環境,一旦有風吹草動馬上要逃命。那時人們每天過著草木皆兵的生活,原始人長期緊張的狀態留到了我們現代人的潛意識里。
要知道現代社會已經很安全了,不需要時刻緊張的狀態了。 一但出現緊張疲勞的狀態怎么辦呢?放松!放松!再放松! 然而我們發現光思想上想放松,但并沒有真正放松,要做改變需要從行動開始。
先從你的眼睛開始,讀完這一句。讀完之后,頭向后靠,閉上雙眼。然后默默地對你的眼睛說:“放松!放松!不要緊張!不要皺眉!放松,放松!”這樣慢慢地重復一分鐘......
你是否注意到,幾秒鐘之后你的雙眼的肌肉就開始服從命令了?你不覺得有一只無形的手把你的緊張撫平了嗎?這看起來雖然難以置信,可是你在這一分鐘里卻已經嘗試了放松的全部關鍵和秘訣。你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放松下顎、臉部肌肉、脖子、肩膀、整個身體。但是,最重要的器官還是眼睛。曾經,芝加哥大學的艾德蒙博士更是指出,如果你能完全放松眼部肌肉,你就可以忘記所有煩惱。眼睛之所以在消除神經緊張時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們消耗了全身能量的1/4。這也正是許多眼力很好的人總是感到“眼部緊張”的原因。因為他們常使眼部感到緊張。
很多人覺得壓力就是動力,但壓力使我們感到艱難,我在上學時因為壓力多次生病。放松使我們工作效率更高。 大家剛開始可能會感到放松很難。剛放松后,可能不到半小時自己又會不經意緊張起來。我們要堅持放松,剛開始可能每半小時候就要練習一次放松,慢慢就會養成放松的習慣。我現在一直是放松的狀態工作,雖然工作量很大,一天可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但我沒有覺得疲倦。如果是緊張的狀態工作十幾小時一定是非常累的。
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要放松。放松就是消除所有的緊張和壓力,只想到舒適和放松。剛開始可以放松眼部肌肉和臉部肌肉,不停地對自己說:“放松!放松!放松!” 要感覺到你的體力正由你的臉部肌肉穿行到你的身體重心。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沒有任何緊張的孩子。
### 逃避和懶惰
人類原始的叢林生活,還讓人形成了逃避的潛意識,那時的人一遇到危險就逃避, 現代的人一遇到困難第一反應也總是逃避。人們不想面對問題,不愿意承認問題的存在, 不想主動做出改變。所以逃避的潛意識又形成了人類懶惰的習慣。
人很少會主動去改變,都是因為外部環境被迫做出改變的。沒有遇到過困境或瓶頸的人可能不會對人生有深入的思考。沒有周圍人的指責就不會改變一些習慣。城市人為什么比農村人懂得多, 他們會用電腦、取款機、會用天然氣、熱水器, 這些并不是城市人主動學的,而是人生活在城市這個環境里被迫要會這些,不然無法生活。懶惰是人的天性,主動改變一些行為或習慣其實很難, 如果想改變,最好是先創造一個被迫自己去改變的環境。
我們還應該對周圍環境時刻進行敏銳的洞察,及時發現環境的變化, 然后自己做出相應的改變, 不要想溫水煮青蛙那樣,意識不到溫度的上升,最后被水燙死。
###成名的欲望
人們總是把“我”看得很重要,總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我們注意觀察一些人聊天,他們總是在說“我XXX”,顯擺一些自己的事情。 一些年長的人喜歡說 “我的孩子XXX”,自己一生沒有什么成就,就拿孩子來顯擺。
這種愛顯擺、總想引起別人注意的習慣其實是“成名的欲望”的縮影。我們人生短暫,總想死后留名,總想別人能記得自己。小時候想改變世界,成為世界都知道的名人,長大后感覺自己不能改變世界,開始縮小范圍,想改變一個行業, 成為行業的名人,后面發現一個行業自己的改變不了,范圍在縮小, 能不能成為自己村里面的名人,最后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又把希望寄托到下一代,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成名的欲望是人和其他動物之前的一種主要差別, 人類因為有成名的欲望,才促使人類不斷進步,有了現代文明和眾多科學發明。然而,成名的欲望是一把雙刃劍,它雖然能帶來人類的 進步,也能帶給人類煩惱。
成名的欲望一直留在我們潛意識,會導致我們經常做“無用功”。比如可能會驅使我們會去做一些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只是為了在眾人面前表現,這種事情做完后自己會覺得不舒服,甚至是覺得自己出丑了,會感覺自己很浮躁。
卡耐基寫的《人性的弱點》這本書暢銷了100年。我認為里面提到的人性弱點就是“成名的欲望”,這本書是教大家怎么利用成名的欲望,提升自己的交際。提升交際的技巧就是不要只顧表現自己,要給別人表現的機會,并認可別人,讓別人覺得引起了你的注意、得到了你的尊重。
很多人把成名當作人生的意義。然而,成名的愿望其實是永遠實現不了的。你想得到別人的注意,同樣別人也想得到你的注意。每個人都是想著自己,別人不會一直記得你的事,只會記得自己的事。你可能在別人面前做了件丟面子的事情,你自己終生難忘, 但別人可能過幾天就忘記了,因為這件事和別人無關,而和你有關。即使像馬云、王石當代的企業家會被人記住多久? 可能他們去世幾十年就不會有人記得他們。大家能說出幾個民國時期的企業家? 即使像毛澤東這樣的偉人, 幾千年后也會被人淡忘。
人是自私的,每個人都只在乎自己,他們不會注意到你,不會記得你的事情。 每個人都想滿足自己的成名的欲望,整個社會就像一群饑餓的人在一起,每個人都想引起別人注意,想讓別人知道自己餓了,想別人能給他們吃的東西,而然沒有一個人主動去做飯,只想在別人身上獲得吃的,填飽肚子的愿望永遠都實現不了。
在前面我們提到過技術主管要多給同事認可 ,但很多時候很難說出贊美別人的話。甚至在自己下屬得到別人表揚的時候自己還會嫉妒。 這也是成名的欲望在作怪,看見了下屬得到了表揚,自己也想得到表揚。作為技術主管,要當主動做飯的人,能給下屬們東西吃。
我們要認識自己想成名的潛意識,時刻審視自己的行為,是不是自己又想在別人面前表現了?思考一下這個表現行為對不對,是不是在做無用功。
也許你還是無法接受成名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不把成名當作人生的意義,那我們還能做什么? 找不到方向,會感覺自己很空虛,這是因為大家還沒有認識自己的本體,相信大家閱讀完本書會有所啟示。
### 先天的品質
剛才講的都是人類先天潛意識不好的方面, 其實先天潛意識更多是好的方面。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 我們看只有3-4歲的小孩,他們還沒有經過多少事情,后天潛意識還沒有形成,他們身上表現出來基本來源于先天潛意識。我們看他們往往樂觀、好奇、勇敢、自信、真誠,這些好的品質都是先天的, 然而有的人長大后就會變得不自信、變得不真誠。 那是因為小時候經歷的事情形成了后天潛意識讓我們丟失了這些品質。
真正的認識自己,我們要明白自己丟失了什么,把自己丟失的東西找回來。
## 人類的三層意識模型

圖2-1 意識的冰川
人類的行為有95%來源于潛意識,只有5%的行為是受意識控制。 好比一座冰川,露出水面,能被我們看見的部分知識一小部分, 大部分深藏在水底,如圖2-1。
意識是只我們能察覺到的思想,我們在行為之前經過大腦思考的。 而潛意識是我們往往察覺不到的,他是我們遇事的第一反應,很多時候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 潛意識又可以分為后天潛意識和先天潛意識。所以人類的意識可以分為三層,如圖2-2:

圖2-2 人類的三層意識模型
我的內心不舒服或者表現不自然是因為出現了三層意識不統一的情況。 比如我們先天潛意識想讓人自信, 但小時候我們形成的后天潛意識由想讓人不自信, 這樣形成了矛盾, 那么每次去做不自信的事情,其實心里是不舒服的。或者可能表現不自然,比如說話吞吞吐吐、手抖等。
當我們內心不舒服時就需要觀察自己的潛意識, 區分自己的潛意識是在這三層哪兒發生了矛盾。讓這三層潛意識的想法統一,人的表現就自然了,在出現分歧的時候,往往我們的先天潛意識是正確的,先天潛意識只有少數不好的思想,大部分都是好的。
我們的潛意識有時候很難上升為意識,被我們察覺到。 但它往往會出現在我們的夢中或者我們的雜念里。 夢能告訴我們很多信息,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自己做的夢,留意一下在夢里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狀態。
##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的方法能讓我們產生潛意識,堅持做心理暗示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理暗示的方法,曾經讓我走出了抑郁。
我母親長期生病,我小時候有個愿望就是長大后能治好我母親的病。然而在我高一的時候,我母親去世了,我好像突然失去了方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悲慘的,覺得其他人遇到的困難根本不算什么,至少目標還在,而我目標已不在了。我不知道為什么要認真讀書,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時什么,整個人都抑郁了,每天泡在網吧里。
幸好一位網友告訴了我心里暗示的方法,她告訴我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給自己說三遍“我能行”。我剛開始不相信這種簡單方法能起作用,但還是按她說的去做了。從此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我心里默念三遍“我能行”。堅持一周后,我的心情開始變好了,我變得能主動去解決問題了,又去書店里面找了很多心理書看。
回想起小時候其實我就用過心理暗示的方法。小時候我每天早上要6點起床準備去上學,有好幾次家里鬧鐘壞了,我爸告訴我睡覺之前心里默念“早上6點要起床”這樣早上6點就會醒。 小時候都很相信大人說的話,我晚上睡覺前真的就默念“早上6點要起床” , 然后早上真的差不多6點就起床了。
心理暗示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大家都可以試一試。長期堅持心理暗示會讓我們大腦產生潛意識,讓我們無形之中就按照自己想的那樣去做了。 大家想想最近想做什么事?想改變什么習慣?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說做心理暗示,比如默念三篇“我能學好英語” 或者 “我能改變拖延的習慣”。 持之以恒,往往要堅持一周以上后才有效果。
##堅持不懈地改善自己的潛意識
潛意識不是一下就能改變的,他是我們多年的習慣或思維方式,即使我們明白了根源問題,也要不斷的訓練才能改善潛意識。
我們發現自己緊張的狀態,剛開始放松很困難,剛放松不到半小時就會又緊張,所以剛開始我們要每半小時做一次放松,不斷的訓練才能使放松變為習慣。
成名的欲望是很難根除的,我們不求根除它,而是好好的和它相處,不斷的認識它,巧妙的利用它。我們可以偶爾表現一下自己,讓自己獲得快樂,但又不能處處表現,讓自己變得浮躁,我們也不要因為自己沒有得到表現的機會而失落,不要因為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而傷心。
我們即使認識到了情緒的根源,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還是會發出同樣的情緒。我們只能不斷的在壞情緒出現的時候,都回到小時候那件根源的事情,再對小時候的事情重新認識, 至少要堅持10次這樣的訓練,情緒才會有所改善。
思想往往也是來源于小時候,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可能還是有同樣的思想,和改善情緒意義,我們要不斷訓練,不斷的省視自己,不斷回想小時候的根源問題,才會對潛意識的思想有所改善。
當我們出現心里不舒服、表現不自然的情況時,觀察一下自己的潛意識,區分三層潛意識哪兒發生了矛盾。
心理暗示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也要不斷堅持,只有持之以恒,它才會有效果。
我們不斷訓練,慢慢地會發現自己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少,負面思想漸漸消失,身體能輕松下來了,心不再那么浮躁,人變得越來越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