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操作系統
**1**
請問死鎖的條件是什么?以及如何處理死鎖問題?
解答:互斥條件(Mutual exclusion):
- 1、資源不能被共享,只能由一個進程使用。
- 2、請求與保持條件(Hold and wait):已經得到資源的進程可以再次申請新的資源。
- 3、非剝奪條件(No pre-emption):已經分配的資源不能從相應的進程中被強制地剝奪。
- 4、循環等待條件(Circular wait):系統中若干進程組成環路,該環路中每個進程都在等待相鄰進程正占用的資源。
如何處理死鎖問題:
- 1、忽略該問題。例如鴕鳥算法,該算法可以應用在極少發生死鎖的的情況下。為什么叫鴕鳥算法呢,因為傳說中鴕鳥看到危險就把頭埋在地底下,可能鴕鳥覺得看不到危險也就沒危險了吧。跟掩耳盜鈴有點像。
- 2、檢測死鎖并且恢復。
- 3、仔細地對資源進行動態分配,以避免死鎖。
- 4、通過破除死鎖四個必要條件之一,來防止死鎖產生。
**2**
請闡述動態鏈接庫與靜態鏈接庫的區別。
解答:靜態鏈接庫是.lib格式的文件,一般在工程的設置界面加入工程中,程序編譯時會把lib文件的代碼加入你的程序中因此會增加代碼大小,你的程序一運行lib代碼強制被裝入你程序的運行空間,不能手動移除lib代碼。
動態鏈接庫是程序運行時動態裝入內存的模塊,格式*.dll,在程序運行時可以隨意加載和移除,節省內存空間。
在大型的軟件項目中一般要實現很多功能,如果把所有單獨的功能寫成一個個lib文件的話,程序運行的時候要占用很大的內存空間,導致運行緩慢;但是如果將功能寫成dll文件,就可以在用到該功能的時候調用功能對應的dll文件,不用這個功能時將dll文件移除內存,這樣可以節省內存空間。
**3**
請闡述進程與線程的區別。
解答:
- ①從概念上:
- 進程:一個程序對一個數據集的動態執行過程,是分配資源的基本單位。
- 線程:一個進程內的基本調度單位。線程的劃分尺度小于進程,一個進程包含一個或者更多的線程。
- ②從執行過程中來看:
- 進程:擁有獨立的內存單元,而多個線程共享內存,從而提高了應用程序的運行效率。
- 線程:每一個獨立的線程,都有一個程序運行的入口、順序執行序列、和程序的出口。但是線程不能夠獨立的執行,必須依存在應用程序中,由應用程序提供多個線程執行控制。
- ③從邏輯角度來看(重要區別):
- 多線程的意義在于一個應用程序中,有多個執行部分可以同時執行。但是,操作系統并沒有將多個線程看做多個獨立的應用,來實現進程的調度和管理及資源分配。
**4**
用戶進程間通信主要哪幾種方式?
解答:主要有以下6種:
- 1、管道:管道是單向的、先進先出的、無結構的、固定大小的字節流,它把一個進程的標準輸出和另一個進程的標準輸入連接在一起。寫進程在管道的尾端寫入數據,讀進程在管道的道端讀出數據。數據讀出后將從管道中移走,其它讀進程都不能再讀到這些數據。管道提供了簡單的流控制機制。進程試圖讀空管道時,在有數據寫入管道前,進程將一直阻塞。同樣地,管道已經滿時,進程再試圖寫管道,在其它進程從管道中移走數據之前,寫進程將一直阻塞。
- 無名管道:管道是一種半雙工的通信方式,數據只能單向流動,而且只能在具有親緣關系(通常是指父子進程關系)的進程間使用。
- 命名管道:命名管道也是半雙工的通信方式,在文件系統中作為一個特殊的設備文件而存在,但是它允許無親緣關系進程間的通信。當共享管道的進程執行完所有的I/O操作以后,命名管道將繼續保存在文件系統中以便以后使用。
- 2、信號量:信號量是一個計數器,可以用來控制多個進程對共享資源的訪問。它常作為一種鎖機制,防止某進程正在訪問共享資源時,其它進程也訪問該資源。因此,主要作為進程間以及同一進程內不同線程之間的同步手段。
- 3、消息隊列:消息隊列是由消息的鏈表,存放在內核中并由消息隊列標識符標識。消息隊列克服了信號傳遞信息少、管道只能承載無格式字節流以及緩沖區大小受限等缺點。
- 4、信號:信號是一種比較復雜的通信方式,用于通知接收進程某個事件已經發生。
- 5、共享內存:共享內存就是映射一段能被其它進程所訪問的內存,這段共享內存由一個進程創建,但多個進程都可以訪問。共享內存是最快的IPC方式,它是針對其它進程間通信方式運行效率低而專門設計的。它往往與其它通信機制(如信號量)配合使用,來實現進程間的同步和通信。
- 6、套接字:套接字也是一種進程間通信機制,與其它通信機制不同的是,它可用于不同機器間的進程通信。
- 程序員如何準備面試中的算法
- 第一部分 數據結構
- 第一章 字符串
- 1.0 本章導讀
- 1.1 旋轉字符串
- 1.2 字符串包含
- 1.3 字符串轉換成整數
- 1.4 回文判斷
- 1.5 最長回文子串
- 1.6 字符串的全排列
- 1.10 本章習題
- 第二章 數組
- 2.0 本章導讀
- 2.1 尋找最小的 k 個數
- 2.2 尋找和為定值的兩個數
- 2.3 尋找和為定值的多個數
- 2.4 最大連續子數組和
- 2.5 跳臺階
- 2.6 奇偶排序
- 2.7 荷蘭國旗
- 2.8 矩陣相乘
- 2.9 完美洗牌
- 2.15 本章習題
- 第三章 樹
- 3.0 本章導讀
- 3.1 紅黑樹
- 3.2 B樹
- 3.3 最近公共祖先LCA
- 3.10 本章習題
- 第二部分 算法心得
- 第四章 查找匹配
- 4.1 有序數組的查找
- 4.2 行列遞增矩陣的查找
- 4.3 出現次數超過一半的數字
- 第五章 動態規劃
- 5.0 本章導讀
- 5.1 最大連續乘積子串
- 5.2 字符串編輯距離
- 5.3 格子取數
- 5.4 交替字符串
- 5.10 本章習題
- 第三部分 綜合演練
- 第六章 海量數據處理
- 6.0 本章導讀
- 6.1 關聯式容器
- 6.2 分而治之
- 6.3 simhash算法
- 6.4 外排序
- 6.5 MapReduce
- 6.6 多層劃分
- 6.7 Bitmap
- 6.8 Bloom filter
- 6.9 Trie樹
- 6.10 數據庫
- 6.11 倒排索引
- 6.15 本章習題
- 第七章 機器學習
- 7.1 K 近鄰算法
- 7.2 支持向量機
- 附錄 更多題型
- 附錄A 語言基礎
- 附錄B 概率統計
- 附錄C 智力邏輯
- 附錄D 系統設計
- 附錄E 操作系統
- 附錄F 網絡協議
- sift算法
- sift算法的編譯與實現
- 教你一步一步用c語言實現sift算法、上
- 教你一步一步用c語言實現sift算法、下
- 其它
- 40億個數中快速查找
- hash表算法
- 一致性哈希算法
- 倒排索引關鍵詞不重復Hash編碼
- 傅里葉變換算法、上
- 傅里葉變換算法、下
- 后綴樹
- 基于給定的文檔生成倒排索引的編碼與實踐
- 搜索關鍵詞智能提示suggestion
- 最小操作數
- 最短摘要的生成
- 最長公共子序列
- 木塊砌墻原稿
- 附近地點搜索
- 隨機取出其中之一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