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來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能再次代表聯盟站在臺上跟大家分享,我是來自恩派的王鑫,同時也是在一年前三個人在星巴克聊這個事的人之一。我們希望從去年開始真正有這樣一個團隊,有這樣一個解決方案不斷推動在中國信息技術解決方案的產生。
我們的峰會和其它的論壇、峰會特別不一樣的地方就在這本白皮書上,這個二維碼大家盡情掃,掃完之后請在微信平臺上傳播。我們為什么要做這樣一個白皮書?我們與其它的論壇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希望有一個東西能真正把我們這些成果有所沉淀,行業希望也人做這樣的事情。
接下來從三個方面給大家分享,第一是為什么要做,第二是怎么評價白皮書2.0版本,第三是如何理解白皮書驅動式的發展。
為什么要做白皮書?我們當時在發起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們的考慮是,行業有很多的論壇,也有許多公司、IT企業,包括公益組織都接觸到這樣的事情,但是都非常的碎片化,也沒有人考慮把這些信息沉淀、梳理、總結,形成一定的成果向行業進行發展性的推動,我們認為行業需要這樣的事情,特別是恩派作為一個公益組織,我們特別期待有信息技術公司的力量來推動我們這個行業的發展。其實對于許多IT公司來說,他們一方面對公益的參與有期望,與此同時他們也可以在這個領域中嘗試新的可能性,所以我們就一拍即合。
我們做白皮書是希望客觀呈現IT公益的實際應用案例,希望能為各界人士提供IT公益的案例借鑒,實現人人公益的公眾倡導。以后有人想要了解IT和公益到底發展成什么情況,上網搜一下都可以了解到信息,這是我們希望有這樣一個白皮書,讓大家了解到現在的世界這個事情發展到了什么程度。
我們來看今年的內容,一方面是創新科技的公益應用,包括剛才梁舉也談到,有區塊鏈技術和人工智能在尋親、物資捐贈方面的應用。第二是信息技術的新技術與新場景,我們想嘗試IT公司對它的產品或者服務尋找新的場景和空間,不一定是賺到錢,但是希望有新的場景,比如現在的影像技術和云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影像素材庫方面做的嘗試。第三是開源文化成為社會新公益,我們看到共享數據庫、交互式編程方面的一些發展。第四是提高公益組織管理方面,許多人在做嘗試,我們認為這些產品的跨界合作可以提高公益組織的管理效能。第五是公益組織信息化的探索。
在1.0版本的時候,我們征集了41個案例,最終遴選了33個,沒有入選的不代表不好,是因為它可能和我們的方向或者是和別的案例有重疊的地方,或者是一個公司為我們提供了好幾個案例,我們只能整合一下。今年我們收到30個案例,最終入選了19個案例,整個白皮書案例庫的增幅是57.6%,當然離我們原來期望的70%的狀態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去年我們是驚喜連連,去年我們認為能有20個案例就很不錯了,但是最后我們做出33個。今年我們在征集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增量上還是有壓力的,我們在反思,是不是我們的傳播不夠,渠道不足,另外一個方面是不是行業的案例被我們挖掘得差不多了。
我們在征集白皮書案例的過程,也是我們洞察行業的過程,去年大家都有在做,今年我們發現好多人都在做同樣的事情,各自為政地做。當然這不是一個批評的意思,每個人都在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做自己的平臺,無論是志愿者還是活動發布,大家都在自己做,我們想是不是通過聯盟的方式,通過我們這個峰會的方式,促進大家交流,是不是能夠進一步整合許多的資源,包括相互借力。我們始終認為IT作為一種工具,它在公益這個方向上是特別容易實現共識的,因為沒有行業競爭,可能大家在互聯網公司,在傳統的商業領域里面都是很重要的競爭對手,但是在公益這個方向上,我認為大家是更容易達成共識的。
去年大家很積極地提供了案例,今年有IT公司給我們談,希望尋求專業化的公益組織進行合作,我們發現大家終于不是碰到事就一頭扎到山區去了,大家知道找一個專業的公益組織參與這個事情,我們特別開心。
整體看下來,大家其實開始也覺得公益組織是一個重要的力量,IT公司想要做公益的時候,除了自己去做,他也開始考慮更加可持續發展,他也開始認可行業的專業性。隔行如隔山,可能在很多人眼中來看公益組織是一個非常小體量的模塊,但是大家要去理解另外一件事情,公益組織作為一個小體量的發展部分,它鏈接的體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公益組織有自己的發言體系,有自己的組織方案,有自己的邏輯規則。我們碰到幾個優秀的互聯網公司跟我們聊公益的時候都很驚訝,我特別興奮。所以這對我們的聯盟和平臺也提出更多的要求,需要我們有更多的思維的碰撞,所以我們要搭建這樣的平臺。另一方面我們希望能夠推動IT企業和公益組織背靠背的信任,大家真的能夠相互信任,才能真正的解放、放開自己,去實現協作和共創,這時候才能去談創新或者共同參與等等的事情。
如何理解白皮書驅動式發展?在白皮書迭代的過程就是我們通過數據去洞察IT和公益融合度的過程,IT和公益到底現在發展到什么程度?我們通過征集白皮書就看到這個行業大概發展到什么情況,我們通過和IT公司了解,和公益組織了解,去看這個現狀是什么樣的。前段時間可能就是你幫我建個網站等等需求,現在大家可能想的是你要幫我做做99公益日的傳播,幫我建設微信公眾號,所以需求也是不斷地在變化,而且我們認為這是現在探索和了解IT和公益融合度的最有效的解決方案,我們也沒有嘗試別的路徑,也可能有,但是我們認為在我們現有的體量和資源支撐下,這是最有效的一個路徑。
大家可能覺得開一場峰會很熱鬧,許多大咖都來,顯得逼格很高,這是一方面,其實峰會是運用我們洞察的結果來倡導的過程,大家今天聽的都是我們提前準備白皮書的過程中所準備好的所有的事情,我們為行業的探索、洞察形成了許多解決方案,白皮書遴選了許多優秀的案例,我們許多的優秀嘉賓在這里給我們談行業的現狀現在是什么樣的狀態,我們的案例是什么樣的。
聯盟成員是增量的源頭,我們在遴選成員的時候,門檻說高也高,說低也低,他只要交了案例,符合我們白皮書的要求,他就是我們的成員,如果他加入到我們這當中,我們就可以進行推介,產生互動。如果兩年中他都沒有產生符合聯盟的白皮書的案例,他就出去了,就像有一個群,你一直在里面不說話,就會把你踢出去。
怎么談發展?剛才說白皮書驅動的問題,我們發展到底要發展什么?我們希望能夠倡導更多的IT企業參與公益事業發展,當然現在發現這個不管我們倡不倡導,IT公司都有這樣的需求。然后推動IT與公益的跨界合作,挖掘IT解決方案的新用戶和新空間,我們希望同一段代碼能夠服務更多的人群,特別是弱勢群體,為公眾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參與方式,在網絡支付平臺產生之前,我們要給一個山區孩子捐款,我們要做公益,需要跑到銀行填個單轉帳,比較繁瑣,還要耽誤比較多的時間。現在我們非常容易在網上遴選到我們心儀的服務或者項目,或者是我們要捐助的對象,通過網絡平臺支付,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都可以很快地完成這個過程,這就是我們認為把公眾參與公益的門檻往下壓,降低這種參與成本。
最后是希望創造高效和可持續的社會問題解決方案,當然這也是在探索,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它高效,但是它還需要更新,我們很多時候認為它可持續,但是遇到新的解決方案的時候,這個必須要終止,要使用新的解決方案。
我們今天是有直播的,大家可以掃一下這個二維碼,分享給你朋友圈的朋友。
說一下我們聯盟logo,本來沒有打算講這個,但是他們認為這個特別重要,我還是講一下。聯盟logo是ITP三個字母的綜合,那個藍色的是I,T是黃色的,P是我們用一個紅色把它連接起來,ITP就是IT-Philanthropy。我們選擇的顏色紅黃藍,它是可見光的三原色,我們希望我們看到的是一切顏色看到的改變,看到了就算,沒看到不算。世界所有的顏色都可以通過三原色產生的,也寓意著我們希望IT和公益之間能夠產生無限的可能,這就是我們的logo。
信息技術公益到底如何理解和解釋?包括好多人來之前只知道這是逼格非常高的會議,但是對這個詞并不是特別理解。我們關注的是誰,我們關注哪些方面?我們會選什么人參與?在IT公司白皮書案例的選擇中,有1000家用戶,有真正能夠帶來改變,而且愿意為我們分享的,我們就認為是我們的合作伙伴。如果你的體量非常小,可能只有兩三個人用你的產品,但是我們認為這不形成未來的規模效應,如果你的用戶體量很大,但是沒有為這個行業帶來什么改變或者貢獻,你還要再走一段。最后是愿意與我們分享,我們這次接洽的案例很多,但是大家都懶得交案例上來,所以我們說主動、積極、愿意與我們分享,也是我們遴選合作伙伴的一個重要標準。當然,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年我還是會繼續催你交案例。
我們原來談的詞更多的是技術公益,包括在騰訊志愿者協會下的那個分組,我們黃老師作為組長的那個組叫做技術公益,我們當時說我們要聚焦,我們不能說什么都做,轉基因也是技術、航天也是技術,我們強調的是信息技術,也就是IT。因為騰訊和恩派之間這種行業優勢是在這個方向里邊最有優勢的。在初期籌備的時候,我們認為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解決社會問題,在解決社會問題過程中因為信息技術的融入而使得解決方案變得高效和創新這是關鍵的。在我們做了白皮書之后,我們認為是為弱勢群體定制的信息技術解決方案,比如說有的是扶貧的解決方案。為公益慈善從業人員提供信息技術解決方案設計或應用,提升生產力,比如有人設計在線培訓課程。然后是應用信息技術,創造聚焦社會問題的影響力,并付諸行動解決社會問題。在做2.0的白皮書的時候,我們對這個概念又有了新的聚焦和認識,一方面我們還是會強調改變,改變是必須的,不改變就沒用。另一方面我們強化社會組織的專業角色和價值,就像前面談到的,一個IT公司想做公益的時候,不是一下就跑到山區里,不是一下就跑到服務對象面前,我們希望他更多的和公益組織產生合作,把他有限的公益資源投放在公益組織身上,也沉淀在公益組織身上,未來我們通過公益組織的抓手、這樣的網絡、這樣的體系構建一個更加龐大、更有效率的運作機制、生態系統。
最后三個部分是中國信息技術公益聯盟發展過程中需要談的。一個是我們希望有更多的關注,無論是媒體還是公益人或者是IT公司,我們希望有更多人關注我們,關注我們聯盟、峰會和白皮書,希望有更多的白皮書的案例產生,因為我們是一個白皮書驅動式西德發展。我們也希望能籌募更多的資源,特別是資金,來支撐我們的行動倡導,以及我們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方面,IT是工具,公益是方向,我們還是期待白皮書能為諸位帶來更多的靈感或者動力,希望大家能在白皮書當中看到自己以前可能每年想到,或者是想到了,但是不知道該怎么辦的事情,不論你未來是帶動人類進步,還是連接一切,我們希望在這里面大家都找到這樣的影子,促使你有這樣的動力做這樣的事情。
第三方面,我們一定要竭盡全力做好無論是白皮書還是聯盟,還是峰會,從來不是因為我們有多優秀,而是因為我們在這樣的角色上,我們有這樣的機會。
- 1. 主持人開場發言
- 2. 聯盟發起方代表、騰訊志愿者協會理事長梁舉致辭
- 3. 恩派高級業務經理王鑫先生致辭
- 4.1 嘉賓演講—WABC創始人苗世明先生
- 4.2 嘉賓演講—微軟中國公益事務總監王嶺女士
- 4.3 嘉賓演講—IBM中國的服務捐贈項目宋揚女士
- 4.4 嘉賓演講—鷹眼益云創始人萬濤先生
- 4.5 嘉賓演講—騰訊區塊鏈產品負責秦青先生
- 4.6 嘉賓演講—京東公益產品經理趙丹女士
- 4.7 嘉賓演講—奧北環保創始人汪劍超先生
- 4.8 嘉賓演講—ABC美好社會咨詢社深圳負責人曾立維先生
- 4.9 嘉賓演講—恩派公益咨詢事業群CIO陳颋賢先生
- 5. 開發論壇—騰訊區塊鏈負責人秦青先生
- 6. 圓桌會談—IT企業專業志愿者發展論壇&IT與公益對話
- 7. 問答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