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來想自我介紹的,結果被主持人說了,我只好直接開始了。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和垃圾的一些故事。
10年前我在北京住的時候,那時候在微軟上班,每天上下班的時候都會路過這樣一個場地,那是在北京著名的垃圾集散地,當時村子里面的人都是在收垃圾的,把這些廢紙、瓶子收起來,但是他們不回收的這些塑料袋就會扔得滿地都是。后來我才知道這樣一個地方在北京不僅僅只有一個,有一個攝影師用了兩年的時間在北京的四處拍這些露天的垃圾堆放場,后來他把所有的點位全都標在地圖上,就形成右面這樣一個地圖,這是后面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個新聞事件,叫做“垃圾圍城”。
那時候我就產生了一些疑問,我們的垃圾到底都去哪兒了,都是這樣嗎?后來才知道,我們現在主要處理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把它找個坑埋了,這個照片是我在成都的龍泉垃圾處理場拍的,那個地方是在成都東面的一座山龍泉山上,我們當時拍照的地方是兩個山頭中間堆垃圾的地方,當地的工作人員告訴我說,你現在站的地方在幾年前還沒有修這個場的時候,大概深度有100多米,是一個峽谷,但是現在已經跟兩邊的山一樣高了,這是一個很嚇人的狀況。
現在的地方越來越少,沒有地方堆了,政府在各個地方也修了很多的垃圾焚燒廠,右邊這個照片是成都的其中一個垃圾焚燒廠。我們去看的時候,我們發現這些垃圾里面有很多本來可以作為資源回收的垃圾,但因為沒有做好分類,最后就只能去到這些地方,而且這里面也會產生很多環境和健康的風險,比如說我們沒有分類的電器,或者是一些過期藥品,甚至殺蟲劑扔進去以后,在堆放的過程中會發酵,也會因為下雨浸水,把有害物質浸泡在里面,最后順著地下水到了地下,當然現在的填埋場都會有一些防滲漏的裝置,但實際上還是會有少量的可能性進入到地下水里。反少也是一樣,特別是電器里面的一些重金屬,包括電池,它在焚燒的過程中會揮發,而且還有一個特別可怕的物質叫二惡英,全世界70%左右的二惡英的排放都是從垃圾焚燒里面產生的,因為它焚燒的溫度如果達不到一定的溫度,塑料分解的過程中就會產生這樣的物質,這些都是不好的處理方式,只不過因為我們現在垃圾產生太多了,也沒有辦法去及時地處理它,所以要么挖個坑埋掉,要么就把它燒掉。
這樣的場景大家都見過,我們知道今天還有很多地方都是這樣的,社區給大家發這樣一些垃圾分類桶、手冊,至少我以前在北京住的時候,每年我們小區里面都會發一次,我一般看到這種場景都會繞遠走,因為覺得好像跟我沒什么關系,而且這種形式也感覺好像很老套的樣子,感覺我去了以后我自己都變Low了的感覺。
這樣的垃圾桶在哪里我們都能看到,滿街都是,我們現在很多地方的垃圾桶都是分類垃圾桶,但是你進去看一下你會發現里面并沒有分好類,或者說有一部分人有意愿分類,我相信今天在場的大部分都有意愿去分,但是當你發現你辛辛苦苦分類之后,你投到垃圾桶里面,你會發現很多人沒有分,你就會質疑,如果我這樣分了到底有沒有用。答案是沒有用的,因為再之后就會來這樣一輛車把這些東西都裝在一起拉走。所以我們在網上看垃圾分類為什么不能做,很多人有這樣的討論,下面的評論最多的一種論調就是分類也沒有用,環衛都是一輛車就拉走了。時間久了,老百姓也覺得這個事好像更多時候是一個形象工程,甚至反過來還會說政府做事不靠譜,花了我們的錢,最后只是做樣子。
我們就在思考,有沒有什么樣的方式能夠建立一個體系,真正能夠讓我們想做這些事的人做起來,通過我們的努力再給更多的人一個更好的榜樣、示范,最后帶動更多的人一起做起來。
我們作為互聯網從業者,我們就想到了這樣一個辦法,就是借用現在最流行的共享經濟的概念,我們也提出了這樣一個方式,叫做共建共享的垃圾分類回收體系。像共享單車一樣,它的核心是一輛可以大家共用的自行車,我們有這樣一個核心的袋子,這個袋子是我們整個回收體系里面的第一個關鍵環節,而且這個袋子本身是可以不斷循環使用的,是一個大家共用的過程。這個袋子上面有一個二維碼,就跟共享單車一樣,每個車上都有一個編碼,當你想要參與垃圾分類的時候,用微信掃一下這個袋子上的碼,這個袋子你就可以帶回家進行垃圾分類收集。當你收集滿了以后,就可以再交還給我們,就跟還自行車一樣,下次你再需要的時候再去領一個空的袋子。只不過不一樣的是你還車子的時候是要扣你錢的,但是還袋子給我們的時候,我們是要給你錢的,因為通過參與垃圾分類,你是貢獻了一定的價值,這一袋垃圾里面是有再生資源價值的,我們把這價值其中的一部分就會給回到參與的用戶。
大家可能會問這個袋子從哪里取,最終給誰呢?我們會建立這樣的共享收集點的體系,這樣的點位有可能是社區咖啡館的門口,也有可能是中介門店戶外的三五平米的地方,甚至是社區里面的一個樓梯間下面的一兩平米的空間,只要能遮雨的地方就會成為我們的收集點。當然這個點位也可以變得非常高大上,像這個是一個小學里面專門撥款做的一個中轉站,同時也有一些教育功能,這樣的點位我們是不給他們錢的,我們講這是共享的點位,如果我們給錢的話,我們這個事也做不好。而且我們還幫他們算過帳,一個點位如果在社區門口,用做這樣一個事,如果是他買一個搖搖樂,小朋友投一塊錢進去坐一會兒,可能一個月也能賺兩三百塊錢,如果我們一個月給他兩三百塊錢,對他來說并不多,但是對我們來說,我們回收的成本就會變得很高,所以最終這個點位是一個共享的空間,社區里面任何有這樣條件的個人或者集體,他只要愿意參與環保,就可以把這個位置貢獻出來成為我們的回收點,我們會把所有的點位全都放到微信平臺的回收點列表里面,大家可以通過定位的服務找到離你最近的點位,可以在這里領袋子或者是裝滿袋子之后放到這里。
還有一個部分是垃圾的收集,我們有自己的車在城市里面跑,到各個點位收集,我們的項目現在在成都運行,在成都大概100公里以外有一個村子也是一個點位,那個村子是民間的手工藝村,也是主打旅游產業的,他們村子里也會產生很多的回收垃圾,他們也很關注生態,村長跑過來找到我們說,我們想做垃圾分類,你們可不可以給我們一些袋子,我說發是可以,但是一趟要跑100多公里,我們專門收一趟是會虧本的,后來我們就在想辦法,我們連運輸都共享,村民日常有一些往返成都和村子之間的,我們就請他們幫我們把這些垃圾帶到成都來。因為這個袋子本身是很干凈的,同時這個袋子我們只收可回收的垃圾,大家看到這個袋子也會有意識的把這些很干凈的資源放進去,不會放剩飯剩菜,也不會放用過的衛生用品,所以他們后來都會主動的幫我們帶這些袋子,然后還會拍照片發到朋友圈里面。這是第三部分,我們連運輸都找到了共享的方式。
所以整個體系就是我們充分借助共享的資源把這個回收做起來。當然大家會有疑問說,為什么費這么大勁做這個事,找到這么多點回收呢?因為收破爛這件事情真的不賺錢,所以我們需要有足夠好的方式把運營成本降下來,這個事情才有可能長期持續下去。
這是我們的整個關系,會員領袋子,然后把裝滿的袋子放到回收點,我們從回收點收集回來以后,把它進行細分,稱重以后算出它的價值,我們就會把錢通過微信平臺返回到會員的紅包里面。
分享一些有意思的數據,這是我們目前最高的回收用戶的記錄,這是川師附小,他們學校9月1號在全校啟動了分類工作,全校40多個班,每個班級在每周都會收集,到現在為止他們一共回收了500多袋可回收物,2.7噸,這是今年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們已經產生了2000多塊錢的價值,這個錢作為他們全校的環保基金存在學校的賬戶上,到時候由學校決定這個錢該怎么花。個人紀錄保持者是這位用戶,叫做狂風沙,他知道這個事之后特別高興,然后就申請成為我們的用戶,一次性把他在家里存了10年的雜志清理出來,因為他馬上要搬家了,一次就有600多公斤,一次收入就600多塊錢,夠他搬家的車費。最遠記錄就是剛才說的那個村子,叫做明月村,距離成都還是有一個多小時車程的。最小的參與朋友是一個幼兒園的孩子,他們這個盒子里裝的是牛奶盒,參與了一段時間以后,他們想能不能做得更好,我們總在說日本的小朋友從小就養成了非常好的分類習慣,礦泉水瓶都要擰開,標簽撕下來,然后把它洗干凈,我們是永遠做不到的,但實際上已經有人做到了,這個幼兒園其實是我女兒的幼兒園,他們幼兒園現在每天每個班級有幾位值日生,他們會一起把全園大家喝完的牛奶盒剪開,洗干凈,然后會晾起來,晾干以后再統一的裝在回收袋里面,這已經變成他們日常的一個習慣,這些小朋友最小的是在小班,也就是3歲左右,而且全園的家長也都特別支持,甚至有的家長送小朋友上學的時候還要把家里面的可回收的垃圾一起帶到幼兒園來,所以他們幼兒園已經完全開始做起來了。
收破爛這件事情說得再高大上它還是收破爛,這件事情我們后面借助了很多信息技術的手段來提升運營的效率和對公眾信息的透明,我們所有的參與流程都是在微信平臺上完成的,大家可以微信搜“奧北環保”,然后就可以找到我們的微信號,這里面有很多很好玩的地方,比如說你可以輸入任何一個你搞不清楚的垃圾的名字,我們會有一個自動的答復。大家參與我們的身份認證,這個認證是要交錢的,這就跟共享單車的押金一樣,它其實就是分擔了我們的袋子的成本,這個事我們做得還挺絕的,大家還沒干任何事情,先交10塊錢過來,借助這樣的方式,我們把真正愿意做垃圾分類的人和號稱垃圾分類的人分開,他并不是僅僅為了白領一個袋子來湊熱鬧,而是要花10塊錢來證明我要做這個事情,雖然我們現在才1000個人領取了袋子,但是他們的參與度非常高,他們比政府主導的發垃圾袋的參與度高很多,而且每人每周的投放量和他們的產生量基本上是差不多的。最后可以把回收垃圾的價值提現到他的微信帳號上。
我們還用了這樣一個地圖規劃我們的收益,這是一天我們的車輛走的線路,這樣一個回收的體系,我們收垃圾的人可以看到,服務的點位也是可以看到的,因為他已經免費貢獻了服務點,你一定要提供及時的收運的服務,因為他免費提供場地給你,結果你今天說來卻沒有來,導致這個地方正常其它的工作受影響,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們用了這樣一個信息體系來管理我們的收運。當然這個對京東、騰訊來說,過往肯定也是做了很多類似工作的,這是企業化運行里面非常常規的信息化的管理,但是對比較傳統的行業里面,特別是像收破爛這件事情來說,我們是希望通過很專業的服務能夠讓參與這件事的人感受到他的付出是有價值的,也是被尊重的。
包括這些參與的學校也可以在網頁上看到他們的情況,任何時候都可以看到整個學校匯總的數據,比如說這是剛才提到的川師附小,不光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也能看到,而且他們還能看到每個班級的排行榜,有總排行榜、每周排行榜,大家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特別好的信息反饋的機制,他們就知道參與的成效是什么樣的,然后進一步激發大家持續參與的熱情。
說了這么多,對我們來講,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用這樣的信息化的手段去改變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而且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也希望能夠解決中國城市生活中10%左右的垃圾減量問題,這其實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而且通過這件事情能夠帶動超過1億人真正行動起來,這個潛移默化的對我們整個社會,對我們的環境是有很大影響的。
這就是我的分享,謝謝大家。
- 1. 主持人開場發言
- 2. 聯盟發起方代表、騰訊志愿者協會理事長梁舉致辭
- 3. 恩派高級業務經理王鑫先生致辭
- 4.1 嘉賓演講—WABC創始人苗世明先生
- 4.2 嘉賓演講—微軟中國公益事務總監王嶺女士
- 4.3 嘉賓演講—IBM中國的服務捐贈項目宋揚女士
- 4.4 嘉賓演講—鷹眼益云創始人萬濤先生
- 4.5 嘉賓演講—騰訊區塊鏈產品負責秦青先生
- 4.6 嘉賓演講—京東公益產品經理趙丹女士
- 4.7 嘉賓演講—奧北環保創始人汪劍超先生
- 4.8 嘉賓演講—ABC美好社會咨詢社深圳負責人曾立維先生
- 4.9 嘉賓演講—恩派公益咨詢事業群CIO陳颋賢先生
- 5. 開發論壇—騰訊區塊鏈負責人秦青先生
- 6. 圓桌會談—IT企業專業志愿者發展論壇&IT與公益對話
- 7. 問答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