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興主持這個環節,我們為什么一定要做這樣一個論壇?剛才秦青說我們一定要找一個明白人給我們講講區塊鏈,而且他剛才講得非常深入淺出,正是因為他深入,所以他才能把這個事講得淺出,讓大家能夠更清楚和明白。與此同時我們為什么要做一個IT企業專業志愿者發展論壇?我們看到基本上所有的企業都會有員工做志愿者工作,這是一個剛性需求,但是我們發現每家都在做,但是互相之間缺乏交流的機會,包括很多人都在做自己的志愿者平臺、活動平臺,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了5位嘉賓,接下來就有請他們登臺,首先是騰訊志愿者代表黃希彤先生;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probono管理體系主管黃愛民女士,微軟中國公益事務經理張璋女士,ABC美好社會咨詢社深圳分社社長何建華先生,IBM高級產品經理宋揚女士。
他們5位都很忐忑,之前我簡單跟他們說了今天要談什么,但是沒有發訪談提供。臺上的黃希彤老師和張璋、宋揚是在企業做專業的志愿者管理,何老師和黃愛民老師是專門“拉皮條”的,專門把許多志愿者和專業志愿者引入或者導流給其他需要專業志愿者服務的社會組織、公益組織。
首先請各位簡要介紹一下自己和自己企業志愿者發展的情況。
黃希彤:大家好,我是來自騰訊的黃希彤,作為IT企業的志愿者我們經常在做什么事情呢?我自己會做兩類事情,一類是跟專業相關的,一類是跟專業無關的,比如說扶貧、助學,這些是我在負責的項目,但是更加帶來成就感的是需要IT專業能力去直接跟公益項目相結合的,這一塊我這幾年的實踐主要會集中在信息無障礙,也就是幫助各種殘障群體去使用互聯網、使用IT產品,以及互聯網尋親,今天的很多尋親項目都跟我有關系。還有面向公益組織、殘疾人和弱勢群體的公益培訓,還有幫助公益組織提供IT技術支持的,比如說WABC這樣的組織迅速火起來了,他們也需要一些很專業的IT能力的注入,幫助他們面向眾多的關注者,我們也可以作為IT公司的專家,給他們提供技術支持,讓他們在短時間內應對海量訪問的架構能力,這是我們在做的一些事情。
我今天代表的是騰訊志愿者,今天早上梁舉也介紹過了,我們會用各種方式,包括專業的和非專業的方式,去進行一些公益實踐,就像我剛才講的,在以前做的更多的是扶貧或者環保,有一些跟IT專業沒有關系的事情,以前做得比較多。這兩年我們越來越傾向于用專業的形式去做一些投入。
黃愛民:今天的主題是“益呼技應”,我是呼喊的那一方,我們博能基金會是全國最早以志愿名義命名的基金會。為什么我是呼喊的呢?之前我們的創始人就問過黃希彤老師,說我們想利用互聯網來做全國的專業志愿者動員,促進公益行業的發展,有沒有這種可能性,黃希彤老師說沒問題,可以做,然后我們就立項要做博能的這個專業志愿服務管理系統。之后我們就請了一家IT公司幫我們做網站,做了一段時間之后,我們就發現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后來我們的創始人找了另外一個機構,他們幫我們做了系統的架構,也幫我們進行了技術方案的招標,現在我們的系統已經開發出來了。本月23—29日是國際專業志愿周,我們在本月24號會在北京發布這個系統,以后就希望我們的志愿者團隊,還有NPO,以及公益服務供應商都能夠登錄我們的系統,我們一起來做點事情。
做什么事情呢?博能的口號是“專業志愿,智慧公益”,對過去的一句話大家就能想到,今天上午大家也講了一些例子,就是“糊涂志愿、禍害公益”,公益和志愿服務也是有專業的,專業的事情讓專業組織來做,有專業的社會組織能跟志愿者進行對接,專業的技術人士也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擅長的事情。
博能主要做三件事情,我們做一個平臺,然后我們做志愿認證,然后也做國際化。我是去年簽的這家機構,我簽約的原因也是看做這個平臺跟我以往的學習經歷有點相關,因為我學的是人工智能方向的。這個平臺的服務對象,首先是志愿者團隊,一開始定義的是企業志愿者團隊,因為我們博能的前身發起了一個ICT聯盟,其中很多的志愿者就是來自ICT領域的企業,非常感謝在座的朋友,ICT領域年輕人比較多,思想比較開放,接觸的新東西也比較多,對中國的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確實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后來我在動員志愿者的過程中發現這是有問題的,因為公益組織本身倡導做公益,他的員工本身應該是更加身先士卒地做這個事情,所以如果說企業志愿者團隊,就把他們排除在外了,所以我們現在就叫公益組織。志愿者被呼喊來是因為公益組織有發展的需要,背后帶動的是他受益的人群有這樣的需要,所以在我們的平臺上發生的是公益組織用項目的形式為他的群體服務。我們有什么類型的項目,我們是什么樣的組織,我們有什么樣的專業志愿者,我們一起做什么樣的事情,這是公益組織。有了志愿者響應,有團隊響應,還有誰響應?我今天和恩派的陳颋賢一起過來,他們是我們的服務供應商里面入住的機構,也就是說商業企業,還有本身有專業技能服務的公益組織,他們本身是可以提供商業服務的,對NGO的服務需求,我們很清楚,就是用免費的公益的形式和用公益收費的形式,都可以滿足他們的組織發展需求,所以我們實際上公益組織賦能,它是一個能力建設的生態圈。
我們是一個開放的品牌,在我們的平臺上是沒有打博能基金會的,這是一個共用的品牌,大家用自己的專長服務這個社會,創造一個美好的社會。我們的平臺上有一個認證,這個認證針對的是個人的信用體系,也針對的是企業的信用體系,你在業余時間做好事,這是一種肯定,你的好事做得還挺好,你的專長不只限于職業技能這方面,只要是你有一定的水平,超過你服務的對象,你真正能給別人帶來實質性的幫助,所以是一個廣義的專長,你們雖然是在ICT企業的員工,但是你可能會有其它專長,比如說你們做PPT、做文稿都非常好,這相對公益組織來說也可能是你可以發揮的專長。
還有一個是國際化,因為博能基金會是國際專業志愿聯盟的成員,我們要做的事情,一個是走出去,一個是帶進來。走出去是響應了國家的大的政策,我們要把我們國家非常好的NPO組織推向國際化,進行國際的交流。另外一個是引進來,比如說專業志愿服務的很多模式,我們引進了很多國外的先進模式。
張璋:我是來自微軟中國的張璋,第一個問題是我們做什么,我們做的是微軟中國的公益事務,包括今天上午大家聽到王嶺女士介紹的校餐網或者是智能村小的長期項目我們都有在負責,另外微軟在很多內部的活動中都有公益的部分,比如說我們每年一度的黑客馬拉松都有一個環節叫“創匯天下”(音),就是用員工非常好的新奇的點子服務天下,對應公益的需求,或者是有這些需求的人們,讓他們匹配起來,能夠更好地對接。另外我們還做一些企業的志愿者服務,我們在2017財年平均每個月有兩次員工志愿者服務。今天的主題叫益呼技應,其實我們的功能就是在呼和應中間的這個連接的部分,就是確保別人的呼聲能夠讓我們內部的人、有資源的人、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的人能夠聽到,所以相當于是傳遞這個信息的一個橋梁功能,有點跟王鑫類似,讓呼聲能夠被聽到,然后能夠讓資源被更好地、有效地利用。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的志愿服務在做什么,剛剛黃老師很精準地概括了我們的志愿服務的兩大分類,第一類是比較基礎型的志愿服務,比如說志愿者給予我的時間,或者是陪伴,或者是比較良好的閑置物品幫助有需要的人,比如春天的時候我們會陪伴有聽障的兒童探索大自然,包括我們在微軟辦公室會幫有身體殘障的小朋友們制作3D的打印義肢,這是一些基礎的志愿服務。另外還有一種,我們提倡員工如何將自己的志愿服務能夠最大化他們的價值,作為微軟最大化的價值,第一是微軟公司的技術資源,第二是微軟的科技人才。有技術支持的這一部分,第一層我們有全國的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內容,這是微軟開發了很多寓教于樂的特別好的編程游戲,我們的志愿者經過簡單的操作培訓之后結合他們自身的專業背景,會對編程和技術的理解,更好地向全國的青少年推廣編程教育以及計算思維教育的普及,這是在有技術應用的志愿服務里面比較技術的一層。再更高一層,比如我們的寶貝回家的案例,志愿者會更多地調用自己的技術背景資源和公司的認知服務的資源,長期地更深度地勾畫一個系統,為公益組織和某一人群服務,大概就是這兩類服務。
何建華:大家好,我是來自ABC美好社會咨詢社的何建華。ABC是一個提供專業志愿者咨詢服務的機構,我們看中國的公益環境,前面的很多年都是一些慈善的公益活動,很多的慈善機構,包括一些公益機構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因為他們肯定手上很有錢,但是不知道怎么花出去,或者花出去的時候,對這個項目的閉環管理的機制,整個的效果,包括后面的種種自己內部的人力資源、戰略、組織架構都有困惑。
公益機構和商業機構有很大的區別,商業機構有很多的資金可以使用,公益機構本來在人才的儲備、能力建設上就會有欠缺,ABC區別于普通的慈善的公益,更多做一些創新的公益,就是用提供專業咨詢的方式來參與公益的活動。國內也有很多類似ABC這種方向的組織,但是我覺得ABC和一般的提供志愿者服務的組織還不太一樣,因為我們所面對的群體是有兩個,一個是我們的外部客戶,一個是我們的內部客戶,我們的外部客戶是我們所有的公益機構,內部客戶就是我們的志愿者。我們整個的愿景就是用我們的專業能力去服務于公益機構,給他們提供一些解決方案。另外一邊,我們也是服務于志愿者,陪伴他們成長,幫他們去認識。因為所謂的公益我們更多的是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國內的商業環境,包括中國的經濟迅猛發展,我們覺得很多的經濟、商業的問題都是可以很快得到解決的,人才的儲備也有,為什么公益方面就會弱一些呢?更多的也是社會上的學生或者是在職人員對公益的認識還不太夠。
ABC也是想通過搭建一個平臺,幫助公益機構認識商業運營的模式。 很多公益機構對商業社會的運行規則也不是很熟悉。我們做過很多的案例,很多的公益機構都是靠情懷,做決策也是拍腦袋或者憑經驗,我們會把商業社會的思維、邏輯、推理和理論框架的東西帶給他們,讓他們受益。
同時很多的志愿者按ABC現在的情況來講,確實有很多是沖著商業咨詢的名頭來的,覺得在ABC里面因為有真實的案例可以去實施,可以學到很多的咨詢的技巧、經驗。但是ABC也是想通過這個項目吸引更多的志愿者過來,在他們做咨詢項目的同時,給他們一個機會去認識這個社會,所以ABC更多的讓公益機構認識商業社會,讓志愿者去認識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也去認識社會。至于ABC現在的志愿者的情況,我們每年分三個咨詢季(春季、夏季、秋季),有公益機構的客戶來報名,我們篩選客戶的需求和我們自己的能力匹配之后,定出幾個侯選的項目,然后根據項目去做志愿者的篩選,志愿者有通過簡歷的評選、面試、訓練營,最后會匹配出服務于這幾個咨詢項目的志愿者團隊。
宋揚:大家好,我是來自IBM中國公司的宋揚,我也是負責IBM在中國做服務捐贈項目的設計和實施管理的工作。
IBM的企業志愿服務本身也是專業志愿服務,因為都是IBM的專職員工作為項目的交付團隊成員,參與到我們的項目中。而且我們的志愿服務的形式都是以業務咨詢項目為主,我們有很規范定義的工作說明書,包括我們有很規范的項目管理的流程和項目交付質量的管理與控制,在IBM目前來看,我們的服務捐贈項目,在本地我們是按照比較關注的民生領域來劃分的,比如說醫療、教育,還有公益組織賦能,這是我們做得比較多的。但是在未來我們也希望能夠在環保領域去做一些探索。
除了本地的服務捐贈項目,我們還要承接一些IBM在全球組織的企業公民一攬子計劃下面的志愿服務項目,這些項目都是我們公司本著支持員工的志愿服務熱情,而且也是以企業搭臺、員工奉獻這樣一個管理機制來為大家提供的到IBM其它所在地或者是新興經濟體去提供專業志愿咨詢服務。比如說我們到明年就進入第十個年頭的企業國際志愿服務隊(IBMCIC)項目,在這10年中來到中國做了38個項目,有400多個IBM海外員工來到中國,服務了將近500個客戶。
IBM的志愿服務體系是歷史相對比較長久的,因為我們至少是目前在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信息科技公司,截止到2017年,我們已經走過了106個年頭,如果大家看IBM的歷史,大家會發現我們是在不斷地轉型、創新的過程中,也在為公司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和成長空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直沒有改變的是以我們的價值觀和我們的企業文化所要求的,我們說到的叫“責為本、業相融”,這是我們的企業社會責任戰略,它支持我們一定要以我們的專長服務社會,我們希望用我們的專長來和其他的公益伙伴或者說業界的其他伙伴協作創新公益。
這是IBM的專業志愿服務的宗旨,而且也是我們這么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實踐。
主持人:非常感謝5位嘉賓做的介紹。下面一個問題比較犀利,據我觀測,好多員工做志愿者的時候,他并不是希望做自己原來的工作中的內容。比如說我的工作是寫代碼,今天我做志愿者的時候,你又要我給公益組織寫一些代碼,他們就會很崩潰,他希望做一些消遣一點的志愿服務,比如說看望一些孤寡老人或者是孤兒,大家對這個問題是怎么看的?
黃希彤:可能確實是有一些人想要體驗一些不一樣的生活,要有一些新的生活體驗,但是也有一些程序員你讓他寫了十幾個小時的代碼,再寫十幾個小時的代碼,他也不介意,有些人是真的很熱愛技術的,并不是每一個專業志愿者都對自己的專業那么厭煩,這是一方面。而且我們跳出日常的測試開發或者是日常的專業工作,到公益項目里面,就算做同樣的或者類似的事情,我們也會學到完全不一樣的新的東西,而且這些東西有可能反過來會影響我們自己原來的工作。比如今年4月的時候我們開始嘗試做區塊鏈尋親,在做這個項目的過程中,我才開始學習了區塊鏈相關的技術,我現在正在申請一個由這個技術衍生出來的一個安全技術的國家專利,現在已經在走流程了,這個專利技術也可能后面會用在其他的騰訊的海量業務上面,去提高它的安全性,如果我不是因為做了一個這樣的公益項目,我可能就不會有這樣一個技術視角,看到有這么一個東西的應用。所以我覺得我們做專業志愿不只是說我們幫助別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會學到新的東西,會成長,而且真的熱愛自己專業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會享受到樂趣。當然也有一些人覺得,我就想要去看看孤兒,我也會去看孤兒,這都是很好的,都值得去做。
黃愛民:這個事情我比較有感觸,因為我們博能的前身是做志愿者發展和支持的機構,所以這方面還是比較有體會的。我原來寫過一個案例,很多志愿服務項目實際上是志愿者受益,但是他的服務對象不受益,這種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其中存在的一個原因,我覺得我們的志愿服務是應該分層次的,首先是我要做個好人,然后是做好事,然后做好社會,對每個人來說,他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他的需求是不太一致的,通常人有一個做好人的發心,他會以這個角度出發,比如說我利用做志愿服務的機會,到山區散散心,順便做一些好事。在中國做志愿服務通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你給孩子捐一個東西,還要他抱著那個捐贈的東西照相,這是侵犯他的權利的,做好事這個階段,要求志愿者本身要具備參加這個項目的專業技能,另外他對公益這一塊一定要清楚理解,要知道什么是志愿服務。做好社會涉及到的層次理解就更高一點,由于時間關系,我就不展開講這個。關鍵就是你愿不愿意用你的技能來貢獻這個社會,這存在于志愿者的認知層面和他的社會經驗方面。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因素就是他在做志愿服務的時候,他有沒有價值感,這個服務的項目有沒有滿足他預期的期望。
張璋:微軟的志愿服務項目還是有挺多種類的,如果你不想做自己專業的志愿服務,你也可以選擇其它內容,所以大家有很選擇。另外一方面,我接觸的微軟的志愿者中,他們也沒有那么抵觸自己的專業或者專長,大家都挺熱愛自己的專業。另外做志愿者就是要自愿,我想幫助別人,讓他們變得更好,這時候你的著眼點就是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他們,如果我最好的是技術,我用我的技術幫助他們,如果我的財務能力最好,我用我的財務能力幫助他們。包括在公益日的時候,我們參加了為留守兒童錄一句晚安語的活動,我們發出去的請求只是讓所有的志愿者在這個平臺上錄一句晚安語,但是我們的IT團隊人員主動聯系我們說,他們需不需要平臺測試,我們可以幫忙,所以他們并沒有那么抵觸自己的專業,他們還是希望把自己最好的和最擅長的東西付出給需要的人。
何建華:我們是提供專業的咨詢服務的,所以我們的志愿者的情況其實是比較集中的,是來自于埃森哲、麥肯錫或者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你的這個問題非常好,他們的本職工作就是在咨詢公司里面,天天做咨詢,大家到ABC就會覺得厭煩,其實并不會,因為咨詢有很多領域,大家做商業咨詢的,很容易來做考核,我有很多的KPI考核你,盈利狀況和盈利的能力是最終的指標,很容易識別,但是公益的指標和他們本職工作做的不一樣,比如說公益的結果其實是很難被衡量的,比如說一個賣牛肉面的面館,如果你是正常的要收費的話,你做得好吃和不好吃很容易判斷的,就看你的盈利狀況就可以了。如果這碗面免費地提供給大家,你做得好吃不好吃就很難識別,因為你是免費的,即使是不好吃,別人也會再來一次,或者是餓了以后再來。所以本來就和志愿者的本職工作有區別。
另外一點,公益要解決的是一些社會的問題,除了對他們咨詢背景的專業積累有要求之外,還要求他們對整個社會有更多的認識。今年夏季的咨詢項目中,我們的嘉賓請到很多心理學、社會學的教授,因為我們的案例要解決禁毒的問題,解讀社會救助的問題,很多的問題在他們的商業咨詢里面是看不到的,所以我覺得對他們來說,并不是完全重復工作8小時之內的事情,他們也還是可以有很多的機會去拓展自己對社會的認識。
宋揚:因為我們提供的都是專業志愿服務,就我的理解,我認為志愿本身是服務的性質,專業是我們服務的特點,在我們公司本身志愿就是員工自主的,并不是被組織或者被強迫的,所以我們也給員工多種選擇,如果是他在外面利用他的工余時間,周末自己去找非營利的組織,為人家提供他力所能及的一些服務,我們內部有平臺,專門記錄志愿服務小時,我們會根據小時數,公司再配比的給他所服務的非營利組織以一定的資助,這是我們鼓勵員工按照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興趣,在工余可以去發揮他自己的能力,去提供志愿服務。
還有我們的志愿服務是企業提供的平臺,我們叫企業搭臺,我們針對一些社會問題,或者是說我們現在有的一些公益項目,我們需要對內招募IBM的員工,有對應能力的,可以作為我們公益項目的咨詢團隊的成員來做這個項目,這個過程也是自愿的,因為是能力匹配,同時加上他自己在權衡了商業項目和公益項目對他個人的影響之后,他自己選擇了公益項目。
我們在國內每年也都會有幾個到十幾個完全定制的服務捐贈項目,我們所有的員工作為專家志愿者、專業志愿者參與到這個公益咨詢項目中來,所有人的感受和反饋都是非常好的。就像剛才ABC的同事說過的,這是他自己在他原來的認知領域中也許沒有接觸到的,包括問題,包括人群,包括做事方式,包括組織設置,所以這對他個人來說,他提供他自己最擅長的,做得最好的技能的同時,他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的過程。
再有一點,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會因為自己能夠幫到別人而感覺很好,讓自己有一點成就感,我們的同事在做了這樣的專業志愿服務項目之后,他對自己的認可度,還有對他自己通過做一件捐贈項目的成就感,還有對企業的歸屬感都相對更強一點,這是一種體驗,讓他自己在專業志愿服務的過程中,他自己理解了很多他跟社會的關系,他解決社會問題,或者他能夠作為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的一分子而存在的意義。我們今天這個白皮書,在IBM的案例中有我們的數據專家參與這個項目的一段體會的分享,他在這個分享中也能夠感覺到一位專業志愿者在做公益項目中所能奉獻的不只是專長和能力,而且有它的一個潛在志愿服務熱情調動出來,讓他更好地在這個項目中發揮作用。
王鑫:我們很多時候一方面不知道企業的志愿者在做什么,我們平時宣傳出來的都是一些簡單的小的活動,其實從這個過程中我們能看到許多企業的志愿者是有意愿、有積極性,可以去參與專業的志愿者服務,這個過程也是希望我們在座的,包括各位看直播的朋友看到,不只是扶老太太過馬路,幫老太太做一根專業的拐杖,把無障礙設施做好等等許多專業的領域,我們的志愿者是有意愿,也可以積極參與的。
我還有最后兩個問題,企業的志愿者到底要不要去考慮他的激勵問題?比如說我們很多時候認為志愿者無私奉獻就可以了,你如果談這么多激勵會不會顯得非常功利?最后希望我們每位嘉賓能夠給IT公司企業專業志愿者服務下一個定義。我們每位嘉賓選其中一個問題來回答。
黃希彤:我講一下激勵的問題,剛才我聽到IBM介紹他們的模式,以前我們也有做過這樣的嘗試,我覺得還是蠻好的,就是說我們的激勵不是直接給你錢或者給你加薪,我是幫助你正在幫助的這個項目去做得更好,公司的激勵從這個角度體現,可能對最終你這個人的發展和你的成就感上面都會有更好的受益,而且不會顯得特別功利,比如說你去做志愿服務我給你錢,這個其實沒有多大問題,但是在國內的認知上面,大家心里會覺得我是不是拿了一些不該拿的東西。我覺得可以考慮采用這樣的一個方式。此外,現在我們在員工職級晉升的時候,除了介紹自己的KPI項目,同時會介紹我這個項目體現了一些社會責任感,做了一些有公益性質的事情。比如說有人會跟我說,我在我的項目里面還做了無障礙化,我不但幫助我們的產品成長了,我還幫助盲目可以和其他健全的用戶交流,像這樣的一些矩陣,我們會給予一定程度的認可,這是另一種形態的激勵,就是說你表現出來社會責任感,你用這些實踐來幫助這個社會的時候,我們也會相應地把它認同為一個更成功的項目、更有利的矩陣,從而在他的職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會給他一些正向的激勵。
黃愛民:關于激勵的問題,我的回答是,肯定要激勵。今天所有的企業在他的企業文化里頭都會有社會價值這一塊的內容,很多企業非常明確地提出企業要解決社會責任問題,所以一個好的企業就是一個社會企業,它要關注環境,關注社會價值,關注企業員工參與社會治理,這些都是它分內的事情。要強化這些好的行為,肯定要激勵。我們每年都要寫志愿服務藍皮書,我們都會提到這樣一個問題,我們一定要弱化物質激勵,最好不要以物質經理,以精神激勵為主,因為本身志愿服務是人的一種崇高的情懷、理想在里面,所以是以精神激勵為主。
張璋:我贊同兩位老師的說法。我回答一下第二個問題,就是怎么去定義的問題,結合微軟的使命,就是“予力”,予就是我們志愿服務的過程,我們去給予,給予我們的資源、時間、能力、技能、專業、專長等等,最終的目的是要把這個力量給他們,讓他們自己能夠有這個力量被賦予,去成就更多的事情,去成就一些不凡。比如說我們的志愿服務對象,哪怕是今天度過了很開心的一天,他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見識了一個新的事物,給予一個組織或者NGO組織予以資源或者是技術解決方案,讓他們能夠去成就更多的事情和公益項目,這就體現在予力這個詞中間,所以我用這個詞來概括我們的志愿服務。
何建華:激勵一定是需要的,我贊同黃老師講的,激勵不一定是物質的激勵,我們更贊同其它方面的激勵。以ABC的案例來講,如果你是一個好的志愿者,你在我們的咨詢項目里有全情的投入,有很多的產出的時候,我們有很多的激勵手段。ABC的內部組織架構分為項目團隊和管理團隊,項目團隊是針對我們的客戶的,管理團隊是針對志愿者的,如果當你的表現非常出色的時候,你可以有兩種選擇,你慢慢的可以從一個普通的咨詢顧問到一個項目經理,或者到項目總監,其實這個志愿者會慢慢發現,我的好的表現可以讓我參與到更好、更大的一些公益咨詢的項目里面去,更大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會讓自己的專長影響到更多的人群。如果他覺得項目有點枯燥,他有好的表現,我們也可以讓他進管理團隊。其實管理團隊對ABC來說也是更有價值的一塊,就像民國的很多文人,包括像魯迅先生這樣的,他們很多人放棄上戰場,去拿筆寫東西,我覺得好的志愿者也是可以用自己過去項目的經歷帶到管理團隊中,去激勵更多的志愿者,然后讓他們去發現更多的社會中的人性的光輝。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定義IT公司的企業志愿者在公益中的位置,我更多的定義他們是一個連接或者是更有效的能力的工具,比如說很多志愿者的平臺,包括一些公益的機構,更多的是人的連接,但是我覺得IT的專業志愿者可以幫我們實現信息的連接。
宋揚:說到激勵,其實我們公司的這幾層志愿服務體系,我們本身在申請一些志愿項目的時候,比如說我要申請國際企業志愿服務隊的項目,我以前的志愿服務經驗和志愿服務小時本身就是我能申請的前提,所以在這個志愿服務的過程中,這個激勵的機制和這個過程不是靠企業單方來鼓勵員工,其實是屬于員工這邊已經形成一種氛圍,他們是在爭取這樣的機會,這是一點。
還有一點,我覺得這個激勵,在IBM有一點反向,因為我們參與志愿服務的員工比較多,真正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對他們在感受上面,甚至在他的人生經歷上面所帶來的這樣的影響,反過來其實是影響和激勵了公司價值觀和企業文化的沉淀,這種激勵是對公司后來人和其他人的一種激勵。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坐在這兒的萬濤,他在IBM原來是屬于非常靈魂性的人物,他是我們志愿者協會的領導,我們志愿者協會是純民間的,所以這個領導力絕對是員工之間的領導力,是一呼百應甚至一呼千應的,他來做的這些志愿服務的項目在公司也是大家都非常支持的,這也是體現公司在文化上面,在志愿服務上面的一種態度和精神。另外一方面,我們也希望有這樣的領導者,他能夠把他的精神留下來以后,在我們公司內部形成一種薪火相傳,而這個激勵是內在的,可以激發我們自我激勵。
王鑫:這是我第一次推導的,通過員工做志愿者服務反過來推動公益機構的服務。我們今天聊了很多,我們也看到IT的公司和中介機構不斷地帶動這種資源的輸出,另外一方面我們也不斷地看到在公司的層面上,志愿者服務有這樣的激勵,許多IT的志愿者的定義是連接,我們希望公司內部除了員工自己原動力的參與之外,公司一定程度上認可員工的付出,也是一種方式。
- 1. 主持人開場發言
- 2. 聯盟發起方代表、騰訊志愿者協會理事長梁舉致辭
- 3. 恩派高級業務經理王鑫先生致辭
- 4.1 嘉賓演講—WABC創始人苗世明先生
- 4.2 嘉賓演講—微軟中國公益事務總監王嶺女士
- 4.3 嘉賓演講—IBM中國的服務捐贈項目宋揚女士
- 4.4 嘉賓演講—鷹眼益云創始人萬濤先生
- 4.5 嘉賓演講—騰訊區塊鏈產品負責秦青先生
- 4.6 嘉賓演講—京東公益產品經理趙丹女士
- 4.7 嘉賓演講—奧北環保創始人汪劍超先生
- 4.8 嘉賓演講—ABC美好社會咨詢社深圳負責人曾立維先生
- 4.9 嘉賓演講—恩派公益咨詢事業群CIO陳颋賢先生
- 5. 開發論壇—騰訊區塊鏈負責人秦青先生
- 6. 圓桌會談—IT企業專業志愿者發展論壇&IT與公益對話
- 7. 問答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