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出處:http://dbarobin.com/2014/06/21/the-chapter-three-of-my-university-periodic-history/
> 作者:溫國兵
# 程序員的奮斗史(三十九)大學斷代史(三)我和知乎邂逅
遙望2011年的某個惶惶歲月,那是我與知乎相識的日子。
排除知乎網站的內測用戶,我應該算得上第一批用戶。那時知乎網還未開放注冊,只能通過好友邀請注冊,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申請了好幾次,才擁有了知乎賬號。作為一個真實的問答社區,從近幾年的運營來看,知乎是成功的。雖然外界曾質疑知乎網站的盈利模式,但不可否認知乎是偉大的。
眾所周知,知乎的原型是國外的Quora。以前一直以為Quora是多么的神圣,直到今年注冊并使用后,才發覺知乎在用戶體驗上一點不遜色于Quora。好的網站當如知乎,簡潔美觀、操作簡便,每一個設計細節都為用戶著想。這讓我想到了喬布斯締造的神話。蘋果的產品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得益于驚艷簡潔的外觀、超酷的用戶體驗和強大的軟硬件支持。這一切又得歸功于喬布斯。喬布斯之所以成為喬布斯,和他的經歷息息相關。一是大學中所學的書法課,美輪美奐的線條后來成為了蘋果產品的設計靈感之一;二是早年接觸了印度的神秘主義思想,這就讓蘋果產品有一種神秘感,有一種禪宗的味道。再加上敏銳的商業嗅覺,一代天才橫空出世。大道至簡,設計產品也是。還記得第一次登錄知乎,瞬間被這清新簡潔的設計深深吸引。知乎從推出到現在,雖經歷改版,但幅度非常之小,不得不稱贊知乎的產品經理。正如知乎的Slogan:「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匯集眾人的疑惑和解惑,來認識整個世界。知乎很好地模擬了現實生活中的深層次問答,一個好的問題,接著是妙筆生花的回答。知乎重新定義了知識的分享和獲取途徑。
知乎上匯聚了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不管你從事什么行業,總能找到前輩的影子。你想從整體上對某個新知識有新的了解,知乎總能給你滿意的答復;你想獲得購物建議或者生活的零碎技巧,知乎總能給你中肯的回答。以前曾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句話,大意是每一個在知乎認真回答問題的人都是好男人或者好女人,不可否認,一大群認真的人造就了如今的知乎,想想他們答題的樣子都覺得可愛。他們可能在公車的顛簸中拿著手機一字一句地碼字;他們可能在酷熱難當的中午,手邊放著一壺清茶,任由鍵盤發出清脆美妙的聲音;他們可能在漆黑的深夜,萬籟寂靜,手捧一杯咖啡,任由思緒浮現。他們回答一個問題可能花了半個小時,可能一個小時,可能一天,可能一周,甚至一個月。如此嚴謹認真地對待每一個問題,怎能不心生敬畏?大量優質的內容無私奉獻給大家,怎能不令人欽佩?
后來知乎推出了移動設備上的APP,知乎和知乎日報。可以說我見證者知乎日報的成長,從最初發布的版本到現在一直在用。知乎日報的設計也在不斷地進步,如此為用戶著想,這樣的APP定會大受歡迎。知乎日報陪伴著我的每一天,一部分零碎時間用于閱讀知乎日報。優秀的排版、優質的內容、良好的用戶體驗,讓我成為知乎日報的深度依賴用戶。還記得在成都每天坐公車的日子,都有知乎日報的相伴。知乎日報提供了離線閱讀,是我使用最頻繁的功能,讓我省了不少流量。
目前我在知乎回答了近200個問題,編輯了1211次,獲得了500+贊同、200+感謝,關注者214人。如此拙績雖不敢和知乎大牛相比,但一路走來的分享和進步令人欣慰。我在知乎上的回答大半數都是關于數據庫的,現在每天平均能收到1個邀請。很多知友向我提的問題我都會認真對待,但我確實不了解或者超過能力范疇的問題,我會跳過。我的回答有一部分得到了知友的贊同,每收到1個贊同或者1個感謝,心里都洋溢著幸福的味道。每一次回答知友的問題,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收集數據,旁征博引,避免出現錯誤。還有知友在私信中向我請教問題、推薦工作等等。同時我也利用知乎私信向他人請教問題,受益頗多。正如一次談話中提及,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只要你去做了,盡己所能地幫助別人,終有一日會生根發芽,這就是所謂的「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現在依然記憶猶新的是「程浩」。關于誰是程浩,常年混跡知乎的人想必如雷貫耳。他在「你覺得自己牛逼在哪里?」這個問題上的回答號稱是知乎上贊同數最多的。讓我們一起回憶這句經典:「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隨口拿來夸耀的事跡,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他在「地獄在身后」文章中寫道:「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獄一定在身后」。沒有浩瀚的閱讀和深刻的思考,是很難寫出這樣的句子。這讓我想起尼采所說:「凡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強大」。浩瀚星辰,莽莽歲月,穿越過時間和空間,這句話之于程浩,是最好的印證。疾病讓他痛苦萬分,而他和命運進行抗爭的勇敢、堅強激勵著我們。生命之于程浩,是不幸的;程浩之于我們,是萬幸的。
如果某個青年有知乎賬號,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靠譜。就像博客可以為簡歷著色,知乎也可以為你的簡歷平添春色。我看到很多個人博客一般都會有三個網站的賬號,一是GitHub,二是新浪微博,最后一個就是知乎。可見,知乎現在越來越被認同。如果你愛好讀書,如果你努力尋求見識,知乎你值得擁有。
知乎陪伴著我的大部分大學生活,讓我的大學生活更有趣。知乎給我帶來全新世界,也同時讓我懂得很多。第一是如何進行優質的排版。如果你的排版做得比較好,別人對你的印象分就會高很多。優質的排版既是對讀者的尊重,也是自我高要求的體現;第二是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身處互聯網時代,想看原創內容越來越難,剽竊他人的成果越來越容易。如果我們都不尊重別人,別人怎么尊重你。我若在回答中采用了別人的觀點,都會放到引用內容里,并注明出處。第三是深刻懂得了好問題勝過好答案。怎樣提一個好問題往往比答好一個問題更重要。
本文講述了一個尋求見識的青年和知乎的故事。
未完待續。
- (一)淺談幾種主要編程語言
- (二)今天你跑步了嗎
- (三)談時間
- (四)興趣是第一驅動力
- (五)謙遜才是王道
- (六)我們是需要團隊合作精神的
- (七)溝通交流、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 (八)懶人造就方法
- (九)分享是種美德
- (十)談項目管理
- (十一)我們是群居動物
- (十二)談信念
- (十三)我為什么不考研
- (十四)談態度
- (十五)談性格
- (十六)談習慣
- (十七)父母
- (十八)人活著,只是一種態度
- (十九)因為愛情
- (二十)沉思錄(一)關于博客和思想
- (二十一)我們的大學觀
- (二十二)《中國合伙人》聯想錄
- (二十三)做自己 最真實
- (二十四)寫在大三結束之際
- (二十五)情緒與生活
- (二十六)迷失的朋友
- (二十七)談談英語學習
- (二十八)寒門再難出貴子?
- (二十九)分享我的時間管理-半小時管理法
- (三十)近期微信公眾平臺更新文章集錦
- (三十一)人在囧途之應聘篇(一)
- (三十二)人在囧途之應聘篇(二)
- (三十三)人在囧途之應聘篇(三)
- (三十四)人在囧途之應聘篇(四)
- (三十五)人在囧途之應聘篇(五)
- (三十六)人在囧途之應聘篇(六)第一季終結篇
- (三十七)大學斷代史(一)開篇
- (三十八)大學斷代史(二)我與數據庫的故事
- (三十九)大學斷代史(三)我和知乎邂逅
- (四十)大學斷代史(四)我與博客
- (四十一)大學斷代史(五)我的娛樂方式
- (四十二)大學斷代史(六)我與圖書館
- (四十三)大學斷代史(七)在實驗室的日子與我的學業
- (四十四)大學斷代史(八)大學的友誼
- (四十五)大學斷代史(九)獨自南下的歲月
- (四十六)大學斷代史(十)給學弟學妹們的忠告-終結篇
- (四十七)工作三個月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