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出處:http://dbarobin.com/2014/06/24/the-chapter-four-of-my-university-periodic-history/
> 作者:溫國兵
# 程序員的奮斗史(四十)大學斷代史(四)我與博客
身處IT行業,博客也好,知識管理工具也罷,明智的IT從業者總有一個良好的習慣,那就是通過博客或者知識管理工具形成自己的知識庫。
大一的學習過程中,每天都會利用Google檢索大量的資料。我發現很多排在前面的搜索結果都是來源與博客,比如CSDN、博客園、51CTO等等,當然還有很多獨立博客。仰望著各樽大牛,萌發了創建博客的念頭。2011年5月,在幾個博客之間做了權衡取舍后,最后還是選擇了CSDN。
2011年8月,正是大一暑假,整天都是無止境的視頻學習。在實驗室的同時開始發表博文。由于學習Java Web,所以最初的文章都是與Java Web有關的。起初的文章質量較低,但實用性強。后來的文章就比較多樣化了。涉及C++、MFC、Linux、MySQL、Oracle等等。從環境配置,到代碼解析,到問題解決方案,再到操作技巧,至今已經積累了600+原創文章。從2011年8月到如今的2014年6月,除了2011年9月沒發表文章外,其余自然月都有發表原創文章。如今取得的丁點成績令人頗感欣慰。其中創建的博文專欄「程序員的奮斗史」受到較廣泛的關注,在展現自己的經歷的同時給網友帶來了丁點啟發,筆者認為這正是此專欄可圈可點之處。大學四年下來,和同學相比,我恐怕是最“話嘮”的人,這和我在空間、朋友圈保持一貫的沉默恰恰相反。我喜歡寫作,享受文字帶來的那份寧靜。
堅持寫博文不乏倦怠之時,很多文章受到網友的批評也讓我得到更多的反思。得到負面的反饋,聽到打擊的聲音,在寫博文的過程中再正常不過。有時我在想,如果一個人連如此的承受能力都沒有,難成大事也。所以,對于批評,我都會理性的對待,并反思自己。
在CSDN網站上,我收到了很多來自網友的私信。有向我請教問題的,有索要源碼的,有約稿出書的。向我請教問題的,認真回答;索要源碼的,看情況給;約稿出書的,暫未答應。當然,我也向一些前輩請教問題,比如關于某個技術點的,關于如何提高博客質量的。其中非常感謝倍受尊敬的[李智勇](http://blog.csdn.net/leezy_2000)前輩給我的建議:如下:「我花了些時間把你的博客讀了一下,其中《程序員的奮斗史》全都讀了,其他部分是挑了些章節讀的。通過這次閱讀,我“看”到了一個積極思考,積極面對生活的年輕人。 這真的很好,希望你能堅持,并能堅持寫出自己的書來。 雖然純技術細節類的文章不太會吸引眼球—這是軟件開發知識急速膨脹后的必然結果,但這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此外提一點小建議,由于當下軟件相關的知識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如果能夠讓自己的關注點聚焦,并挖掘到一定深度,可能會比面上擴的過廣對成長有利,當然這個焦點太小也不太行。比如:如果你對LAMP感興趣,那不妨在這個上深造,怎么個深造法從功利的角度看也許可以參照國內公司對畢業生的要求。為什么說這個呢?是因為我發現你的涉獵范圍有點廣。而我個人一向感覺,人生的成長符合反木桶原理,即最長的一塊板,決定人生價值」。誠然,我的涉獵范圍確實比較廣,但在現在的社會很難成為某個領域的翹楚,這也是我需要思考的地方。
寫博文讓我最倍感欣慰的是結實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其中最要好的,當屬[](http://blog.csdn.net/dba_waterbin)林水彬。平時的結識中,深刻地感受到水彬兄是一個真誠、樂于助人、技術情商智商高我好幾個層次的人。我在和別人的交流中也多次談到水彬兄的技術層次比我高幾個層次,這是不爭的事實。我相信今后他將是數據庫行業一顆璀璨的明星。人生認識人容易,得一知己難。在志同道合的路上,互幫互助,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除了CSDN博客,我還維護著博客園和51CTO。51CTO現已是推薦博客,博客園已經停止更新。個人感覺博客園的用戶體驗強過CSDN博客,51CTO博客在很多方面也是勝于CSDN博客。至于為什么現在還堅持CSDN博客,大抵是一種習慣罷了。此外,我還基于WordPress在百度云上搭建了一個博客,現在已經沒用了。個人評價自己就是一個博客控,總想在什么地方寫點東西心里才舒服。在網上看到一些獨立博客,才發覺博客還可以做得這么新穎,這么美觀。

2014年3月10日,這是我成為CSDN博客專家的日子。在我成為CSDN博客專家之后,博客訪問量、粉絲數暴增,讓我惶恐不安,于是我寫了一篇文章。說說幾個現象及我的思考。
第一個現象是有人找我購買或者交換博客友情鏈接,購買友情鏈接也就是在我的博客添加他們網站的鏈接,然后付費給我。這兩者都被我無情地拒絕了,我的博客是一個分享的地方,應該給讀者一片純凈的樂園,而不是成為烏煙瘴氣之地,更不想讓博客成為賺錢機器。第二個現象是現實生活中認識我的人關注了我,然后私信我確認身份。這點確實夠逗,只要是閱讀過我的博客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我究竟是誰了。我們習慣了索取,卻忘記了自我探索。第三個現象是激發了一大批讀者加入寫博客的陣營,我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于我而言,確實好事。瞻仰大牛后,心想我也要向這些大牛學習,讓自己在分享中成長,這就是我開通博客的初衷。我不知道現在那些加入博客陣營的讀者動機是何,跟風的大多數,我不希望他們是其中之一。
說完幾個現象,下面說下我的思考。第一個思考是關于博客質量的。在我成為博客專家之后,當時甚是歡喜,靜下心來欣喜之情卻拋向九霄云外。水彬兄給予我肯定和祝賀,我對他的回復是:「感到原本無形勝似有形的壓力」。博客專家一方面是對我以前博文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對自己的更高要求。以后我的文章在于質量而不是數量,老是發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文章對自己提升也很小。誠然,我的大多數文章技術含量都是不高的,這也是為什么我時隔差不多三年才成為專家的原因。博客專家只是一個榮譽稱號,在這個稱號的背后還有很多有價值的探討,并且自己發的文章也要對得起這個稱號,不然對讀者不負責,也是對自己前進的阻塞。要寫好一篇博文花個數把星期是很正常的,博文的考究、資料的參閱、文章的排版、嚴謹的測試、流暢的文筆,很多因素需要考慮。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力求精進,追求卓越。第二個思考是關于是否獨立建站的。誠然CSDN博客還有很多問題,以前向客服反映問題不是一兩次。但是依托CSDN的大平臺可以結實很多志同道合之士,這一點是獨立博客無法比擬的。獨立博客固然好,很有歸屬感,基本上沒有什么束縛,很多心得感悟也可以肆無忌憚地發表。至于是否獨立建站,目前的想法是暫時依附CSDN,等時機成熟之時再行之。第三個思考是關于讀書的。以前有篇文章叫做[《程序員的奮斗史(二十)沉思錄(一)關于博客和思想》](http://dbarobin.com/2013/05/31/regarding-blog-and-ideology/),主要講得就是讀書。我們常說道沒時間讀書,但真正的原因不是沒時間,而是肯不肯。我們中的大多數由于應試教育的禍害,已經喪失了繼續學習的樂趣和動力,有幸我不是其中之一。越往前發展,越能感到自己在很多方面有欠缺,唯有通過看書才能彌補大部分缺陷。
三個現象,三個思考,以此來激勵自己。從2011年05月26日開通博客以來,原創了大量的文章,其中的艱辛只有自己才知道。為了寫博文,常常花大片的休息時間。我想其中的努力是值得的,原因有三,一是自己確實在分享中得到很大地成長,知識面也拓寬了很多;二是結實了很多友人,他們在我的決策上給予我很有建樹的建議;三是幫助了很多讀者,或多或少地為他們解答了疑惑。劉未鵬在「[為什么你應該(從現在開始就)寫博客](http://mindhacks.cn/2009/02/15/why-you-should-start-blogging-now/)」一文中提到:「用博客的形式來記錄下你有價值的思考,會帶來很多好處,卻沒有任何明顯的壞處」。
如果說我比同齡人多了點什么,筆者認為就是堅持。常年累月的正確堅持定會讓你在可預見的未來大放光芒。閱讀和書寫,讓我成為了今天的我。**希望大家能從閱讀和書寫中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
未完待續。
- (一)淺談幾種主要編程語言
- (二)今天你跑步了嗎
- (三)談時間
- (四)興趣是第一驅動力
- (五)謙遜才是王道
- (六)我們是需要團隊合作精神的
- (七)溝通交流、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 (八)懶人造就方法
- (九)分享是種美德
- (十)談項目管理
- (十一)我們是群居動物
- (十二)談信念
- (十三)我為什么不考研
- (十四)談態度
- (十五)談性格
- (十六)談習慣
- (十七)父母
- (十八)人活著,只是一種態度
- (十九)因為愛情
- (二十)沉思錄(一)關于博客和思想
- (二十一)我們的大學觀
- (二十二)《中國合伙人》聯想錄
- (二十三)做自己 最真實
- (二十四)寫在大三結束之際
- (二十五)情緒與生活
- (二十六)迷失的朋友
- (二十七)談談英語學習
- (二十八)寒門再難出貴子?
- (二十九)分享我的時間管理-半小時管理法
- (三十)近期微信公眾平臺更新文章集錦
- (三十一)人在囧途之應聘篇(一)
- (三十二)人在囧途之應聘篇(二)
- (三十三)人在囧途之應聘篇(三)
- (三十四)人在囧途之應聘篇(四)
- (三十五)人在囧途之應聘篇(五)
- (三十六)人在囧途之應聘篇(六)第一季終結篇
- (三十七)大學斷代史(一)開篇
- (三十八)大學斷代史(二)我與數據庫的故事
- (三十九)大學斷代史(三)我和知乎邂逅
- (四十)大學斷代史(四)我與博客
- (四十一)大學斷代史(五)我的娛樂方式
- (四十二)大學斷代史(六)我與圖書館
- (四十三)大學斷代史(七)在實驗室的日子與我的學業
- (四十四)大學斷代史(八)大學的友誼
- (四十五)大學斷代史(九)獨自南下的歲月
- (四十六)大學斷代史(十)給學弟學妹們的忠告-終結篇
- (四十七)工作三個月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