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出處:http://dbarobin.com/2014/06/29/the-chapter-five-of-my-university-periodic-history/
> 作者:溫國兵
# 程序員的奮斗史(四十一)大學斷代史(五)我的娛樂方式
忙碌的大學生活總要有屬于自己的娛樂方式,琴棋書畫也好,游戲運動也罷。
上大學開通了人人網、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再到后來的微信、陌陌、來往、易信、米聊、Line、WhatsAPP,加上最開始的QQ、QQ空間、朋友網,太多的SNS使我不得不放棄其中的一些。現在,微信成為我現在使用最頻繁的SNS應用,偶爾登下新浪微博,棄用其他提及的所有SNS網站或者應用。常說人生而孤獨,我們渴望與他人的結交,迫不及待的渴望與他人的世界產生交集。使用SNS的原因,大抵有如下幾個:打發時間、內心空虛、搪塞孤獨、找到趣味相投之人。什么吃飯前發微博,什么事情都曬一曬,轉發各種無聊段子、各類營銷廣告、不轉不是中國人之流等等,如此等等,實乃無趣。以前會在QQ空間更新下狀態,后來棄用了。有了智能機到前段時間,會在微信朋友圈更新下,現在已經停止了,以后也不打算再用了。我們知道的越多,就會越沉默。越沉默不一定會越孤獨,即使孤獨,也能找到很多需要去做的事情。強大的內心不需要那么多庸人自擾。
上大學以來,我的娛樂方式不外乎運動、出去走走、看電影、寫作。運動包括了跑步、羽毛球、籃球。不過從大二開始籃球打得比較少了。以前在一篇文章中寫到跑步,我是喜歡跑步的,還記得春上村樹的作品《當我跑步時我在談些什么》,其中提到關于生命的思考:「轉過彎道時,有時覺得他們好像呼著白氣,正從對面默默跑將過來。經受了那般苛酷訓練的他們,胸懷的希望、夢想和計劃,究竟都消失到了哪里呢?人的思緒也會伴隨著肉體的死亡,草草消逝無蹤么?」。我也有類似的習慣,就是在跑步的同時思考很多。跑步給我帶來很多,從起點到終點,只有不斷前行,不斷沖刺。是的,對于一個IT行業的學徒,身體是至關重要的。現在的我還保持著每天鍛煉的習慣,時長不定。至于出去走走,我是非常喜歡的。不一定要走多遠,也不一定要有人陪伴。看著車水馬龍的街道,觀察浮世中的人們;眺望遠方的明星,瞻仰落日余暉;沐浴鳥語花香,感慨一歲枯榮;欣賞美麗杏葉,展望路的遠方……有句話如是說:讀書和旅行,靈魂和身體總有一條在路上。旅行不一定要走多遠,就像擔水挑柴皆能悟道。

我是不喜歡玩游戲的,大學貌似只玩過極品飛車。誠然,極品飛車做得非常棒,現在的我還有意愿去玩下。每次畢業季就是失業季,大量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然后很奇怪的是,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畢業生又經常抱怨找不到工作。刨根問底,不過就是大學生掌握的技能和企業需要的嚴重脫軌,何況很多大學生連學校的課程都沒掌握。至于為什么沒有好好學,我想大抵是太放縱,不能管住自己。放縱的方式,游戲功不可沒。魔獸世界、地下城與勇士、多塔、CF……一連串熟悉的名字從腦海里浮現。班上很多同學熬夜玩游戲,甚至通宵。在考試前夕仍然每天沉浸在無止境的游戲中,通宵達旦,云煙霧繞,異味紛擾,在一片狼藉中盡情釋放,時不時嘴里發出咒罵。我在想這是在世間活著,未必,應該是地獄。我經常發出這樣的感慨,上天給你一個健康無比的身體,你卻用他來熬夜玩游戲。是這樣的,至于太容易得到的,我們往往都不珍惜。每天沉浸在虛擬的世界里的后果,大家可想而知,一學期掛無數,如此惡性循環。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或許他們會比我們發展得好。適當的玩游戲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但如果太放縱自己,將會一步步走向墮落的深淵。我記得有一個經濟學家說過,一個玩游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縱觀現在游戲的發展,不管是手游,還是網游、頁游,都是非常炙手可熱的。公交車上,電腦旁邊,只要有手機和電腦的地方,就一定有人在玩游戲。而且我觀察過,公交車上10個人玩手機,9個都人都在玩游戲,剩下的1個,要么看視頻,要么聽音樂,很少看到看電子書的。至于那些在做游戲的公司,不知道是不是害了祖國的花朵。
前面提到我的娛樂方式還有看電影。我是比較喜歡看電影的,但我看絕對是看經典電影,或者好電影。人生苦短,何必在無聊的電影上浪費時間。對于連續劇,我是深惡痛絕,一個事情要扯一集的安排實在讓我受不了。經典電影的啟蒙還得從高中說起,那時我們每周日下午不上課,也不上自習,班主任利用這個時間為我們放映了很多經典電影,比如泰坦尼克號、第一滴血的那幾部、美麗心靈、真實的謊言、勇敢的心、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當幸福來敲門等等,一堆人圍著一塊大大的屏幕,磕著瓜子,在漆黑的只看到屏幕亮光的氛圍下享受視覺的體驗和心靈的拷問。后來到了大學,基本上是獨享好電影,或者和幾個好友一起去電影院看電影。獨享的電影大多是同學推薦的,還有一部分是自己找的。看了很多韓國和日本的電影,讓我改變了對日韓電影的印象,并且對他們的電影心生敬畏。最讓我感慨的就是日本導演拍的《入殮師》,不正是體驗了日本的手工藝精神。當對找工作迷茫,或者是對當下從事的工作不喜歡,不妨看下這部電影,相信會得到很多啟發。看完好電影,我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寫影評或者感受。這樣會更深刻的懂得電影想反映的主題。至于去電影院看電影,大學才有的。對于我這個鄉巴佬,以前都沒去電影院享受過。我去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是3D版的泰坦尼克號,電影票都是贈票,只花了20塊錢買了一個紙質的3D眼鏡。看完電影后,別提多興奮。至于找電影,豆瓣網確實是不錯的地方,但更靠譜的就是有品位、趣味相投的同學推薦的電影。豆瓣網是一個文藝網站,上面寫的很多影評還是頗具參考意義。電影中經典的臺詞往往讓我大為感嘆,比如《阿甘正傳》里的,「Life was like a box of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再比如《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It eluded us then,but that’sno matter to-morrow we will run faster, stretch out our arms farther…and onefine morning. So we beat on,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nto the past」。每一部電影給我帶來的東西都不一樣,比如《當幸福來敲門》讓我懂得面對逆境時保持樂觀,比如《阿甘正傳》帶給我人性的可貴、執著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比如《地心引力》帶給我視覺的震撼……喜歡看電影,我想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
最后一種娛樂方式就是寫作。我是喜歡寫點東西的。我不太善于用語言表達,更偏向用文字來表達自己。我想上天都是公平的,你在某方面缺失的,定會在另一方面彌補。當寫玩一篇文章,得到別人的贊美,那喜悅之情難以用語言來表達。我維護著一個公眾賬號,從來不會因取悅讀者而寫自己不想寫的文章。我就是我,不會因他人的意見左右而改變。倘若字里行間能給讀者帶去丁點你想要的,那定是我最大的欣慰。
本篇文章輕描淡寫的描述了我的娛樂方式,不管是SNS、游戲、出去走走,還是看電影、寫作,**我都希望我做的事情有那么一點意義。**
未完待續。
- (一)淺談幾種主要編程語言
- (二)今天你跑步了嗎
- (三)談時間
- (四)興趣是第一驅動力
- (五)謙遜才是王道
- (六)我們是需要團隊合作精神的
- (七)溝通交流、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 (八)懶人造就方法
- (九)分享是種美德
- (十)談項目管理
- (十一)我們是群居動物
- (十二)談信念
- (十三)我為什么不考研
- (十四)談態度
- (十五)談性格
- (十六)談習慣
- (十七)父母
- (十八)人活著,只是一種態度
- (十九)因為愛情
- (二十)沉思錄(一)關于博客和思想
- (二十一)我們的大學觀
- (二十二)《中國合伙人》聯想錄
- (二十三)做自己 最真實
- (二十四)寫在大三結束之際
- (二十五)情緒與生活
- (二十六)迷失的朋友
- (二十七)談談英語學習
- (二十八)寒門再難出貴子?
- (二十九)分享我的時間管理-半小時管理法
- (三十)近期微信公眾平臺更新文章集錦
- (三十一)人在囧途之應聘篇(一)
- (三十二)人在囧途之應聘篇(二)
- (三十三)人在囧途之應聘篇(三)
- (三十四)人在囧途之應聘篇(四)
- (三十五)人在囧途之應聘篇(五)
- (三十六)人在囧途之應聘篇(六)第一季終結篇
- (三十七)大學斷代史(一)開篇
- (三十八)大學斷代史(二)我與數據庫的故事
- (三十九)大學斷代史(三)我和知乎邂逅
- (四十)大學斷代史(四)我與博客
- (四十一)大學斷代史(五)我的娛樂方式
- (四十二)大學斷代史(六)我與圖書館
- (四十三)大學斷代史(七)在實驗室的日子與我的學業
- (四十四)大學斷代史(八)大學的友誼
- (四十五)大學斷代史(九)獨自南下的歲月
- (四十六)大學斷代史(十)給學弟學妹們的忠告-終結篇
- (四十七)工作三個月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