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里學習的測量
進入三年級,我們學習的第一節課就是對物理的測量。在書本里,我們學習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幾個長度單位。
在課后習題里,涉及了長度單位的轉換。我們知道,長度單位的轉換關系是這樣的:
```
1千米=1000米
1米 = 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
根據公式,我們可以把一個單位的長度轉換為另外一個單位的長度。
## 為什么容易錯
真正做作業的時候我們發現,轉換的時候沒有這么簡單啊。面對長度轉換,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
對于大人們,*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這些進制的轉換是天經地義的,這些數字轉化已經進入潛意識里面了。可是對孩子來說,每次轉換都是一個完整的邏輯推理,如果沒有完整的過程推導,那算錯就是很大概率的事情了。
## 該怎么做
那長度換算究竟該怎么做呢?我們拿個具體的習題來推導一下完整的計算過程。
習題:`25千米=__米`
推導過程:
1. 我們已知:長度、長度單位、目標長度單位,要求出目標長度
2. 根據長度單位、目標長度單位比較得知,長度單位大于目標長度單位,所以,我們的長度要向左移動來計算出目標長度
3. 千米和米之間還間隔了我們不常用的*百米、十米*。因此,我們把25向左移動三位,變為:250、2500、25000
4. 經過三次向左移動,到達米的位置,因此,我們得出的25000就是目標長度。
這四步還僅僅是向左移動的過程,孩子還需要推導出向右移動的過程,是不是確實很復雜?
## 我們用Scratch做一個長度轉換器吧
為了讓孩子能完整的記住這個過程,下面我們和孩子一起用Scratch來演繹一遍長度的轉換。
先看一下整體效果吧:

我們先來畫一下流程圖:

下面我們在Scratch中實現這個流程圖。
1. 首先,我們定義幾個變量:長度、長度單位;目標長度、目標長度單位
2. 我們定義一個列表變量,按順序存儲:*毫米、厘米、分米、米、十米、百米、千米*

3. 接受用戶輸入:長度、長度單位、目標長度單位,把他們分別指定到:長度、長度單位、目標長度單位上。

4. 判斷長度單位和目標長度單位的大小,做乘10和除10

5. 顯示計算結果。
## 總結
數學其實很有趣,就像探險一樣,我們要找到通往目標正確的路,把路記熟,每個人都能得100分!
**阿達老師-孩子身邊的編程專家**
*完整課程請關注阿達老師,主頁里有完整的課程目錄和觀看地址*
- 空白目錄
- 8.21 做自媒體我學到了什么
- scratch技巧分享系列-調試技巧
- 8.23 論scratch的缺陷
- 9.4 孩子為什么要學編程
- 9.4 好榜樣
- 9.12 python a-z
- 開發網頁很難嗎?
- 9.14 用python識別微表情
- 9.14 todo,給孩子搭建一個自己的網站吧
- 9.16 scratch模擬臺風
- 9.17 python好文分享-列表詳解
- 9.17 臺風怎么形成的,阿達老師做給你
- 9.18 阿達老師科學課-什么是生物
- 9.18 進位加法怎么做?阿達老師用Scratch教給你
- 9.19 樹葉為什么會變黃?和阿達老師一起看下
- 9.19 用Scratch做100以內的減法
- 9.19 小草和山羊的斗智斗勇
- 9.19習大大主持開幕的人工智能大會講了啥
- 9.24 中秋節的月亮為什么那么圓
- 9.27 編程還可以寫歌?你沒看錯
- 10.10
- 10.11 用編程玩物理-什么是引力
- 10.16 jupyter使用
- 10.17 什么是火
- 1024 長度換算
- 你會疊飛機嗎
- 和孩子們一起做繪本-沙漠版小紅帽
- 一分鐘學編程系列-下雪啦
- 一分鐘學編程系列-光合作用
- 一分鐘學編程系列-掛滿禮物的圣誕樹
- 一分鐘學編程系列-太陽系里的星球(一)
- 一分鐘學編程系列-太陽系里的星球(二)
- 為什么學生不喜歡上學(二)-事實性知識的重要性
- 為什么學生不喜歡上學(三)-為什么學生能記住電視里的所有細節, 卻記不住我們告訴他的任何知識?
- 為什么學生不喜歡上學(四)- 抽象概念為什么這么難
- 一分鐘學編程計劃-圣誕節的禮物派對
- 一分鐘學編程系列-火星營救(一)
- 為什么孩子不喜歡上學(五)- 題海戰術有用嗎
- 為什么孩子不喜歡上學(六)- 思考的秘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