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perMemo 中漸進閱讀的意義
> 譯者:[葉峻峣](https://www.zhihu.com/people/L.M.Sherlock)
## 目錄
[TOC=2,5]
## 第一部分
在[第一篇文章](./2450560)中,我已經在「理解 SuperMemo 的漸進閱讀」中簡單介紹了漸進閱讀。本篇文章旨在對漸進閱讀(簡稱 IR)進行擴展和闡述。
### 快速術語回顧
SRS = 間隔重復軟件
SM = [super-memo.com](https://super-memo.com) 的 SuperMemo;而不是 [supermemo.com](https://supermemo.com) 的課程、移動應用、應用。它們是不同的。
SuperMemo 中的項目 = [Anki](https://apps.ankiweb.net/)中的卡片;IR = 漸進閱讀。
### 在您繼續閱讀之前
無論我把解釋 IR 的意義做得多好,在你嘗試之前,你可能還是不會有真正的把握。試一試,給它幾個星期的時間吧。SM 15 是免費的。你可以在[這里](https://supermemopedia.com/wiki/SuperMemo_15_Freeware)下載.
我給你的建議是,你就試試 IR,自己看看它的好處。
以下視頻據說是 SuperMemo 的創造者 Woz 做的:
[用漸進閱讀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https://youtu.be/XRuLV2_A3Ts)
[漸進閱讀:維基百科中的營養學(SuperMemo 17)](https://youtu.be/DoQoeK53bP8)
### 介紹
你想學習新的東西,你想記住你學到的東西。SuperMemo 提供了學習和記憶的完美工具。
學習新的東西:通過漸進閱讀
記住你所學的知識:通過間隔檢索練習(問答/填空)
> 來自《[自我調節的學習:信念、技巧和幻想](https://www.excaliburtsa.org.uk/wp-content/uploads/2017/11/Self-regulated-learning-Bjork.pdf)》:
> 建立持久和靈活的信息獲取方式是一個關于
> A. 實現有意義的編碼
> B. 鍛煉檢索過程
> 的問題
間隔檢索練習只是有效和高效學習的一半。無論算法的效率如何,Anki 都能完美地做到。另一半是漸進閱讀。IR 可以極大地幫助實現有意義的編碼。這是 Anki 無法模仿和替代的。我知道這可能是一句不公正的話,因為 Anki 可能從來沒有打算幫助學習新事物。
不管怎樣,學習和記憶是密不可分的。一般來說,如果你沒有學過,你就記不住;如果你沒有學過,你就沒有東西可記。在學習和記憶之間劃清界限是沒有用的。
### 我與漸進閱讀的第一次失敗邂逅
當我還在使用 Anki 的時候,我記得我曾嘗試過[漸進閱讀的插件](https://ankiweb.net/shared/info/935264945)
我上網搜索了漸進閱讀。果然不出所料,結果大多來自官網。這些文章冗長而技術性強。似乎沒有什么是用戶寫的。
結果呢?我還是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我只知道有一些 SM 的用戶在吹捧和大肆宣傳 IR 的好處,而我卻不知道為什么。
事情的結果很有趣:現在我是那些會說「沒有IR我就活不下去」的 SM 死忠用戶之一。
:-: 
> 來自[這篇博文](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331232356/http%3A//www.jeenyus.net%3A80/supermemo/incremental.html):
>
> 我使用漸進閱讀功能來閱讀冗長、復雜的文檔,它比我試過的任何其他方法都要好。 (作為數學博士,我肯定研究過我的那份文檔!) 它迫使你仔細閱讀重要的部分——但仍然通過幫助你忽略不那么重要的部分來節省你的時間。我對它的推薦力度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我愿意用我的左手去買一個支持漸進閱讀的 Palm 應用程序!
該死的。我不敢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人像我之前寫的郵件一樣,打了個類似的比方。
:-: 
### 我對漸進閱讀的解讀
我的理解是,漸進閱讀 = 間隔閱讀。
并不是指同一個「時間點」,而是指同一個「時間段」。
間隔重復是提高記憶力和理解力的關鍵之一。一般來說,凡事有了間隔重復,效果會更好。
例如,我在讀一篇關于[淺層加工與深層加工](https://www.psych.utoronto.ca/Neuropsychologylab/PDF/Depth%2520of%2520processing%2C%2520retrieval%2520cues%2C%2520and.pdf)的論文。
~~~text
第1段:介紹深度加工(一般定義,關鍵詞,基本觀點)。
?
第2段:實驗A
?
第3段:實驗B
?
第4段:影響
?
第5段:結論
~~~
在 IR 過程中,我首先閱讀第 1 段。我摘錄重要的句子(關鍵詞和定義、觀點),把它們做成填空卡片,然后我停下來。
然后,第二天(任意),SM 會把文章中的填空卡片呈現給我。我會做復習的工作。
然后,幾天后(同樣是任意),SM 會再次給我看這篇文章,我將像處理第 1 段一樣,繼續處理第 2 段(摘錄、制作問答/填空)。
### 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如果你對「深度加工」這個概念完全陌生,那么一次性讀完整篇論文是非常不可取的。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因為你還沒有掌握基本的思想。當你在讀到第 2 段和第 3 段的實驗時,你可能并不明白為什么要用那種特殊的方式來做,因此,很多東西對你來說并沒有什么意義。影響和結論也是一樣的:當你還在摸索深度處理的基本思路時,你怎么能理解影響呢?
### 類比:建造一個城市,拼圖和樂高汽車
你應該先打好基礎,再進行進一步的加工。
在 SuperMemo 中,這個比喻是[拼圖](https://zhuanlan.zhihu.com/p/271646965):
> 為了建立一個好的世界模型,我們需要把一些小的知識碎片組裝成一個連貫的結構。
你不能把一個碎片放在其他關鍵碎片之前。這就像你不先學代數就不能學微積分一樣。
在《[A Mind for Number](https://www.amazon.com/gp/product/039916524X/ref%3Das_li_tl%3Fie%3DUTF8%26camp%3D1789%26creative%3D9325%26creativeASIN%3D039916524X%26linkCode%3Das2%26tag%3Dhnous927-20%26linkId%3D4d88fb20ef468bf8823869ef96180899)》中 ,比喻的也是,建造拼圖:
:-: 
> 當你第一次看到一個全新的科學或數學概念時,有時并沒有太多意義,就像上面左邊的拼圖片所示。僅僅記住一個事實(中間),而不理解或上下文,并不能幫助你理解到底發生了什么,或者這個概念如何與你正在學習的其他概念結合在一起——請注意,這塊拼圖上沒有互鎖的拼圖邊緣,以幫助你融入其他碎片。分塊(右)是一種心理上的飛躍,它幫助你通過意義將信息碎片聯合在一起。新的邏輯整體讓分塊更容易記憶,也讓你更容易將分塊融入到你所學的大畫面中。
附注:閱讀課程之間的間隔就是書中所說的「放松模式」。你要讓概念和知識在腦海里醞釀。
在《[Make It Stick](https://www.amazon.com/Make-Stick-Science-Successful-Learning/dp/0674729013)》這本書中,比喻的是建造一座城市:
> 結構建設的理論與樂高積木搭建的村莊有相似之處。假設你正在學習一門新學科的調查課程。你從一本充滿思想的教科書開始,你開始建立一個連貫的心理模型,以了解它們所包含的知識。在我們的樂高比喻中,你從一個裝滿樂高碎片的盒子開始,你開始建造盒子封面上所畫的小鎮。你把碎片傾倒出來,然后把它們分門別類地堆在一起。
>
> 首先,你鋪設出街道和人行道,定義出城市的周邊和城市內的不同地方。然后,你把剩下的碎片按照它們構成的元素進行分類:公寓樓、學校、醫院、體育場、商場、消防站。這些元素就像課本中的一個中心思想,隨著增加的碎片扣在一起,每個元素都有了更多的形狀和細微差別。這些中心思想共同構成了村莊的大結構。
>
> 現在假設你的哥哥以前用過這套樂高,并把另一套樂高的一些碎片倒進了盒子里。當你找到這些碎片時,有些可能與你的積木不相配,你可以把它們當作無關緊要的東西放在一邊。或者你可能會發現,有些新的碎片可以用來形成現有積木的子結構,使其更有深度和清晰度(門廊、天井和后甲板作為公寓的子結構;路燈、消防栓和林蔭樹作為街道的子結構)。你很高興地把這些作品添加到你的村莊中,盡管最初的布景設計者并沒有計劃到這種事情。
>
> 更簡單的比喻可能是一個朋友想給你講一個她認識的這個四歲男孩的罕見故事。她提到母親是誰,他們是如何在書友會上成為朋友的,最后提到母親在男孩生日的早上,巧合地給她的花園送來了一大堆肥料——母親是個不可思議的園丁,她的茄子在縣集市上拿了個獎杯,讓她接受了早間電臺的采訪,她的肥料來自你們教堂里那個養克萊德代爾馬的寡婦,她的兒子嫁給了--等等等等。你的朋友*不能從紛繁的不相關聯的暴風雪中篩選出主要觀點*,聽眾也就失去了故事的意義。故事,也是結構。
你需要「確定基礎概念及其關鍵的構件,并根據新信息是對大結構和自己的知識有所補充,還是無關緊要,可以放在一邊,來進行分類」。這也說明了學習是高度個人化的。對于同一件事(類比、解釋、故事等),我不能保證幫助我理解的東西也能幫助你理解。
### 漸進閱讀的知識結構構建
我的比喻是建造一輛樂高汽車。我認為這樣的類比對解釋 IR 是有幫助的。這些類比(城市、拼圖、汽車)在根本上是等同的(知識結構構建)。
:-: 
根據[表述知識的 20 條規則](./2454059),你應該建立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通過 IR,你在組裝整車之前,要先構建部件(車輪、車架、發動機、座椅)。構建部件是你對文章的基本理解:關鍵詞、定義和一些已經在腦海中的例子。它們的作用是幫助你理解主旨和大局。準備好了這些部件,你就可以更輕松地組裝汽車了。
:-: 
回到上面的例子,當我第一次處理第1段時,我了解了定義和關鍵詞。在進行后續段落之前,了解它們對理解有極大的幫助。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已經對整篇文章有了基本的了解,所以我不用再去思考定義、關鍵詞等的含義(即浪費工作記憶),我可以集中精力去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我可以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目標知識如何。如何用實驗(第2段和第3段)來顯示深層處理比淺層處理的優越性。這種高階思維只有在我不是還在為基礎知識苦惱的時候才能發生。
一般來說,傳統的閱讀,你會從頭到尾讀完整篇文章。這就像用樂高磚塊從頭開始搭建樂高汽車一樣。當然,你也可以用這種方式閱讀(搭建),但在組裝之前,先準備好各種零件,這樣更容易。使用IR,可以更容易地從文章中獲得最大的收獲(思想的綜合,更深的理解),而且花費的時間也更多(在一個環境中 5 個小時 VS 每天 1 個小時分布在 5 天內)。
#### 另一個例子
以下閱讀材料來自《[經濟學原理](https://www.amazon.com/Principles-Economics-N-Gregory-Mankiw/dp/1305585127)》一書。
第1段:
> 一般來說,關于世界的表述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實證表述,只是如實做出關于世界是什么樣子的表述。第二種是規范表述,做出的是關于世界應該是什么樣子的表述。
第2段:
> 實證表述與規范表述基本上是不同的,但在一個人的觀念中,二者通常相互關聯。特別是,人們關于世界如何運行的實證觀點將影響人們關于什么政策合意的規范觀點。如果甲關于最低工資法引起失業的說法正確,就會使其否定乙關于政府應該提高最低工資的結論。但人們的規范結論并不能僅根據實證分析,還要涉及價值判斷。
當我第一次讀這兩段時,我很難理解第 2 段,因為我還沒有完全弄懂/記住第1段的基本觀點。在讀第 2 段的時候,我不斷地問自己 「什么又是實證表述?」等問題。
有了 IR,我會把整個第 2 段摘錄出來,在復習完第 1 段的基本內容后,再讀一遍。
所以,在下面的 7 天里:
第1 - 6 天:制作和復習第 1 段的項目,如:
~~~text
問:表述的兩種類型?
?
答:實證的和規范的
~~~
填空:
~~~text
[...]表述是描述性的。
?
規范表述是[...]。
~~~
鉆研了 6 天的基礎知識,在第 7 天的時候,當我讀到后面的第 2 段的時候,我一定會更容易理解這些概念。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已經打好了基礎,從而為理解騰出了工作記憶。
### 結束語
我希望我已經提供了足夠的類比(希望不要太多余!)和例子來告訴你漸進閱讀對知識構建的巨大幫助。在接下來的第二部分,我將繼續解釋 IR。
## 第二部分
這是《SuperMemo 中漸進閱讀的意義》的第二部分。如果您還沒有閱讀,請先閱讀[第一部分](#_8)。
### 快速術語回顧
SRS = 間隔重復軟件
SM = [super-memo.com](https://super-memo.com/) 的 SuperMemo;而不是 [supermemo.com](https://supermemo.com/) 的課程、移動應用、應用。它們是不同的。
SuperMemo 中的項目 = [Anki](https://apps.ankiweb.net/)中的卡片;IR =[漸進閱讀](https://www.yuque.com/supermemo/wiki/incremental_reading)
### 介紹
我認為傳統使用 SRS(抽認卡的間隔檢索練習)的好處背后的原因可以轉化為并用來解釋漸進閱讀的好處。漸進閱讀本質上是在「間隔重復」你的閱讀,就像任何會「間隔重復」你復習抽認卡的 SRS 一樣。你可能會認為漸進閱讀只是 SRS 的另一種應用,這次是在閱讀上。
> 為什么你要用這種方式閱讀?有什么好處?
### 漸進閱讀的好處
在實用性方面:
1. 讀與記之間的無縫結合
從學習科學的角度看,漸進閱讀有:
1. 間隔效應(也是睡眠中的記憶鞏固);
2. 穿插效應(微觀和宏觀層面)
#### 1. 讀與記之間的無縫結合
首先,我先明確一下我所說的「學習」是什么意思。
1. 學習 = 理解和閱讀新事物
2. 記憶 = 理解和記憶所學的知識
附注:學習和記憶是密不可分的,但明確地將它們分開,有助于我理解我關于漸進閱讀的觀點。
在學習過程中,你首先要嘗試理解一個新的想法或概念。然后,如果你認為這條信息值得被記住,你就會進入第二步:記憶:你通過制作抽認卡來記憶它。
在 Anki 中,你只是在做記憶的部分。在 Anki 中,你沒有讀到任何新的東西。如果沒有 SM(特別是漸進閱讀),你需要用傳統的方式學習(用硬拷貝、講義、PDF 閱讀),然后將重要的部分導入Anki。
另一方面,SM 將這兩部分無縫融合。通過 IR,學習和記憶融為一體:你同時閱讀(學習)和復習(記憶)。
##### 我不必決定閱讀的內容和時間
在 SuperMemo 中:
1. 摘錄卡片保留你想學習的知識(即你想閱讀的東西)
2. 問答卡片保留你想記住的知識(即你已經擁有但可能會忘記的知識)。
在 SuperMemo 中,我會遇到我導入的閱讀材料(在線文章、書籍章節、研究論文等)。在閱讀時,我會摘錄部分文本,然后(立即)創建填空或問答。
通過將所有的學習材料加載到 SM 中,我只需要確定優先級,SM 就會相應地將它們顯示給我。有了這樣的整合,我就不用決定讀什么,什么時候讀。這就等于有一個 SRS 幫你安排所有的卡片復習。
我可以放心,我不會錯過任何東西。如果它足夠重要,就會提前出現。我可能會把一篇文章設置為低優先級,因為我還沒有掌握足夠的背景知識。在閱讀了一個月的補充文章后,我可以繼續閱讀原文。如果沒有 IR,我需要手動設置一個日歷提醒,提醒自己一個月后再去閱讀,這對于一篇文章來說是沒有問題的。試想一下,如果有十幾篇這樣的文章,每次都要這樣做嗎?
你可能會說:
> 「我可以手動決定何時閱讀某篇文章。我不需要一個軟件來幫我決定。」
是的,如果你有一個小的閱讀集合,這是真的.……當你有很多閱讀材料時,管理閱讀材料的難度不斷增加,可能會讓你癱瘓。你應該什么時候讀這篇文章?你讀過那篇文章嗎?我最后一次讀這篇文章是在哪里?
為了便于論證,我們假設你設法手動安排了閱讀的優先級和時間。然而,這仍然不理想。你如何決定何時閱讀一篇文章?僅僅因為你「覺得喜歡」?由于優先級的偏差,你總是會覺得新的閱讀材料更重要、更有趣,因此,不得不先閱讀它們。但你忘了,你的舊閱讀材料也曾經是「新」的。
「手動安排閱讀的優先級和時間」是可以管理的,但并不意味著它是最優的。同樣的道理,理論上可以有一萬張文獻卡片,并且每次復習都要計算個人的復習進度。你仍然可以說這是「可控」的,但沒有人會說這是最優的、有效的、高效的。
SM 之外的漸進閱讀就像做紙質閃卡(萊特納盒子系統):你可以,但你就是不會這樣做。
此外,閱讀和記憶之間的整合,不僅僅是知識管理和優先級排序的問題。漸進閱讀是一種具有間隔效應的穿插練習形式。
#### 2. 間隔效應:間隔重讀引入遺忘
根據羅伯特-比約克的《新廢棄理論》,廢棄是遺忘的一個關鍵因素。從《[讓事情難為自己,但要用好的方式:創造理想的困難,以提高學習能力](https://psycnet.apa.org/record/2011-19926-008)》:
> 「遺忘(失去檢索強度)為增加信息或技能的存儲強度創造了機會」
只有在你忘記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之后,你才能觸發加強記憶的檢索和編碼活動,因為存儲強度的收益是當前檢索強度的遞減函數。換句話說,「先忘一點,再刷新記憶」對記憶有很大的幫助。
IR 是一種間隔重復的應用。因此,間隔重復的好處可以轉化為 IR,用來解釋 IR 的好處。當你在 3 月 3 日讀了一篇文章,然后在 5 月 4 日(一個月后)再接上你離開的地方,必然會出現一些遺忘。你必須重新加載你的記憶,比如,通過檢索相關的上下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你必須重新訪問(檢索)那些神經元群。間隔讓遺忘有時間到來,這樣你才能獲得記憶(再)鞏固的最大好處。
宏觀的穿插式練習(后面會詳細介紹)也意味著同一主題的內容之間有更多的間隔。滯后效應告訴我們,滯后時間長的間隔比滯后時間短的間隔有優勢。
##### 間隔重讀比集中重讀好
摘自《[用有效的學習技術改善學生的學習](https://www.indiana.edu/~pcl/rgoldsto/courses/dunloskyimprovinglearning.pdf)》:
> 學習條件的一個方面確實顯著地緩和了重讀的效果,這涉及到初始閱讀和重讀之間的滯后。\[......\]間隔重讀通常優于集中重讀。
換句話說,是什么使重讀有效?第 1 次和第 2 次重讀之間所經過的時間。
> 在 Verkoeijen、Rikers 和 Ozsoy(2008)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學習者閱讀了一篇長篇的論述性文章,然后緊接著、4 天后或 3.5 周后重讀。重讀兩天后,所有參與者都完成了最終測試。滯后 4 天后重讀的組比集中重讀者的表現更好。
我知道間隔重讀和漸進閱讀不一樣:
重讀:把整篇文章從頭到尾讀一遍
漸進閱讀:從上一次落下的地方開始讀起
這是一種信仰的飛躍,所以要慎重對待。我相信,重讀的好處可以轉化為漸進閱讀。它們在本質上是相似的:都包括閱讀環節之間的間隔。我相信 IR 更勝一籌:在閱讀過程中和閱讀之間有很多主動的處理和復習,而在重讀中你只是在進行被動的重讀。
就像復習一次抽認卡是遠遠不夠的,讀一次文章也是不夠的。但是沒有人愿意把同一篇文章讀 5 遍,哪怕是隔一段時間,比如說跨越 5 個月。那么,如果你把這篇文章讀一次,間隔 5 個月呢?這就是漸進閱讀:在不重讀的情況下享受間隔的好處。當你從上一個閱讀點繼續閱讀時,摘錄卡片和后續的填空和問答是支持和提供上下文的基礎。
##### "睡上一覺":從睡眠中鞏固記憶
預言家羅馬修辭學家昆提良說:
> 這是一個奇怪的事實,其中的原因并不明顯, 一個晚上的間隔會大大增加記憶的強度……不管是什么原因,不能當場回憶的事情在第二天很容易協調起來,而時間本身,通常被認為是遺忘的原因之一,實際上是為了加強記憶。
對同一篇文章進行跨天、跨周、甚至跨月的處理,實現記憶鞏固的最強方式之一:睡眠。我可能會寫關于睡眠對記憶形成和鞏固的關鍵。但現在,只要意識到,有了 IR,就像任何間隔的重復一樣,睡眠會自動融入其中。培養創造性和洞察力的想法,實現知識的轉移需要時間。其中一個神奇的成分就是睡眠。
#### 3. 穿插練習(包括微觀和宏觀層面)
穿插練習是在不同種類的項目之間交替進行。與此相反的是集中練習,即先學習同一主題或類型的內容,然后再進入下一個主題或類型。
基本上,穿插練習就是把東西混在一起。使用 IR,你是在閱讀(摘錄卡片)和記憶(問答和填空等項目)之間進行穿插。IR 是在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上的穿插。這種學與記的穿插練習是的極好的。
1. 微觀層面:閱讀一篇文章和記憶文章中產生的項目(如問答和填空)之間的穿插。
2. 宏觀層面:閱讀不同的文章和記憶其對應的項目之間的穿插。
##### 微觀層面(同一閱讀材料):
1. 文章 A 不同項目之間的穿插:填空 A4→問答 A2→填空 A5
2. 穿插閱讀文章 A 和記憶文章 A 中的項目:閱讀摘錄 A1→問答 A2→填空 A5→繼續閱讀文章 A→摘錄 A5。
##### 宏觀層面(不同閱讀材料):
1. 在1.和2.之間穿插不同的閱讀和復習材料。當你很多不同的閱讀材料時,你就是在宏觀層面上的穿插。
SM 中的漸進閱讀是所有閱讀和復習材料的穿插。不僅僅是穿插項目,而是包括所有的閱讀材料。你邊學邊復習,邊復習邊學習。
例如,SM 會按照這樣的順序向我展示以下內容。
一篇文章 A 的摘錄-->一篇關于歷史的文章-->一篇關于營養學的文章-->整篇文章 A(最后閱讀點)-->一篇關于分子生物學的文章-->整篇文章B(最后閱讀定點)-->文章A的另一篇摘錄。
就像把所有的東西都扔進攪拌機里一樣:
微觀層面:把蘋果、橙子、西瓜等水果扔進攪拌機里。果味冰沙。
宏觀層面:把水果,蔬菜,土豆,肉,雞蛋,蜂蜜扔進攪拌機里。一個可能味道怪異的代餐。
簡單來說,漸進閱讀=「閱讀與復習穿插」的間隔重復。
> 在 SuperMemo 中,學習過程中會把閱讀新文章和復習你的項目穿插在一起。
> 算法決定了(1)重復問答材料和(2)復習閱讀材料的時間。
算法會決定何時向你展示某篇閱讀材料、其摘錄和其項目。一般來說,SM 對填空和問答的優先級較高,所以它們總是會在其對應的文章之前顯示出來。在進一步閱讀文章之前,你總會先回顧它們。
##### 為什么要把所有的東西都混在一起?
從《[用有效的學習技術改善學生的學習](https://www.indiana.edu/~pcl/rgoldsto/courses/dunloskyimprovinglearning.pdf)》 出發,穿插練習是比集中練習更好的學習策略。宏觀穿插練習比微觀穿插練習好嗎?這又是一個跳躍性的問題。我相信宏觀穿插練習同樣比微觀穿插練習有益,甚至更有益。據我所知,研究只闡明了微觀穿插的好處,比如解決不同的固體(立方體、球體、棱柱),而不是一次學習中的集中練習(所有球體→所有立方體→所有棱柱)。
##### 整體性學習與順序性學習
我始終認為,整體的方法比順序的方法更好。同時緩慢地推進多個主題,比按順序快速地推進一個主題要好。
每一天:
生理學: 前進 1 步
編程:前進 1 步
歷史:前進 1 步
勝過
生理學:前進 3 步,隔一天:
編程: 前進 3 步
隔一天:
歷史: 前進 3 步
##### 這個整體性學習與順序性學習與漸進閱讀的關系如何?
順序性學習是大范圍的集中練習。整體性學習是大范圍的穿插練習。漸進閱讀是整體性學習。
想象一下,你有 3 個容量相同的杯子。你只能給每個杯子裝上特定的液體。每個杯子每天都會被清空。你的目標是盡可能地把它們裝滿。
第一:水
第二:茶葉
第三:咖啡
:-: 
在容量有限的情況下,在溢出之前,某一個杯子只能裝滿這么多。如何最大限度地增加液體的填充量?把三個杯子都裝滿,而不是一個杯子。
如果你一直往水杯里注水,超過它的容量后,多余的水就會全部浪費掉。你讓其他杯子空著,浪費了裝滿它們的機會。這和學習同一門科目一天(集中練習)是一樣的。在某一科目的學習容量「超負荷」之前,你只能塞進這么多概念和信息。
換句話說,我認為你能從短期記憶轉移到長期記憶中的某一科目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你對某一學科的學習能力必須與其先前知識的增長相結合。增加你對某一學科的專業知識和積累先前的知識是需要時間的。專業知識的積累需要思想的整合和知識的轉移,這需要大量的時間。你就是不能著急。
這可能是一個蹩腳的比喻,但我希望你能明白這個道理。
### 閉幕詞
有了第一部分和這第二部分,它們就是我要說的關于漸進閱讀的全部內容。希望這篇文章能說服你認真嘗試一下 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