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回:《學而第一》觀政辨人之夫子聞政**
**詩云:
夫子是邦聞其政,無改父道可謂孝。
禮用和貴斯為美,信義好學富無驕。**
?
治國平天下的組織管理的政治知識是怎么得來的?孔子的早期學生子禽和子貢曾經談到這個問題。
子禽是孔子的學生,陳國人,姓陳,名亢[gāng],字子亢,又字子禽,比孔子小四十歲。陳亢后來做了大官,官至宰相,施德政于民,頗受后人好評。這里我們還是稱他為子禽。子禽做事很執著,常常認準一個人或一件事,這次他認準的同學是子貢,仿佛子貢是他的老師;他認準的事就是琢磨孔子,在有些問題上比常人更敏感。子禽懷著對孔子十分崇敬和好奇的心情向子貢提問。子禽對孔子崇敬有加,除了佩服孔子的知識很淵博,而且超常的敏感,因此要細細地琢磨孔子的知識是怎么得來的。
子貢是孔子的學生,衛國人,姓端木,名賜,字子貢,比孔子小31歲。口才好,智謀高。據《春秋·左傳》 記載,子貢在魯國和衛國都做過重要的大臣。
孔子經常周游列國,所到之處,下到百姓,上至國君,盛情款待,還向孔子請教治國理政的方法。常和同學們分享見所聞。
子禽問子貢:“孔夫子到了那個地方【夫子至于是邦也】,就常常不斷地聽到當地有關于組織管理的情況【必聞其政】,是他打聽來的【求之與】,還是人家主動向他說的【抑與之與】?”
子貢回答說:“孔夫子善與人同【溫】、給人溫馨【良】,尊重當地習俗【恭】,節制自己的消費【儉】,言談之中成人之美【讓】,大家都把他當作推心置腹的好朋友【以得之】。如果說這也是打聽消息的話,那么也應該說:夫子的方法和一般人的探聽方法不一樣!【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原文】0110?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yì]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 空白目錄
- 第001回:論語太美之經典誕生
- 第002回:論語太美之泰山崩塌
- 第003回:《學而第一》樂學導國之學而時習
- 第004回:《學而第一》樂學導國之為人孝悌
- 第005回:《學而第一》樂學導國之三省吾身
- 第006回:《學而第一》樂學導國之使民以時
- 第007回:《學而第一》樂學導國之入孝出悌
- 第008回:《學而第一》樂學導國之賢賢易色
- 第009回:《學而第一》樂學導國之民德歸厚
- 第010回:《學而第一》觀政辨人之夫子聞政
- 第011回:《學而第一》觀政辨人之知和而和
- 第012回:《學而第一》觀政辨人之可謂好學
- 第013回:《學而第一》觀政辨人之切磋琢磨
- 第014回:《為政第二》為政修己之為政以德
- 第015回:《為政第二》為政修己之一言蔽之
- 第016回:《為政第二》為政修己之導以政德
- 第017回:《為政第二》為政修己之三十而立
- 第018回:《為政第二》孝省觀人之孟懿問孝
- 第019回:《為政第二》孝省觀人之弟子問孝
- 第020回:《為政第二》孝省觀人之顏回不愚
- 第021回:《為政第二》孝省觀人之人焉廋哉
- 第022回:《為政第二》孝省觀人之溫故知新
- 第023回:《為政第二》孝省觀人之君子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