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回:《為政第二》為政修己之一言蔽之**
曾參說:“我的名字就是一顆星:《詩經》中所說的參星。”
孔子說:“《詩經》三百多篇,用一句詩就可以概括【一言以蔽之】:子孫代代不衰落【思無邪】。”
曾參年輕的時候有唯美主義傾向,十分喜愛《詩經》,所以從孔子所說的眾星(0201)想到《詩經》。曾參的名為參,即《詩經·召南·小星02102》“嘒(讀會)彼小星,維參與昴(讀卯)”中的參。孔子很了解曾參,所以把曾參對《詩經》的喜受引向更成熟的方向:長遠的政治目標(見譯文),現代稱為戰略目標或終極關懷。在春秋時期,《詩經》十分普及,政治家在許多場合都賦誦《詩經》。史上著名的弭兵大會之后的往來便是一例(《左傳·襄公二十七年,秋七月092723》)鄭簡公在垂隴設享禮招待趙文子,子展、伯有、子西、子產、子太叔、兩個子石跟從鄭簡公。趙文子說:“這七位跟從著君王,這是賜給武以光榮。請求都賦詩以完成君王的恩賜,武也可以從這里看到這七位的志向。” 鄭伯享趙孟于垂隴,子展、伯有、子西、子產、子大叔、二子石從。趙孟曰:「七子從君,以寵武也。請皆賦以卒君貺,武亦以觀七子之志。」。
**【原文】020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空白目錄
- 第001回:論語太美之經典誕生
- 第002回:論語太美之泰山崩塌
- 第003回:《學而第一》樂學導國之學而時習
- 第004回:《學而第一》樂學導國之為人孝悌
- 第005回:《學而第一》樂學導國之三省吾身
- 第006回:《學而第一》樂學導國之使民以時
- 第007回:《學而第一》樂學導國之入孝出悌
- 第008回:《學而第一》樂學導國之賢賢易色
- 第009回:《學而第一》樂學導國之民德歸厚
- 第010回:《學而第一》觀政辨人之夫子聞政
- 第011回:《學而第一》觀政辨人之知和而和
- 第012回:《學而第一》觀政辨人之可謂好學
- 第013回:《學而第一》觀政辨人之切磋琢磨
- 第014回:《為政第二》為政修己之為政以德
- 第015回:《為政第二》為政修己之一言蔽之
- 第016回:《為政第二》為政修己之導以政德
- 第017回:《為政第二》為政修己之三十而立
- 第018回:《為政第二》孝省觀人之孟懿問孝
- 第019回:《為政第二》孝省觀人之弟子問孝
- 第020回:《為政第二》孝省觀人之顏回不愚
- 第021回:《為政第二》孝省觀人之人焉廋哉
- 第022回:《為政第二》孝省觀人之溫故知新
- 第023回:《為政第二》孝省觀人之君子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