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和++i的區別
```java
int i = 1;
int j1 = i++; // 先將i的原始值(1)賦值給變量j1(1),然后i變量的值加1
int j1 = ++i; // 先將i變量的值加1,然后將i的當前值(2)賦值給變量j1(2)
```
# 實現原理
源代碼如下:
```java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void testIPlus() {
int i = 0;
int j = i++;
}
public void testPlusI() {
int i = 0;
int j = ++i;
}
}
```
經`javap`反編譯后查看字節碼如下:
```java
{
public Test();
descriptor: ()V
flags: ACC_PUBLIC
Code:
stack=1, locals=1, args_size=1
0: aload_0
1: invokespecial #1 // Method java/lang/Object."<init>":()V
4: return
LineNumberTable:
line 1: 0
public void testIPlus();
descriptor: ()V
flags: ACC_PUBLIC
Code:
stack=1, locals=3, args_size=1
0: iconst_0 // 生成整數0
1: istore_1 // 將整數0賦值給1號存儲單元(即變量i)
2: iload_1 // 將1號存儲單元的值加載到數據棧(此時 i=0,棧頂值為0)
3: iinc 1, 1 // 1號存儲單元的值+1(此時 i=1)
6: istore_2 // 將數據棧頂的值(0)取出來賦值給2號存儲單元(即變量j,此時i=1,j=0)
7: return // 返回時:i=1,j=0
LineNumberTable:
line 4: 0
line 5: 2
line 6: 7
public void testPlusI();
descriptor: ()V
flags: ACC_PUBLIC
Code:
stack=1, locals=3, args_size=1
0: iconst_0 // 生成整數0
1: istore_1 // 將整數0賦值給1號存儲單元(即變量i)
2: iinc 1, 1 // 1號存儲單元的值+1(此時 i=1)
5: iload_1 // 將1號存儲單元的值加載到數據棧(此時 i=1,棧頂值為1)
6: istore_2 // 將數據棧頂的值(1)取出來賦值給2號存儲單元(即變量j,此時i=1,j=1)
7: return // 返回時:i=1,j=1
LineNumberTable:
line 9: 0
line 10: 2
line 11: 7
}
```
可以看到,區別在于第三步和第四部的順序問題:
* i++先執行`iload_1`,再執行`iinc`,也就是先將1號存儲單元的值加載到數據棧,再將1號存儲單元的值+1
* ++i先執行`iinc`,再執行`iload_1`,也就先將1號存儲單元的值+1,再將1號存儲單元的值加載到數據棧
執行完這兩步后,將數據棧頂的值取出賦值給2號存儲單元,也就是賦值給j。
# 實戰
那么看看接下來的兩個例子會輸出什么呢
代碼1:
```java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0;
for (int i = 0; i < 99; i++) {
a = a++;
}
System.out.print(a);
}
```
代碼2:
```java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0;
for (int i = 0; i < 99; i++) {
a = ++a;
}
System.out.print(a);
}
```
在代碼`a = a++`處IDE會提示`The value changed at 'a++' is never used `,也就是說a加1后的值從來沒有被使用到。
那么我們來看看什么兩個代碼片段的執行結果:
代碼1:
```plain
0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
代碼2:
```plain
99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
*****
接下來我們從字節碼角度看看為什么會這樣,編寫一個簡單的代碼片段:
```java
int i = 0;
i = i++;
System.out.println("i=" + i); // 輸出 i=0
```
編譯后查看字節碼如下:
```java
0: iconst_0 // 生成整數0
1: istore_1 // 將整數0賦值給1號存儲單元(即變量i,i=0)
2: iload_1 // 將1號存儲單元的值加載到數據棧(此時 i=0,棧頂值為0)
3: iinc 1, 1 // 1號存儲單元的值+1(此時 i=1)
6: istore_1 // 將數據棧頂的值(0)取出來賦值給1號存儲單元(即變量i,此時i=0)
7: getstatic #16 // 下面是打印到控制臺指令
10: new #22
13: dup
14: ldc #24
16: invokespecial #26
19: iload_1
20: invokevirtual #29
23: invokevirtual #33
26: invokevirtual #37
29: return
```
可以看到,對于代碼`i = i++;`,在給1號存儲單元賦值后,先將1號存儲單元的值加載到數據棧,再將1號存儲單元的值+1,然后再**將數據棧頂的值(0)取出來賦值給1號存儲單元**。
因此在上面a++循環99次后,a的值依舊是0.
# 總結
* i++會先使用i的值,也就是將i的值加載到數據棧,在給i加1,最后使用數據棧中的值。
* ++i會先將i的值加1,再將增加后的值加載到數據棧,再使用數據棧中的值。
# 參考
[深入理解Java中的i++、++i語句](https://blog.csdn.net/xialei199023/article/details/76383013)
- 導讀
- Java知識
- Java基本程序設計結構
- 【基礎知識】Java基礎
- 【源碼分析】Okio
- 【源碼分析】深入理解i++和++i
- 【專題分析】JVM與GC
- 【面試清單】Java基本程序設計結構
- 對象與類
- 【基礎知識】對象與類
- 【專題分析】Java類加載過程
- 【面試清單】對象與類
- 泛型
- 【基礎知識】泛型
- 【面試清單】泛型
- 集合
- 【基礎知識】集合
- 【源碼分析】SparseArray
- 【面試清單】集合
- 多線程
- 【基礎知識】多線程
- 【源碼分析】ThreadPoolExecutor源碼分析
- 【專題分析】volatile關鍵字
- 【面試清單】多線程
- Java新特性
- 【專題分析】Lambda表達式
- 【專題分析】注解
- 【面試清單】Java新特性
- Effective Java筆記
- Android知識
- Activity
- 【基礎知識】Activity
- 【專題分析】運行時權限
- 【專題分析】使用Intent打開三方應用
- 【源碼分析】Activity的工作過程
- 【面試清單】Activity
- 架構組件
- 【專題分析】MVC、MVP與MVVM
- 【專題分析】數據綁定
- 【面試清單】架構組件
- 界面
- 【專題分析】自定義View
- 【專題分析】ImageView的ScaleType屬性
- 【專題分析】ConstraintLayout 使用
- 【專題分析】搞懂點九圖
- 【專題分析】Adapter
- 【源碼分析】LayoutInflater
- 【源碼分析】ViewStub
- 【源碼分析】View三大流程
- 【源碼分析】觸摸事件分發機制
- 【源碼分析】按鍵事件分發機制
- 【源碼分析】Android窗口機制
- 【面試清單】界面
- 動畫和過渡
- 【基礎知識】動畫和過渡
- 【面試清單】動畫和過渡
- 圖片和圖形
- 【專題分析】圖片加載
- 【面試清單】圖片和圖形
- 后臺任務
- 應用數據和文件
- 基于網絡的內容
- 多線程與多進程
- 【基礎知識】多線程與多進程
- 【源碼分析】Handler
- 【源碼分析】AsyncTask
- 【專題分析】Service
- 【源碼分析】Parcelable
- 【專題分析】Binder
- 【源碼分析】Messenger
- 【面試清單】多線程與多進程
- 應用優化
- 【專題分析】布局優化
- 【專題分析】繪制優化
- 【專題分析】內存優化
- 【專題分析】啟動優化
- 【專題分析】電池優化
- 【專題分析】包大小優化
- 【面試清單】應用優化
- Android新特性
- 【專題分析】狀態欄、ActionBar和導航欄
- 【專題分析】應用圖標、通知欄適配
- 【專題分析】Android新版本重要變更
- 【專題分析】唯一標識符的最佳做法
- 開源庫源碼分析
- 【源碼分析】BaseRecyclerViewAdapterHelper
- 【源碼分析】ButterKnife
- 【源碼分析】Dagger2
- 【源碼分析】EventBus3(一)
- 【源碼分析】EventBus3(二)
- 【源碼分析】Glide
- 【源碼分析】OkHttp
- 【源碼分析】Retrofit
- 其他知識
- Flutter
- 原生開發與跨平臺開發
- 整體歸納
- 狀態及狀態管理
- 零碎知識點
- 添加Flutter到現有應用
- Git知識
- Git命令
- .gitignore文件
- 設計模式
- 創建型模式
- 結構型模式
- 行為型模式
- RxJava
- 基礎
- Linux知識
- 環境變量
- Linux命令
- ADB命令
- 算法
- 常見數據結構及實現
- 數組
- 排序算法
- 鏈表
- 二叉樹
- 棧和隊列
- 算法時間復雜度
- 常見算法思想
- 其他技術
- 正則表達式
- 編碼格式
- HTTP與HTTPS
- 【面試清單】其他知識
- 開發歸納
- Android零碎問題
- 其他零碎問題
- 開發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