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簡介
1. **基礎** 類和對象
2. 兩個任務:
+ 設計所需的各種類和對象,即決定把哪些數據和操作封裝在一起。
+ 二是考慮怎樣向有關對象發送消息,以完成所需的任務。
3. **特點** 封裝、繼承、多態性
## 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
1. **類** 是用戶自定義的數據類型,里面包含數據和函數。
2. **對象**
+ **兩個要素** 屬性、行為。
+ 能夠根據外界給的 **消息** 進行操作。
+ C++對象由 **數據** 和 **函數** 組成。
+ 類和對象的關系:
>類是對象的 **抽象** ,對象是類的特例(表現形式)
>[info]對象=算法+數據結構
>程序=(對象+對象+對象+...) +消息
>程序=對象s+消息
3. **封裝與信息隱蔽**
+ 將有關的數據和操作代碼封裝在一個對象中,形成一個基本單位,各個對象之間相對獨立,互不干擾。
+ 隱蔽對象其內部細節,只留下少數接口,以便與外界聯系,接收外界的消息。(**信息隱蔽**)
4. **抽象** 表示同一類事物的本質
5. **繼承與重用**
+ 共性與個性產生了繼承機制,即允許子類共享父類的數據和操作的繼承機制,這樣可以實現**軟件重用**
+ C++支持多繼承,但是Java等語言放棄了多繼承。
5. **多態性** 由繼承而產生的相關的不同的類,其對象對同一消息會作出不同的響應。主要體現在重載(包括函數重載和運算符重載),虛函數和子類型化。
## 三.面向對象的軟件工程
1. 面向對象分析
2. 面向對象設計
3. 面向對象編程
4. 面向對象測試
5. 面向對象維護
- 閱讀說明
- 1.1 概述
- C++基礎
- 1.2 變量與常量
- 1.2.1 變量
- 1.2.2 字面值常量
- 字符型常量
- 數值型常量
- 1.2.3 cv限定符
- 1.3 作用域
- 1.3.1 標識符
- 1.3.2 *命名空間
- 1.3.3 作用域
- 1.3.4 可見性
- 1.4 數據類型
- 1.4.1 概述
- 1.4.2 處理類型
- 類型別名
- * auto說明符
- * decltype說明符
- 1.4.3 數組
- 1.4.4 指針
- 1.4.5 引用
- 1.5 表達式
- 1.5.1 概述
- 1.5.2 值的類別
- 1.5.3 *初始化
- 1.5.4 運算符
- 算術運算符
- 邏輯和關系運算符
- 賦值運算符
- 遞增遞減運算符
- 成員訪問運算符
- 位運算符
- 其他運算符
- 1.5.5 *常量表達式
- 1.5.6 類型轉換
- 第2章 面向過程編程
- 2.1 流程語句
- 2.1.1 條件語句
- 2.1.2 循環語句
- 2.1.3 跳轉語句
- 2.1.4 *異常處理
- 2.2 函數
- 2.2.1 概述
- 2.2.2 函數參數
- 2.2.3 內置函數
- 2.2.4 函數重載
- 2.2.5 * 匿名函數
- 2.3 存儲和生命期
- 2.3.1 生命周期與存儲區域
- 2.3.2 動態內存
- 2.4 *預處理命令
- 第3章 面向對象編程
- 3.1 概述
- 3.2 類和對象
- 3.3 成員
- 3.3.1 訪問限制
- 3.3.2 常成員
- 3.3.3 靜態成員
- 3.3.4 成員指針
- 3.3.5 this指針
- 3.4 特殊的成員函數
- 3.4.1 概述
- 3.4.2 構造函數
- 3.4.3 析構函數
- 3.4.4 拷貝語義
- 3.4.5 * 移動語義
- 3.5 友元
- 3.6 運算符重載與類型轉換
- 3.6.1 概述
- 3.6.2 重載方法
- 3.6.3 類型轉換
- 3.7 繼承與多態性
- 3.7.1 概述
- 3.7.2 派生類
- 3.7.3 子類型
- 3.7.4 虛基類
- 3.7.5 虛函數
- 3.7.6 抽象類
- 3.8 模板與泛型
- 3.8.1 概述
- 3.8.2 模板類型
- 3.8.3 *模板參數
- 3.8.4 *模板編譯
- 3.8.5 *模板推斷
- 3.8.6 *實例化與特例化
- 第4章 C++標準庫
- 4.1 概述
- 4.2 輸入輸出流
- 4.2.1 概述
- 4.2.2 *流的狀態
- 4.2.3 *常用流
- 4.2.4 *格式化I/O
- 4.2.5 *低級I/O
- 4.2.6 *隨機訪問
- 4.3 *C輸入輸出
- 4.3.1 *字符輸入輸出
- 4.3.2 *格式化輸入輸出
- 4.4 * 容器
- 4.4.1 * 概述
- 4.4.2 * 基本操作
- 4.4.3 * 順序容器
- 4.4.4 * 迭代器
- 4.4.5 * 容器適配器
- 4.5 * 泛型算法
- 4.6 * 內存管理
- 4.6.1 * 自動指針
- 4.7 * 其他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