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強/文
前段時間,某名人砸西門子冰箱維權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說實話,該名人我孤陋寡聞不認識,但這種維權方式,以我多年的服務體系工作經驗,卻也聽聞和見識過不少。
?
說實話,進口品牌在國內一直是強勢的,砸奔馳、牛拉寶馬等等事件曾經見過報道,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其在中國的銷量(就算有影響,這也是暫時的)。事后仔細想想,其實不論哪個品牌,售后完全不出問題的產品,是不存在的。關鍵是如何處理,如何通過服務來挽回消費者對品牌的信心,是一個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應該花大力氣做的事情。但除了要企業有良心,是不是需要我們的相關法規更嚴密,執行更強勢一些呢。
?
不可否認,很多進口品牌的整體質量和工藝水平比國內的類似產品要高出一截,但售價比國內的也要高出一大截。對于消費者而言,哪怕是萬分之一的質量概率,對于買到這樣有質量產品的消費者就是100%的問題。名人有一定的社會知名度,通過微博等媒體形式,很容易進行投訴和維權。所以,采取暴力維權的,其實名人并不多見(真正的名人,注重形象更重要一些),反而普通消費者居多。但是,因為名人的暴力維權的不多見,以及其本身的影響力和可報道、可娛樂性,所以引起的關注更多,廠家也相對重視得多。
?
出現暴力維權,我認為主要還是國內關于質量缺陷的定義和監管法規并不嚴密,并且可操作性差,這給一些強勢品牌留下了操作的空間。用戶的問題得不到正面的解決,很容易造成消費者采取過激的形為。
?
對于廠家而言,如果對消費者小的問題,小的投訴予以積極跟進和解決,我相信走到暴力維權的情況將少很多。當然,以我做服務的經驗,也確實存在一些消費者無理取鬧,自己使用操作不當(比如家電遭雷擊、電源錯搭動力線燒毀等)造成的問題,在廠家、質監部門均做出鑒定后仍無理取鬧,大鬧賣場,甚至采取公開砸產品的暴力“維權”的舉動。對于這樣的消費者,國內的很多品牌一般不如外資品牌強勢,為避免媒體的渲染造成不良影響,往往采取息事寧人的解決辦法。
?
對于不合理的維權訴求,廠家不敢說“不”,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們相關法規的問題,除了消費者,其實廠家也需要維權。資本市場有個說法是“劣幣驅逐良幣”,在售后方面,其實也有這種問題。對于不合理的暴力維權,廠家采取了更多的資源傾斜,這勢必影響合理訴求的消費者的利益(因為每一個廠家售后服務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對于媒體而言,不論青紅皂白,反正有熱鬧就報道,往往會誤導公眾的判斷。其實,對于售后服務或質量糾紛,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制定嚴密的“消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來解決。對于提供不真實信息的廠家或者所謂“維權者”,誰違規,就讓其付出大的代價,這樣的結果,才能真正營造一個和諧的消費環境。
?
最近某品牌的嬰兒奶粉在全球范圍按產地和批次進行召回,但對國內銷售的(可能是代理或海外代購渠道)卻置若罔聞,這完全是因為我們無“法”可依的結果。我們的“消法”,已是快20年的老版本,相關細則也沒有詳細的支持和司法解釋,已經完全不適合現在信息化、網絡化的快速消費時代。除了消費者的權益應該保護,合法經營和提供完善服務的廠家的利益也應該保護,這樣的“消法”才是公平,經得起實際檢驗的法律。
?
最后,希望新“消法”早日出臺,改變現在的國內售后服務亂現。
- 前言
- PPS為什么拒絕TV網絡接入?
- 谷歌,草色遙看近卻無
- 主流平板電視廠商的三包政策(截止2010-3-30)
- 閑說推特(Twitter)和微博
- SAP收購Sybase的真實意圖或強化BI
- 人民日報鄙視iPad自討其辱
- 微軟MSN和新浪整合什么?
- 互聯網監管的雙刃劍
- 平板三包新政深度解析
- 蘋果動了誰的奶酪?
- 禁電動車的連鎖反應
- AMD導演“云”上的日子
- IE6的中國式悲哀
- 老喬離場測試,蘋果仍將引領設計風范
- Chrome大戰Firefox,開源的勝利
- AMD新任CEO曝光“火”攻路線圖
- 從暴力維權看消法的短板
- 企業呼叫業務外包需慎重
- 傳統賣場或淪為“電商”義工?
- 海底撈,我們該學什么?--《海底撈你學不會》讀后感
- 京東40億云計算“遠程導彈”猜想
- 微軟必應借PK谷歌突圍中國搜索市場
- 散打:支付寶、微信、微博的“三國殺”
- Win8被禁購信息戰由暗到明
- 信息戰第二彈:中國對美國咨詢公司Say no
- IBM中槍后,下一個是誰?
- 淘寶,京東,蘇寧易購技術架構(路線)分析和比較
- 淘寶PK京東:哥刷的不是廣告,刷的是存在
- 企業信息化互聯網轉型“生死劫”
- 別了Adobe,會步諾基亞摩托的后塵嗎?
- 電商大佬聯手ERP廠商的背后故事(上個月就想寫,一直沒時動筆,終于:)
- 從一只狗的創新說開去
- 你不能||不需要||沒必要討好所有的客戶!!
- 電商創業,你到底需要多少人的技術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