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微信上搶紅包大家玩得不亦樂乎,很多人為此綁定了銀行卡,騰訊內部也進行了慶功。相對于支付寶錢包,微信操作起來確實簡單了不少,騰訊的“易上手”是其核心競爭力。我不想在這里討論支付寶的用戶和微信支付的用戶,因為我知道不少人搶了紅包提了現又解綁了銀行卡,大家主要還是擔心安全問題(手機丟了怎么辦)。相對來說,資深的網友會更信賴支付寶錢包,畢竟阿里運作了這么多年,安全措施支付寶招要多一些。
說到支付寶和微信,就不能不提這兩家的余額寶和理財通,騰訊說有多少人綁卡,有多少人使用理財通沒有太多意義,真正有意義的是,互聯網把貨幣基金理財變得更容易了,減少了中間環節,而且相對余額寶的獨大,以理財通等為代表的騰訊、百度紛紛加入搶奪客戶的競爭,對我們來說,這是好事情。當然,如果把兩家的基金規模以及客戶平均存入資金拿來比較的話,騰訊對支付寶的影響是相當的小。原因前面說過了,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馬云的支付寶錢寶拼命的向平臺發展,除了支付和理財、整合淘寶,整合生活、整合旅游、整合打車等等,對了老馬還要收回不做游戲的話要做游戲平臺,這是直接動騰訊的奶酪啊。昨天,資本市場傳出阿里全資收購高德地圖的消息,雖然騰訊也收購了一家甲級資質的地圖商,但其實力還無法和高德相比。唯一能與之抗衡的是四維圖新,它和百度地圖、搜狗地圖都有很深入的合作,而搜狗和騰訊的關系又是比較復雜的。目前,騰訊地圖現在的數據提供商是高德,看來阿里的進攻策略里面除了自身業務發展需要外,借力打壓騰訊也是很明顯的。
當然,騰訊最好的反擊武器,就是微信,它不僅對內干掉了QQ的很多用戶(現在不少人QQ都不想掛了,直接微信接收QQ信息),對外直接指向阿里的核心支付寶,騰訊推財付通一直不溫不火,收購易迅也并沒能帶旺財付通,但借力微信,相當于“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從發展勢頭看對支付寶最有威脅就是微信支付,或許不久將來就會動了支付寶的一大塊蛋糕“小額支付”。支付寶最近的一系列運作,也開始向手機端傾斜,比如轉賬PC端不再免手續費但手機支付寶錢包免費等等,都是建立以支付寶的手機支付為中心的阿里應用生態的應手。來往對微信,快的打車對嘀嘀打車。。。,這兩家的競爭應該是未來兩三年來中國互聯網的風向標。
再說一下微博,新浪微博最近老在央視做軟廣告,遙想當年確實火,徐靜蕾微博最火的時候,長虹還找她打了廣告,可惜效果差強人意。騰訊當年推出微博,滿以為憑借QQ用戶數量,以及QQ空間的優勢,干掉新浪微博不在話下,但新浪微博的先發優勢太明顯,大量的優質活躍用戶(大V,大號、粉絲),這就是其無法撼動的核心競爭力,目前看騰訊微博幾乎沒落了。
再說新浪微博,也沒有前些年的風采,這和微信的出現不無關系。我一直認為,微博更開放,適合做新聞、宣傳和推廣,但新浪所處的環境,專門成立部門大量的審核和刪帖,其實已經讓微博最本質的精神已經死掉(對比twitter)。這樣,新浪微博剩下來的東西就很有限了,宣傳、營銷,這也就是為什么大V商業價值突顯的原因,然后有買賣粉、僵尸粉等奇葩出現。新浪微博曾經是新浪寄以厚望的產品線,活躍用戶數達到一定程度,豬兒養肥了,推廣也上線了。如果你不是實名認證的V用戶,那么恭喜你,你會經常看到推廣的廣告微博,甚至你的關注里面莫名其妙出現你沒關注的人。。。
本來,微信或許把新浪微博當做對手之一,結果新浪可能是自己了結了自己。微信對比微博的優勢,在于它的私密性,這也是為什么有些消息,在微博上根本看不到,但在微信圈子里卻可以被快速傳播。也就是這種私密的特點,在商業上來講,微信更適合做服務,試想一下,其實我們的呼叫中心根本不需要那么電話,微信公眾號+騰訊的接口,然后就直達座席和企業CRM,這樣服務的運營成本將直線下降,客戶滿意度會直線上升(因為感覺是1對1的服務啊)。
在微信出現以前,微博上不少官方號都在受理服務,但微博這種公開的方式,用戶根本不可能把電話、地址等隱私信息提供給廠家,所以在企業應用服務方面,微信將直接秒殺微博。
新浪微博現在的處境確實比較尷尬,雖然有和淘寶的合作,但從實際效果來看是不成功的。現在自身的贏利模式不清晰,活躍用戶數持續下降,加上濫用推廣的負作用(微博是開放媒體,你不是58同城),加上微信對用戶的侵蝕,新浪微博可以說內憂外患,或許在這三國殺的游戲里面最先出局。
對手機和財務中心虎視眈眈的,除了支付寶,微信,還有百度、360,但未來的競爭我判斷更多地應該是阿里系和騰訊系的大對決。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
- 前言
- PPS為什么拒絕TV網絡接入?
- 谷歌,草色遙看近卻無
- 主流平板電視廠商的三包政策(截止2010-3-30)
- 閑說推特(Twitter)和微博
- SAP收購Sybase的真實意圖或強化BI
- 人民日報鄙視iPad自討其辱
- 微軟MSN和新浪整合什么?
- 互聯網監管的雙刃劍
- 平板三包新政深度解析
- 蘋果動了誰的奶酪?
- 禁電動車的連鎖反應
- AMD導演“云”上的日子
- IE6的中國式悲哀
- 老喬離場測試,蘋果仍將引領設計風范
- Chrome大戰Firefox,開源的勝利
- AMD新任CEO曝光“火”攻路線圖
- 從暴力維權看消法的短板
- 企業呼叫業務外包需慎重
- 傳統賣場或淪為“電商”義工?
- 海底撈,我們該學什么?--《海底撈你學不會》讀后感
- 京東40億云計算“遠程導彈”猜想
- 微軟必應借PK谷歌突圍中國搜索市場
- 散打:支付寶、微信、微博的“三國殺”
- Win8被禁購信息戰由暗到明
- 信息戰第二彈:中國對美國咨詢公司Say no
- IBM中槍后,下一個是誰?
- 淘寶,京東,蘇寧易購技術架構(路線)分析和比較
- 淘寶PK京東:哥刷的不是廣告,刷的是存在
- 企業信息化互聯網轉型“生死劫”
- 別了Adobe,會步諾基亞摩托的后塵嗎?
- 電商大佬聯手ERP廠商的背后故事(上個月就想寫,一直沒時動筆,終于:)
- 從一只狗的創新說開去
- 你不能||不需要||沒必要討好所有的客戶!!
- 電商創業,你到底需要多少人的技術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