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強/文
隨著互聯網+向行業縱深融合,越來越多的企業的營銷渠道開始從線下向線上轉移,而打造電商平臺成為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做電商,完全靠外包平臺開發不行,不養技術人員不行,但到底需要配置多少技術人員來支撐電商業務呢?如果參考阿里、京東、蘇寧,這種體量的電商平臺,技術人員估計要往3000~5000人以上說,完全沒有參考意義。
現在電商開發技術人員之搶手,超出你的想像,人員穩定和薪資福利掛鉤,當然團隊氛圍也是一方面,但如果收入和市場差距太大,再好的感情都沒有軟妹紙親熱。
初創的電商平臺(公司),配置多少技術人員合適,其實可以參考一下初創的京東,看看自己的規模和目標,再看看2008年的京東盤子和配置,基本上心中就有譜了。當然,這兒只是很粗放的說人數,在技術人員里面,系統架構、數據庫管理(DBA)其實是比Programmer更重要的角色,當然高水平的開發也是必要的,而且水平最好有梯隊和層級。
有一篇介紹京東技術的文章中提到:“2008年,京東商城上線,技術團隊不到30人,業務發展太快,技術跟不上,哪里有火就往哪里撲去。到2010年,京東技術發展進入到驅動階段,技術圍繞公司戰略進行了系統規劃,引入業務部門將產品做好,京東的開放平臺、支撐配送體系的青龍系統、圖書品類擴充等均在這個階段上線。目前,京東的技術已經到了引領階段,技術團隊發展到5000人,形成的創新引領著京東的發展。”(出處:《京東副總裁馬松:技術是推動互聯網企業成長的靈魂》)
不到30人的團隊,搞定了2008年京東的業務,而2008年京東的業務是什么水平呢?
另一篇文章中寫道:2008年,京東商城的年銷售額突破十億大關,同比增長261%至13億元人民幣。這一年,京東商城開始涉足銷售平板電視,并于6月將空調、冰洗、電視等大家電產品線逐一擴充完畢,完成了3C產品的全線搭建。所謂“3C產品”,就是計算機(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費類電子產品(Consumer Electronics)三者結合,亦稱“信息家電”。(出處:《京東商城市場份額及銷售額增長狀況》by i美股訊 2011-09-08)

也就是說,京東在2008年,以技術團隊30人計算(實際不到),完成了13億的銷售額。請記住這個數字,可能有的電商平臺(特別是B2B平臺),一年能做40~50億+的生意,但是對于系統而言,壓力不是來自成交額,而是來自訂單數,所以我們需要做一些換算。
2008年對于京東來說,是重要的轉折點,業務量突增,對系統的壓力很大,有篇文章是這樣記錄的:2008年10月,劉強東看到公司銷售數據后大吃一驚,雖然高端產品銷售不理想,但是低端業務增長很快。比如五六千元一顆的CPU,2萬元以上的單反數碼相機,還有5000元以上的手機,銷量很少,但數碼相機中的卡片機、1000元左右的手機,銷量卻保持高速增長。這個可以理解為客戶受金融危機影響,口袋縮水,當然要節儉過日子,所以低端產品銷量好于高端產品。到11月中旬,京東商城的訂單突然暴增30%,也就是說,每天增加5000個訂單,京東爆倉了。這時劉強東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就京東商城當時的物流處理能力,每個物流人員每天最多也就處理50個訂單,包括出庫、掃描、打包、發貨這些流程。增加5000個訂單,意味著要增加100個員工,而春節之前招人非常難。(出處:《劉強東:注定震驚世界》京東讀書(官網),看來努力拍老大馬屁哪兒都一樣啊:)
每天5000個訂單增量,捫心自問一下,企業的電商平臺每天能有5000張訂單的有多少?
讓我們進一步去挖掘互聯網大數據,我找到這樣一張圖,讓我們看看京東2008年的年平客單價是多少?

是750元,13億除以750是多少?是173.3333萬單,再除以365天,平均每天訂單數為4749單,再除以30人,為158單/天.人。考慮到京東2008年第四季訂單快速增漲,以及實際配置不足30人的情況,我們按200單/天.人來框算,對于一個成熟電商平臺來講,每天訂單數總數/200 ?這就是你應該配置的技術人員數量(當然水平不能太拙)。
以上測算不一定科學,僅供研究,參考。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作者、出處)
- 前言
- PPS為什么拒絕TV網絡接入?
- 谷歌,草色遙看近卻無
- 主流平板電視廠商的三包政策(截止2010-3-30)
- 閑說推特(Twitter)和微博
- SAP收購Sybase的真實意圖或強化BI
- 人民日報鄙視iPad自討其辱
- 微軟MSN和新浪整合什么?
- 互聯網監管的雙刃劍
- 平板三包新政深度解析
- 蘋果動了誰的奶酪?
- 禁電動車的連鎖反應
- AMD導演“云”上的日子
- IE6的中國式悲哀
- 老喬離場測試,蘋果仍將引領設計風范
- Chrome大戰Firefox,開源的勝利
- AMD新任CEO曝光“火”攻路線圖
- 從暴力維權看消法的短板
- 企業呼叫業務外包需慎重
- 傳統賣場或淪為“電商”義工?
- 海底撈,我們該學什么?--《海底撈你學不會》讀后感
- 京東40億云計算“遠程導彈”猜想
- 微軟必應借PK谷歌突圍中國搜索市場
- 散打:支付寶、微信、微博的“三國殺”
- Win8被禁購信息戰由暗到明
- 信息戰第二彈:中國對美國咨詢公司Say no
- IBM中槍后,下一個是誰?
- 淘寶,京東,蘇寧易購技術架構(路線)分析和比較
- 淘寶PK京東:哥刷的不是廣告,刷的是存在
- 企業信息化互聯網轉型“生死劫”
- 別了Adobe,會步諾基亞摩托的后塵嗎?
- 電商大佬聯手ERP廠商的背后故事(上個月就想寫,一直沒時動筆,終于:)
- 從一只狗的創新說開去
- 你不能||不需要||沒必要討好所有的客戶!!
- 電商創業,你到底需要多少人的技術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