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財經和科技版同時看到一則消息,京東2012年簽800億三年的家電采購合同。這個合同,應該是意向性的,平均每年267億。考慮到網上銷售的增速,可能2012年比較少一些,但估計也有機會沖擊100億,2013和2014年則是高速增漲期。網上家電銷售渠道,關鍵在于配送和服務,物流方面除京東自建的外,各大廠家的物流配送體系也會起到互補的作用。而服務方面,京東如何協調線上的服務,和廠家線下的安裝、調試、維修、退換機等服務,則是電商渠道是否能迅速擴展的關鍵。
?
當然,以上的問題,電商和廠家會通過不斷的磨合和改革,最終會一一解決。如何平衡電商渠道和賣場渠道的關系,如何定價,這是蘇寧易購這種同時有兩種業態的渠道商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目前,線下賣場渠道還占有優勢,但電商渠道的快速發展,以及年輕消費者網購習慣的養成,已經對傳統渠道產生影響。
?
我身邊不少朋友,在大家電的網上購物時,一般采取先到賣場看貨,咨詢功能和價格,也會砍價,然后回到網上,在電商渠道下單(通常電商渠道有價格優勢,在同價或贈品相當的情況下,不少年輕人會選擇網上下單和支付)。從這種趨勢看,傳統賣場的直銷員,有可能是在為電商作義工,電商節省了客服提供咨詢的成本。實際上,也確實有不少電商的客服人員,建議咨詢用戶對某一款產品先到賣場去感受一下,我撥打過幾家主流電商的呼叫中心,咨詢某型號產品比較專業的使用問題或技術參數之類時,客服人員都不約而同地推薦去賣場感受一下。
?
目前,電商銷售大家電起步時間不長,也沒有經過海量銷售的考驗。不過,電商在數碼和小家電積累的經驗,以及新一代消費者購買習慣的改變,電商渠道超越傳統渠道應該是在不遠的將來。
?
電商渠道賣家電前途是一片光明,否則京東也不會對家電這種費時費力,利潤率相對較薄的產品下重注。不過,電商和傳統渠道的競爭,還得經歷定(議)價博弈,物流配送速度,電商自建服務體系和廠家服務體系的整合、協調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目前在傳統渠道基本不是問題,但對于電商來說會有層出不窮的新問題。這需要電商及家電企業有大智慧、大魄力來解決,而不是糾結于短期的既得利潤。
?
傳統渠道有所謂的入場費,占位費以及名目繁多的店慶、促銷等等,相關的成本最終還是由消費者來買單。電商渠道要發展,不能單純的去復制這些(比如某寶的旺鋪費),而是要為家電企業和消費者打通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通過電商銷售規模,移動信息化,集中配送等手段獲取合理的收益。
- 前言
- PPS為什么拒絕TV網絡接入?
- 谷歌,草色遙看近卻無
- 主流平板電視廠商的三包政策(截止2010-3-30)
- 閑說推特(Twitter)和微博
- SAP收購Sybase的真實意圖或強化BI
- 人民日報鄙視iPad自討其辱
- 微軟MSN和新浪整合什么?
- 互聯網監管的雙刃劍
- 平板三包新政深度解析
- 蘋果動了誰的奶酪?
- 禁電動車的連鎖反應
- AMD導演“云”上的日子
- IE6的中國式悲哀
- 老喬離場測試,蘋果仍將引領設計風范
- Chrome大戰Firefox,開源的勝利
- AMD新任CEO曝光“火”攻路線圖
- 從暴力維權看消法的短板
- 企業呼叫業務外包需慎重
- 傳統賣場或淪為“電商”義工?
- 海底撈,我們該學什么?--《海底撈你學不會》讀后感
- 京東40億云計算“遠程導彈”猜想
- 微軟必應借PK谷歌突圍中國搜索市場
- 散打:支付寶、微信、微博的“三國殺”
- Win8被禁購信息戰由暗到明
- 信息戰第二彈:中國對美國咨詢公司Say no
- IBM中槍后,下一個是誰?
- 淘寶,京東,蘇寧易購技術架構(路線)分析和比較
- 淘寶PK京東:哥刷的不是廣告,刷的是存在
- 企業信息化互聯網轉型“生死劫”
- 別了Adobe,會步諾基亞摩托的后塵嗎?
- 電商大佬聯手ERP廠商的背后故事(上個月就想寫,一直沒時動筆,終于:)
- 從一只狗的創新說開去
- 你不能||不需要||沒必要討好所有的客戶!!
- 電商創業,你到底需要多少人的技術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