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M 周刊第 7 期 2015-11-30
為了能更好的傳播產品經理精品文章,我們特意創建「[PM 周刊](http://pmweekly.com/)」,將通過微信和郵件的形式推送給大家,每周周一定時推送。同時也歡迎大家參與進來,與我們一起「[貢獻內容](https://github.com/vincent4j/pmweekly.com/issues/new)」。
## 市場分析
[馬化騰的產品真經:創造生物型組織的 7 條“灰度法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AzODk0MA==&mid=400647253&idx=1&sn=1ca735e8cc412ba22366cc7726c75fc8&scene=23&srcid=1124AL2pHP56eJmaW0S3DjXI#rd)?
馬化騰把 14 年來騰訊的內在轉變和經驗得失總結為創造生物型組織的“灰度法則”,這個法則具體包括 7 個維度:需求度、速度、靈活度、冗余度、開放協作度、創新度、進化度。
[馬化騰:資源只是加法,產品力才是王道](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k5NDE2MA==&mid=400505794&idx=1&sn=42fa8402f67238c60f2874cef4f3af27&scene=23&srcid=1124VmIkzEm6sURvlOxC4SMb#rd)?
在《哈佛商業評論》對其專訪中,馬化騰從騰訊成功的因素、產品戰略以及他的管理哲學三個維度闡釋了他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諸多思考。
[一分鐘看懂 2C 和 2B 創業的區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jgyODk3NA==&mid=400429760&idx=8&sn=58edc5a44b5d83d3199d2acb4de97cfd&scene=23&srcid=1126TgW1uCBHocd2nzvmIIn8#rd)
## 產品設計
[為什么要考慮用戶場景?](http://www.yixieshi.com/ucd/23288.html)?
當你把用戶體驗和用戶場景割裂之后,就會發現做用戶體驗很容易就陷入「老板式」或者「拍腦門式」的設計。不結合真正場景做出的功能就是耍流氓。
[怎樣去設計產品的反饋建議系統?](http://www.jianshu.com/p/e8f32910882c)?
產品需求的主要來源之一是用戶,而反饋建議系統是產品團隊與用戶溝通的一種重要途徑。
[如何從 0 到 1 搭建電商促銷系統?](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EwMjg2MA==&mid=400830495&idx=1&sn=e71596bf4b7c3c11d9ddad612646651a&scene=23&srcid=1124CWTVv4DdsDRoWyFhqxpz#rd)?
無論是電商還是 O2O 都在通過促銷、補貼吸引客戶,代金券、支付紅包、下單立減、包郵、活動價各種玩法層出不窮,而這些玩法都需要在系統中抽象成不同的優惠規則。
[怎樣實現簡約的產品設計](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g2NDA3MQ==&mid=400901485&idx=3&sn=a0c54a5f21dc29b9c66ce7abe58e310a&scene=23&srcid=1124ltp4rGqvKJy2up9eNICd#rd)?
“簡約設計”就像打地鼠一樣,你打了這頭,那頭就起來了。
## 用戶體驗
[那些小處見大的設計細節系列 (共 10 篇)](http://beforweb.com/taxonomy/term/151)?
收集了很多 Web 和 App 產品中設計用心的小細節,包括一些精妙的微交互模式,一些小小的情感化元素。
[最好的產品設計是看不見的設計](http://36kr.com/p/5039960.html)?
“好的設計……就是盡可能的少設計”— — 迪特 · 拉姆斯
[Auto Save(自動保存)案例和情景分析](http://www.woshipm.com/pd/242913.html)?
通過分析幾個官方設計案例:Mac OS X Lion, Microsoft, WordPress, Rhino,和幾個親自體驗的產品:Lofter,簡書,Medium,Qzone說說,來分析 auto save 的使用場景和注意事項。
## 產品運營
[貫穿產品運營過程的三個用戶思維](http://36kr.com/p/5039027.html)?
互聯網一直都強調用戶思維,可事實上在行業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做一個產品,期望目標用戶能涵蓋普羅大眾,男女老幼、大拿小白、文青屌絲……通常這樣大而全的產品會走向消亡,因為正常情況下,每一個產品都該是為特定目標群的共同標準而服務的。
[Pocket 是如何用 20 個人拿下 2000 萬用戶的?](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AyODE0MQ==&mid=400691578&idx=1&sn=087ad9eaae8efadb3af285fea4fb49e6&scene=23&srcid=11174Gq2E87nA0AoxSrmlEs3#rd)?
Pocket 證明了團隊大小不等于公司影響力規模,也解釋了一個小團隊是如何做到“四兩撥千斤”服務于巨大用戶群的。
## 其他
[設計師如何在與產品經理的合作中獲得更多話語權](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MxOTgxNg==&mid=400715761&idx=1&sn=e45cb6036b0b0b7eb78e5ae26af47363&scene=23&srcid=112658oaE1YySsQxxJAGXb4w#rd)?
設計師、產品經理,兩個完全不同的角色,但有著一樣的目的:利用自己的專業不斷的改進產品,讓用戶更好的接受產品從而達到商業利益上的成功。
- 前言
- PM周刊第1期
- PM周刊第2期
- PM周刊第3期
- PM周刊第4期
- PM周刊第5期
- PM周刊第6期
- PM周刊第7期
- PM周刊第8期
- PM周刊第9期
- PM周刊第10期
- PM周刊第11期
- PM周刊第12期
- PM周刊第13期
- PM周刊第14期
- PM周刊第15期
- PM周刊第16 期
- PM周刊第17期
- PM周刊第18期
- PM周刊第19期
- PM周刊第20期
- PM周刊第21期
- PM周刊第22期
- PM周刊第23期
- PM周刊第24期
- PM周刊第25期
- PM周刊第26期
- PM周刊第27期
- PM周刊第28期
- PM周刊第29期
- PM周刊第30期
- PM周刊第31期
- PM周刊第32期
- PM周刊第33期
- PM周刊第34期
- PM周刊第35期
- PM周刊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