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漁歌灣**
我走在故鄉的路上。
順著這陡陡的山道走上去,只要翻過山梁,就能看到那片湛藍湛藍的大海,看到延伸在海灣里那兀地拔起的漁歌角,看到那青堂瓦舍的漁村——漁歌灣了。
我一往情深的漁歌灣喲,十幾年不見竟變得如此秀氣!這山全種滿了馬尾松,高的、矮的、粗的、細的,像是松的海,越往上走,這山與海,松和湖的奏鳴,究竟是大湖的歡歌還是松濤的笑語,也真難細辯了;腳下這條蜿蜒穿過松林直至山頂的小路,該是漁家姐踩出來的吧?她們總愛趕潮起大早的,挖了蛤釣了蟶子,打滿了一筐筐鮮魚,就那么赤著腳丫,挽著褲腿,一排十幾個人,呼閃著肩上的扁擔,挑著閃光的,還張嘴呼氣的魚兒,到山后農貿早市上送鮮貨……
近家情更烈。我這般想著,看著,慢步挨過山崗,已經是傍晚歸帆返棹的時分了,隱得像一幅水墨畫,點點漁火,明滅閃爍于海天之間,給人一種鄉情的溫馨。晚飯桌旁,我貪婪地吃著媽媽為我做的蝦醬雞蛋和“爛翻身”咸鮐魚,聽她講這幾年來漁家紅火的生活景況,肺腑中充盈著情感的浪波,就這樣,我竟無端地在枕上聽了一夜的潮音,斷續地一些染著浪漫色彩的佚事涌上我的心田……
曾記得,在我孩提時代,每當麗日灼灼,桃花水漲的時候,媽媽就帶我到柔沙閃爍的灘頭,撐張起一幅漁網,她邊補網邊講這樣一個美麗的故事給我聽:“從前呀,咋老輩子的時候呀,這里不叫漁歌灣,是叫漁哥灣的。”
“那漁哥是誰呢?”我總是這樣問。
“漁哥是咱的老祖宗。他是個流浪漢,沿著海邊打魚吃,有一天他走到這里,看山山秀,看水水清,可就不舍得走啦,這事被老財主知道了,看這漁哥身膀實實渾渾的,是個海把式,那時節,這一帶地方地多海寬人卻很少,老財主遞給漁哥一根巴棍說:‘你扔吧,能扔多遠就扔多遠,方圓之內歸你種田打魚吃。’那漁哥接過巴棍,站在一塊大礁上,臉兒背著大海,先往東扔,再往南扔,然后朝西扔去,由于他用勁過猛,把那大礁踩下一個老大的腳印,后來人就叫這礁漁哥腳(角),再以后呀,漁哥娶上一個能干活的漁姐,在一起過日子,輩輩世世傳下來,這里便是漁哥灣了。”
“為什么現在又叫漁歌灣?”
“那是叫白了。”
媽是那樣說,其實解放后這里生活好起來村里海上一片歌聲,才改名叫漁歌灣的。……
--: (發表于1984年4月《散文》)
* * * * *
#### 附:《寫給崇信》
:-: 盧萬成
:-- 崆峒島上的老房子許多是卵石砌成的。海草苦頂,一律灰褐顏色。我在島上多次逗留,印象最深的就是這樣一些沐浴海風的老屋。
大約是在1984年吧,我和作家王崇信先生上島居住。王崇信是寫散文的,見了島上每一事物都歡喜得要命,他高興極了時,就捂著肚子蹲下,我知道這準是有一篇散文要誕生了。他是一個有激情有詩意的作家,瞳孔特別大,眼睛又是白多黑少的那種,奢煙奢酒,喜歡空論,然而一旦創作欲激發出來,夜里就不要命地寫作。那時我年不足三十,他卻已五十開外了,我每天寫作大約四小時,他卻在十多小時以上,他是寫散文,可以現找米下鍋,我寫小說,都是沉積多年爛熟于心的東西,他每天夜里都要喝下一瓶白酒,有時我半夜被他咳嗽醒,就在燈影里看他寫作的情況。他寫東西是靠下功夫磨練出來的,所以打磨字句的功夫較長,這時崇信雙目不是盯住稿子,而是盯住酒瓶。盯一會,埋頭寫幾行,舉起酒瓶,再盯。我記得他總喝坊子白干,直到酒干倘賣無了,他才算罷筆,和了衣蜷在床上,還要扭開收音機方才睡去。
有一天我說起我們居住的房子,是卵石砌起來的,由此踮起古代的壘卵,又說這類滾圓的石頭或許曾經是巨石呢。這時童心依舊的崇信便突然將耳朵湊向墻角,說是這樣就能聽見波濤的聲音啦!或許富有詩意的想象足以激發他的創作,當晚他便攜了手電到海邊撿拾卵石,回到屋里便就了石頭的形狀使毛筆題上字,我記得有的是枕濤,有的是藍夢,有的是碧海青天夜夜心。有一枚極好的卵石,他題上漁歌灣三個字。他寫字極工整,當然行草也很出色,自幼習摹二王。當我對著漁歌灣三字詫異時,他得意笑了,說明天且看著老王奮筆。
翌日晨起。他就伏案,案頭沒有酒,只有一對卵石。直到傍晚,他寫出了名篇《漁歌灣》,出島后,正巧趕上當時任《散文》雜志的主編石英先生來煙,見了這篇散文,一時愛不釋手,著名作家秦牧和陳荒煤先生均給予極高的評價。惜乎王崇信先生此后便極少動筆,而我許多年來東奔西跑,已極少見到他了,前年聽說他的舊址已拆,搬到西郊躲遷。直到近日,忽接王崇信的大禮,告我他已搬回新居,在新居的頭樁事就是整理書房,趁精神尚健,預備寫點東西,我讀信后不盡感激,并在此憑了多年的舊交,一并約稿,仍望崇信先生筆健如舊,賜稿則個!
--: (發表于1995年2月28日《煙臺日報》)
- 封面
- 大海的懷念
- 海媽媽
- 芝罘情思——海濱拾零之二
- 海岸路抒懷——海濱拾零之四
- 老街老巷
- 權威從哪里來
- 教誨
- 醉春風
- 宋磊學畫記之一
- 宋磊學畫記之二
- 只因他是主人翁
- 氣磅礴 色斑爛
- 寄情“老解放”
- 他們日夜在戰斗
- 華發添 志彌堅
- 漁歌灣
- 質樸的追求
- 不善巧思 必落俗套
- 乘長風起舞
- 智慧與理想的騰飛
- 哀歌
- 愛國主義的凱歌
- 鋼鐵二題
- 夜航明燈
- 在光榮的崗位上
- 載譽歸來訪韓濤
- 許身藝海勤探求
- 觀眾需要真善美的藝術
- 盔甲山抒懷
- 珍珠的光采
- 老帆桿
- 贊美你豐美的大地
- 一封無法寄發的信
- 光與火的凝聚
- 要演出人物性格來——戲曲瑣談
- 迷人的柜臺
- 銀色的鷗翅
- 風雨夜話人
- 新姿新色放新花
- 陳酒新酒總關情
- 玉環醉舞全憑酒
- 鼓舞的瓊漿
- 葡萄酒城漫步
- 下筆有心聲
- 迷人的《每周一曲》
- 沂水蒙山 巍巍雄風
- 結婚萬花筒
- 歲月長鮮歌不謝
- “梨園芬芳”芬芳了梨園
- 海事
- 為王煥理《拙齋小草》序
- 煙臺,我心中的城徽
- 一曲秉公執法的贊歌
- 父親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