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環醉舞全憑酒**
在唐朝天寶年間,玄宗李隆基在世的時候,宮中沉香亭牡丹盛開,李隆基命詩人太白獻詩。太白帶醉立寫《清平調三首》,被后世傳為佳話。我常想,太白當時如若沒有酒力,怕也交不了這份差。因此,酒這東西在必要的時候比李時珍的珍貴藥材還來勁,無怪乎它老陪伴著人們紅潤的臉。
一個人對事對物都有它自覺或不自覺的認識過程。我佩服酒就有這層意思,可以說閱盡人間酸甜苦辣。在那凄風苦雨的長夜里,我站過紅燈綠酒的桌邊,窒人的酒氣侮辱過我的神經。記得有一次,在當時的奉天南市場一家豪華的酒樓上,那個滿腮胡子的“大塊”,拖著穿著馬靴的醉腿,擎著紅瑩瑩的酒盞,罪惡地在我的眼前晃動,直使我打翻了他的邪念,醇漿濕了我的“羅衫”。這是我拒酒的難忘記憶。
長夜過后更是晴。解放后我成為一名人民的演員,在舞臺上盡情地引亢高歌、婆娑起舞。那時我正上演梅派名劇《貴妃醉酒》。有一天晚上演出結束,當我剛從前臺下來卸妝時,導演過來向我說了幾句稱贊的話,不過他又說:“你的醉姿醉態似乎……”我沉思了。
楊貴妃的醉姿醉態是個啥樣的呢?多少天來,這個思慮一直在我心頭翻騰著。那時候形象和典型的概念對我來說還像是一首朦朧詩。于是我想到了酒,然而我是厭惡它的,當然就沒有酒醉的體會,跟著老師模仿那些程式化的舉手投足,也只會是為表演而表演。為了給觀眾更美的享受,我曾到街上小酒館里去看醉漢以捕捉狀態,但畢竟是醉漢好看戲難演。
該是清晨夢回時吧。靈犀相通,我忽地又想到酒,酒也不是毒藥,何不親自喝它幾口?我爬下床偷喝團長老伴的酒,在斗室里真個的演起《貴妃醉酒》。據說“太真持七寶杯酌葡萄酒”,我想這杯是重要道具,那酒便是傳情的因子。我舉著杯喝一口,沒事,再喝一口還沒事,我心想我的神經是抗麻醉的,干脆來個開懷暢飲吧。就這樣,我知道了飄飄欲仙的滋味。想不到“梁上君子”學玉環,初醉會演帶情戲!我想到當時山東省話劇團的王玉梅同志。她為了演好劉胡蘭抱著軍鞋快步上場的情節,在風雪交加的氣候里親自爬了多少次山坡,看來藝術出自真知是一點不假。楊玉環那“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的心情,我居然也能領略了一二。
多有意思,為了演好戲,我學會了喝酒。在舞臺上那些醉眼、醉步、醉態我演起來就運用自如了。楊玉環的初醉,有高力士敬酒失言而促成,才有扶案出酒、再醉失常態、滾腰銜杯,醉后宮娥們攙扶而歸。這些細膩的表演,我也能應付了。
誰料到酒也能教會我演戲?從此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大舞臺上,在歡樂的節日里,在我領獎的時候,我總是舉起閃著琥珀光澤的高腳杯和著愉悅的淚花去安慰我的心田。啊,甜濃濃的美酒,你撥動過我多少次赤誠的心弦!
--: 發表于1990年9月18日《華夏酒報》
- 封面
- 大海的懷念
- 海媽媽
- 芝罘情思——海濱拾零之二
- 海岸路抒懷——海濱拾零之四
- 老街老巷
- 權威從哪里來
- 教誨
- 醉春風
- 宋磊學畫記之一
- 宋磊學畫記之二
- 只因他是主人翁
- 氣磅礴 色斑爛
- 寄情“老解放”
- 他們日夜在戰斗
- 華發添 志彌堅
- 漁歌灣
- 質樸的追求
- 不善巧思 必落俗套
- 乘長風起舞
- 智慧與理想的騰飛
- 哀歌
- 愛國主義的凱歌
- 鋼鐵二題
- 夜航明燈
- 在光榮的崗位上
- 載譽歸來訪韓濤
- 許身藝海勤探求
- 觀眾需要真善美的藝術
- 盔甲山抒懷
- 珍珠的光采
- 老帆桿
- 贊美你豐美的大地
- 一封無法寄發的信
- 光與火的凝聚
- 要演出人物性格來——戲曲瑣談
- 迷人的柜臺
- 銀色的鷗翅
- 風雨夜話人
- 新姿新色放新花
- 陳酒新酒總關情
- 玉環醉舞全憑酒
- 鼓舞的瓊漿
- 葡萄酒城漫步
- 下筆有心聲
- 迷人的《每周一曲》
- 沂水蒙山 巍巍雄風
- 結婚萬花筒
- 歲月長鮮歌不謝
- “梨園芬芳”芬芳了梨園
- 海事
- 為王煥理《拙齋小草》序
- 煙臺,我心中的城徽
- 一曲秉公執法的贊歌
- 父親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