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載譽歸來訪韓濤**
晴空,一架銀灰色的大型民航班機,滿載著煙臺市京劇團演員們的歡樂和友誼,從國外向首都北京飛來,客艙里,幾十名男女演員個個興高采烈,爭著從舷窗上俯瞰機下的高山、大河、田野、城鎮和村莊……舷窗旁,坐著一位眉清目秀的中年人。此刻,他凝望著窗外的錦繡河山,心潮起伏,浸入深沉的沉思之中。他,就是這個劇團的主要演員韓濤。
人們常把母親和祖國這兩個詞兒連在一起。孩子出遠門想的是母親,韓濤這時的一顆心,全融化在對偉大祖國的淪肌浹髓般的熱愛之中。
不是嗎?當天安門第一面五星紅旗莊嚴升起的時候,他才是個四歲的幼兒。幾十年來,在黨的培養教育下,他逐漸顯露出自己的藝術才華,成了市京劇團的主要演員之一。如果沒有黨,沒有社會主義祖國,這個在炮火中誕生的孩子,哪會在今天代表我們國家出國做訪問演出呢?
短短的一個月,韓濤的猴戲轟動了仰光、昌迪加爾、加爾各答、孟買和新德里。印度總理英?甘地和副總統及政府一些高級官員觀看了演出,盛贊精湛的中國京劇藝術。韓濤和劇團全體同志們一起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榮譽,來自辛勤的努力,來自一片報國的誠心。讓我們來聽一段動人的故事吧:在國外繁忙的演出中,韓濤不慎扭傷了腳,紅腫得很厲害,連走路都一瘸一拐的;而京劇團這時馬上就要到新德里,首場戲就是韓濤的“鬧天宮”,能不能上場、能不能在印度的首都開個好頭?他心里沒有底。這時,劇團連夜開會,做戰前動員。領導的鼓勵和關懷,給了他信心和力量。當新德里的第一場演出的帷幕在激越的鑼鼓聲中徐徐拉開的時候,韓濤懷著為國爭光的雄心壯志,硬是強忍著劇烈的疼痛上場了。在臺上,他翻滾跌打緊湊火爆,脆快的“出手”干凈利索,一根猴棍舞得花團錦簇,誰也沒看見他竟是個帶傷的“美猴王”。這場戲,他的汗水濕透了兩件“水衣”,英?甘地總理為他鼓掌十二次,臺上臺下情緒極為高漲。他們的演唱為中印人民的友誼譜出了新的奏鳴曲。
就在他們載譽歸來的時候,作為一名老觀眾的我,走訪了韓濤。他暢談了這次出國演出的許多感受,言語中充滿了對黨和祖國的愛,情真意切。但對他自己為了演好出國節目而勤奮苦練的事,卻謙遜地只字不提。為了“啟發”他,我就單刀直入問他:“您很久不演武戲,這次出國怎么重操舊行?”他卻笑笑說:“工作需要,沒啥好講的。”進而細談才知道,他游標武生改為老生,是以臨時“攢鍋”開始的。后來,領導發現他嗓音好,具有演文戲的天賦,便讓他改唱老生了。這次劇團接受出國任務,安排他演“鬧天宮”。為了“出手”的高難動作不出紕漏,他日夜靠在練功場上苦練,短短的一個月,身子就掉了十來斤肉。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演的這出戲成了出訪必演的劇目之一。話題談到今后的打算,他有點靦腆地說:“這次出國演出的成功,應歸功于黨,歸功于集體的力量。至于我個人,實在微不足道。一位領導同志給我提了個高標準的要求,要我爭創渤海之濱的李少春,文要唱好舞要精。我絕不辜負黨的期望,今后要立足本職,腳踏實地,勤學苦練,像李少春那樣,為黨、為祖國爭光。”從這樸實無華的語言中,我看到了一位人民演員的赤子之心!
--: (發表于1984年1月28日《煙臺日報》)?
- 封面
- 大海的懷念
- 海媽媽
- 芝罘情思——海濱拾零之二
- 海岸路抒懷——海濱拾零之四
- 老街老巷
- 權威從哪里來
- 教誨
- 醉春風
- 宋磊學畫記之一
- 宋磊學畫記之二
- 只因他是主人翁
- 氣磅礴 色斑爛
- 寄情“老解放”
- 他們日夜在戰斗
- 華發添 志彌堅
- 漁歌灣
- 質樸的追求
- 不善巧思 必落俗套
- 乘長風起舞
- 智慧與理想的騰飛
- 哀歌
- 愛國主義的凱歌
- 鋼鐵二題
- 夜航明燈
- 在光榮的崗位上
- 載譽歸來訪韓濤
- 許身藝海勤探求
- 觀眾需要真善美的藝術
- 盔甲山抒懷
- 珍珠的光采
- 老帆桿
- 贊美你豐美的大地
- 一封無法寄發的信
- 光與火的凝聚
- 要演出人物性格來——戲曲瑣談
- 迷人的柜臺
- 銀色的鷗翅
- 風雨夜話人
- 新姿新色放新花
- 陳酒新酒總關情
- 玉環醉舞全憑酒
- 鼓舞的瓊漿
- 葡萄酒城漫步
- 下筆有心聲
- 迷人的《每周一曲》
- 沂水蒙山 巍巍雄風
- 結婚萬花筒
- 歲月長鮮歌不謝
- “梨園芬芳”芬芳了梨園
- 海事
- 為王煥理《拙齋小草》序
- 煙臺,我心中的城徽
- 一曲秉公執法的贊歌
- 父親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