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色的鷗翅**
如果有人問,在芝罘海濱最常見的是什么?回答將是異口同聲的海鷗,象征著芝罘灣的個性。你看那鷗翅滑過的曲線,多像海浪起伏,幾個敏捷的俯沖,如風云跌宕,不拘一格。在海邊長大的我自然明白,這撒歡的驕傲,靠那矯健的翅膀。于是,羨慕、嫉妒曾經漫上我童年的稚心,那時想,假如人也有這樣一對翅膀,垂天遨游于四海,定比海鷗飛得美。
果然有這一天,那是1984年的10月,一批青年人乘改革之風起飛了,還真抖出了一副銀色的鷗翅——白歐文化服務公司。
這幅鷗翅從乳毛絨絨到穿浪奮飛,都盡染著時代的色澤。改革之年,人們更需求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外地“以商養文”的經驗,給這些熱心文化事業的年輕人諸多的啟迪和鼓舞,為了社會主義的文化事業,把心血傾注了這項事業,該是他們最愉快的心愿。
要到“白鷗”工作,可不是那么簡單。這家公司要儲備一批文藝骨干,作為開展業余文化活動的主力軍,當然得具備一定水平的文化專業;要搞商業業務,得善經營,懂行情,講究經濟效益,這又必須是企業家式的人物。一批奮然再起的熱血青年,興致勃勃地匯集到“白鷗”的大本營。
剛開始他們只是雛兒,翅膀還很嫩,只有兩間房子和借來的2萬5千元流動資金。他們面前并不是波平如鏡的大海,想躋身于文化用品商業的市場,得全憑輾轉雙翅而騰飛。這里面有著多少動人的事情啊!
誰會忘記曲淑娟,她來公司的第二天,就被派往北京出差,那時她愛人出差在外,也只好把女兒送母親家,行色匆匆。往返不久,正逢全區物資交易會,這剛誕生的“白鷗”還鮮為人知,偌大的市場,連個立身的地方都沒有,她東跑西顛,爭得了擺攤的一席之地,又找車搬貨,硬是把“白鷗”這塊招牌在交易會上豎了起來。
于加,一個文靜的小伙,精于音律長于器樂,是一把小提琴能手,他到廣州鋼琴廠去訂貨,從鋼琴的音質、音量,直談到鍵感、手感和演奏,那廠家的供銷科長為之震驚,被這行家里手所感動,也為產品找到知音而慶幸,當即就賣給他十架鋼琴,第二年又是五十架。按規定價格可以向上浮動20%,但他們都按牌價賣給急需單位。
還有王榮青,原是一家廠的中層干部,他進公司后,主動承包了文化商店。店小,地角也偏僻,他風風火火地帶領銷貨員跑工廠、機關,送貨上門,生意做火了,顧客盈門而來,半年時間,六個人完成營業額21萬元,獲利2萬4……
1986年3月,桂林。全國音響磁帶交流會。“白鷗”的龍小明在晚會上欣然登臺。這位煙臺市業余青年歌手,一曲《十五的月亮》贏得滿堂彩頭。于是人們紛紛打聽他的尊姓大名,龍小明和煙臺白鷗公司一時名聲大震,一些生產廠家和經銷單位熱情向他介紹產品和許多暢銷貨流。“白鷗”買到了貝多芬第六、第九交響曲,他們高興地說,在大城市買不到的磁帶,在煙臺買到了。現在,“買磁帶,上白鷗”已經為煙臺音樂愛好者的口頭禪了……
住在芝罘,常在海邊,每每見到成群的白鷗,扇動那銀色的翅膀,便想到它們的凝聚力,也想到白鷗與海浪的知名度。看看今日這群硬翅的白鷗文化服務公司的青年們,總覺得他們在時代的浪潮上算得勇者,也覺得那公司的名字起得確也恰切。這時,心底涌上一句贊語:向深海飛吧,白鷗!
--: (發表于1987年9月20日《煙臺日報》)
- 封面
- 大海的懷念
- 海媽媽
- 芝罘情思——海濱拾零之二
- 海岸路抒懷——海濱拾零之四
- 老街老巷
- 權威從哪里來
- 教誨
- 醉春風
- 宋磊學畫記之一
- 宋磊學畫記之二
- 只因他是主人翁
- 氣磅礴 色斑爛
- 寄情“老解放”
- 他們日夜在戰斗
- 華發添 志彌堅
- 漁歌灣
- 質樸的追求
- 不善巧思 必落俗套
- 乘長風起舞
- 智慧與理想的騰飛
- 哀歌
- 愛國主義的凱歌
- 鋼鐵二題
- 夜航明燈
- 在光榮的崗位上
- 載譽歸來訪韓濤
- 許身藝海勤探求
- 觀眾需要真善美的藝術
- 盔甲山抒懷
- 珍珠的光采
- 老帆桿
- 贊美你豐美的大地
- 一封無法寄發的信
- 光與火的凝聚
- 要演出人物性格來——戲曲瑣談
- 迷人的柜臺
- 銀色的鷗翅
- 風雨夜話人
- 新姿新色放新花
- 陳酒新酒總關情
- 玉環醉舞全憑酒
- 鼓舞的瓊漿
- 葡萄酒城漫步
- 下筆有心聲
- 迷人的《每周一曲》
- 沂水蒙山 巍巍雄風
- 結婚萬花筒
- 歲月長鮮歌不謝
- “梨園芬芳”芬芳了梨園
- 海事
- 為王煥理《拙齋小草》序
- 煙臺,我心中的城徽
- 一曲秉公執法的贊歌
- 父親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