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筆有心聲**
“少識蘆溝壯馬游,驚逢鬢染黃河秋。關山歲月搖相憶,共醉明湖月下舟”。
這是周峙峰發表于1991年5月21日《中國廣播報》上詩三首中的一首。
題為《泉城逢故舊》。得讀之后,被詩中的深刻意境和清新俊逸的藝術美所感動。像是見到作者的性格氣質,悟出他寫詩善用濃縮、展開與節制的思維方法,令人詠誦再三喜不釋手。
這首絕句的前兩行,寫的是與老友故舊從當年縱馬盧溝橋頭到今日黃河之濱的重逢。既有兩地的交待又有時空的推移,繪聲繪色地給人諸多聯想。詩中說他們結識是青春年少壯馬盧溝之時,這次重逢卻是早添華發的年歲了,可想他們初次相識的年代,那該是“云壓幽燕,縱橫敵騎,踏破盧溝月”的時候,但詩作者并沒有那般寫來,只用“壯馬游”三字概括含蓄地表達他們當年之情感,一“壯”一“游”,你可盡去捉摸,在那國難當頭之際他們絕不會雙鳴玉珂般地邀游山水,壯在報國御敵,游于不畏強寇,這般設想也是順理成章的吧。在寫與故舊重逢時,單用了一個“驚”字來引用光陰荏苒彈指流逝的感觸,不過,句中沒有絲微的傷懷,后面壓上“黃河秋”三字,倒給人開闊舒展的遐想,這種遣詞用句,不是平庸無味的羅列,也不是苦心布局的謀篇。讀來恰到好處。
緊接著寫彼此常年想思之情愫,“關山歲月”點明相隔之由,時間之長,又加以遙遠的憶念,如同樂章的再現部,把“少識”、“壯馬”的描繪,重復顯示在讀者的眼前。作者用“共醉明湖月下舟”作結,更是書情畫意美不勝收。既有“西窗剪燭”的詩味,也寄于豪放的情感之中,正像白居易說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試想一對老友在大明湖的畫舫里,淺盞低吟懷舊談今,那促膝達旦的情景,該是多么動人!
當然,這首詩也有其不足之處,如“黃河秋”,三字皆用平聲,是絕句詩少用的“三平調”。我想若改為“大河秋”、平仄是順了,但表達意境卻差了,黃河是我們民族的象征,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又是秋日的黃河,一種大河上下開闊奔流的氣態,不更引人雄姿英發的感受嗎?可見作者“淡墨寫作無聲詩”的良苦用心。
我盼望能讀到周峙峰同志更多更好的詩句,我相信他定會在生活的礦石中冶煉擷采新的鮮花奇葩。
--: (發表于1991年7月1日《芝罘讀報》)
- 封面
- 大海的懷念
- 海媽媽
- 芝罘情思——海濱拾零之二
- 海岸路抒懷——海濱拾零之四
- 老街老巷
- 權威從哪里來
- 教誨
- 醉春風
- 宋磊學畫記之一
- 宋磊學畫記之二
- 只因他是主人翁
- 氣磅礴 色斑爛
- 寄情“老解放”
- 他們日夜在戰斗
- 華發添 志彌堅
- 漁歌灣
- 質樸的追求
- 不善巧思 必落俗套
- 乘長風起舞
- 智慧與理想的騰飛
- 哀歌
- 愛國主義的凱歌
- 鋼鐵二題
- 夜航明燈
- 在光榮的崗位上
- 載譽歸來訪韓濤
- 許身藝海勤探求
- 觀眾需要真善美的藝術
- 盔甲山抒懷
- 珍珠的光采
- 老帆桿
- 贊美你豐美的大地
- 一封無法寄發的信
- 光與火的凝聚
- 要演出人物性格來——戲曲瑣談
- 迷人的柜臺
- 銀色的鷗翅
- 風雨夜話人
- 新姿新色放新花
- 陳酒新酒總關情
- 玉環醉舞全憑酒
- 鼓舞的瓊漿
- 葡萄酒城漫步
- 下筆有心聲
- 迷人的《每周一曲》
- 沂水蒙山 巍巍雄風
- 結婚萬花筒
- 歲月長鮮歌不謝
- “梨園芬芳”芬芳了梨園
- 海事
- 為王煥理《拙齋小草》序
- 煙臺,我心中的城徽
- 一曲秉公執法的贊歌
- 父親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