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2014年《中國公益行業人才發展現狀調查 報告》中發現,隨著公益行業的發展,公益組織越來越走向專業化、職業化,同時公益人才也越來越成為行業最迫切的需求。但是報告同時指出,2014年全國僅28.7%的從業者參與過公益人才支持類項目,大部分從業者因經濟、時間、地域、觀念等原因,難有機會參與到系統的學習和培訓中去。人才培養成為行業的一大挑戰。
從業者綜合職業能力低,導致低效公益。傳統的公益人能力建設模式,難以避免跨地域、時間周期短、系統性不強等困擾。如何為公益從業者提供低門檻、靈活、系統的職業教育,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center>

</center>
## 打造在線學習社區,填補行業空缺
最初,益修組建的學習陣地僅僅是微信群,定期組織來自全國各地的公益人共同學習網絡上的公開學習資源。經過對這幾百位從業者學習需求的收集和對現有公益學習產品的不斷測試,團隊初始成員決定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公益人專門開發一套輕量、趣味、個性化的學習產品和服務,并于2015年初正式組建益修學院全職團隊,開始打造針對非營利行業的在線職業教育平臺。
益修學院通過搜集從業者在實踐中的一手需求,與行業專家一道進行課程開發,借鑒真實案例為涉及問題量身定做解決方案,以5-10分鐘輕量視頻課程產品呈現于在線學習社區,讓公益從業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有針對、有系統、低成本、高效能、愉快地學習職業技能,推動個人的進步、陪伴學習的實踐、鼓勵知識的交流,從而提供獨一無二的互動學習體驗,最終建立一個可持續的能力建設機制和知識庫。1天1塊錢的學習成本,實現了低門檻和大覆蓋量。
<center>

</center>
## 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
從2015年8月100位天使用戶,到現在一年后的10000名注冊用戶、80位講師、200節課程,益修學院給大量公益從業者帶來了學習習慣上的改變。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移動端隨時隨地觀看短視頻課程,并尋找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同時還可以通過在線需求反饋通道,提交問題、求課程。
<center>

</center>
益修學院對公益學習者的學習需求進行不斷分析,形成了一套獨有的課程體系和在線學習體系。在解決普遍性問題、提供基礎行業知識的同時,益修也有針對性地開發個性化學習產品和服務。比如針對社會工作者開發的“100個小組游戲”系列課程,便是根據社會工作者要經常組織集體活動以及經常與人群互動的實際需求,而量身定做的學習產品。在這一系列課程中,學習者可以通過在線視頻觀看應用于不同場合的小組游戲的玩法,并通過視頻中的游戲現場演示進行直觀的學習。不同的學習群體,還可以在記錄學習內容的同時,采用翻轉課堂的模式,將線上課程搬到線下進行實踐,獲得更全面的學習體驗。
<center>

</center>
<center>
益修在線短視頻課程</center>
<center>

</center>
<center>
翻轉課堂-線下學習小組集體學習益修在線課程</center>
針對當下公益組織籌款人才、項目人才等人才缺口問題,益修學院陸續開發出公益籌資官、公益項目官等角色路徑課程。除聚焦不同角色的職業、專業技能的學習外,角色路徑課程還為學習者提供系列的能力升級指引,以及線上、線下實踐、實習渠道,實現每一位前來學習的從業者都能理論與實戰通吃,并獲得職業發展和晉升的可能。
除了個人學習者外,公益機構的機構人才培養需求也越來越多地遞向我們,尤其二三線城市的公益組織以及在地能力建設機構,對于跨地域的在線學習十分渴求。曾經有一家非北、上、廣地區的樞紐型組織向我們提出需求,作為支持性組織,他們需要更豐富、更新鮮的學習資源和學習內容,去為當地組織提供能力建設服務。于是結合當地社會組織對人才培養的期待和從業者實際遇到的工作中的困惑,益修針對性地為其設計了開發課程,并隨時根據需求進行課程開發的優化。越來越多的在地支持性機構和各類公益機構了解到這種學習模式的便利和低成本后,與我們取得了聯系。截至目前,與益修合作的公益機構已達15家。
## 既是學習者也是分享者,跨界讓智慧流動起來
益修學院的講師是多元的、跨界的。益修鼓勵一線實戰的從業者,將實踐中的案例貢獻出來,并經由行業專家、課程開發團隊的打磨,轉化為知識傳遞給更多公益人。曾經有公益人對我們說,這種分享方式促進了他主動尋找實踐中的問題,也開始習慣積累案例。
同時益修也融合其他專業行業的前輩和經驗豐富的從業者為公益行業提供更加專項專業的建議,比如我們邀請財新網的專家為公益人講解怎么做傳播;邀請互聯網公司HR人士為公益組織講解人力資源的基本建設。
目前,有將近20位各界人士,通過益修學院網站的“做老師”通道,向益修發出做老師申請,其中部分老師已通過審核并與益修共同開啟了課程開發模式。
<center>

</center>
<center>

</center>
<center>
來自瑪麗斯特普國際組織的皮揣子老師講授“錨定”在溝通中的作用</center>
互聯網化的學習模式逐漸成為趨勢,互聯網將為教育公平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但線上和線下無法相互完全取代,如何將線上線下有效結合,是益修和眾多能力建設機構共同面臨的挑戰。然而,這也正是公益行業能力建設發展的機遇,不是嗎?
## 資源鏈接信息
項目發起人:
陳希文,聯合創始人&CEO。曾任職于香港紅會、紅十字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東亞辦事處)。10年教育和海外社會服務經驗,分別與東亞5國,以及東南亞、非洲等地運行項目,涉及區域發展、青年與志愿者發展、難民工作、賑災項目和紀錄片制作。
朱艾琳,聯合創始人。香港大學教育(高等教育專業)碩士,大成教練。8年教育及社會服務經驗,曾赴美求學、歐洲工作、并于香港多所高校任職從事學生發展、服務研習、舍堂教育及學生支援工作。
王璇,聯合創始人。曾任職于恩派公益組織發展中心,負責公益組織能力建設工作。8年公益組織志愿者及教育NGO全職經驗,9年國際學校教育工作經驗。
* 客服:help@yixiuxueyuan.com
* 機構戰略合作:partner@yixiuxueyuan.com
* 課程|機構合作:course@yixiuxueyuan.com
* 官網:[www.yixiuxueyuan.com](http://www.yixiuxueyuan.com)
* 微信公眾號:yixiu-xueyuan

- 封面
- 簡介
- 序言
- 張志東寄語
- 呂朝寄語
- 綜述
- 平臺篇
- 騰訊公益:以互聯網核心力量推動“人人可公益”
- 騰訊尋親:不忘初心,讓社會多一絲溫暖
- 微博打拐:網絡形勢下催生的全民打、防拐
- 順豐分享:更輕松、更有趣的公益方式
- 零分貝:讓扶貧更精準、高效
- YU益:青年公益一站式互聯網平臺
- 益博云天:公益新玩法,辦公再也不用買電腦了
- 生活篇
- 淘寶公益寶貝計劃:讓公益伴隨淘寶買賣
- 百度基金會:大公司的初心與小群體的福音
- 信息無障礙產品聯盟:讓所有人都平等享受現代文明
- 心聲:讓聽障者的世界變得更溫暖一點
- 綠色地球:垃圾也有“身份證”
- 完美代碼項目:給殘障人士開一扇互聯網技術就業的窗戶
- BottleDream:讓有意義的事情有意思
- CSDN信息無障礙知識庫:為障礙者撐起一片藍天
- 易保:互聯網保險創新的實踐
- 培訓篇
- 益修學院:垂直在非營利行業的線上職業教育平臺
- NGO2.0公益創客團:推動公益與極客的跨界協作
- 工具篇
- 騰訊云:IT為公益組織賦能
- Office 365助力非營利組織實現“云辦公”
- 靈析:數據,讓公益更有力量
- 隨手記:一個記賬軟件的透明公益路線圖
- 愛盟公益:愛盟的“互聯網+”公益之路
- 金數據:時間,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 極益科技:開源讓公益人做公益更容易
- 奇點公益:不僅是公益的維基百科
- NGO2.0公益地圖:中國公益組織的眾包數據庫
- 公益啦:為公益組織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 志愿者打卡器:記錄,讓公益有跡可循
- 嗖嗖公益:用信息化組織管理模式推動公益事業啟航
- 前車之鑒
- 互聯網尋親平臺
- 無障礙插件
- 附錄
- 白皮書迭代計劃
- 騰訊云:助力公益免費云服務計劃
- 合作媒體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