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有大學生想去偏遠的鄉村學校支教,有動物保護組織想尋找不同城市的的公益伙伴,有些企業社會責任部門想找環保類公益組織一起做項目,這些場景我們經常看到。公益、慈善都是高頻詞匯,參與公益也是剛性需求。問題是,我們在哪兒能找到適合的公益組織呢?如何快速了解他們做過的項目呢?我們又憑什么相信這些組織呢?方法其實不少,互聯網時代,搜索是個好選擇。對的,但去哪兒搜呢?怎么搜呢?
公益地圖([www.ngo20map.com](http://www.ngo20map.com)),NGO2.0開發的眾包公益平臺。基于地理位置或者感興趣公益領域,你可以尋找相關的公益組織。在地圖上,有公益組織的基本信息,和他們發起的各類活動與項目信息,也有企業完成的公益項目和履行社會責任(簡稱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相關信息,還有公益組織和企業的合作案例。這些信息,大部分是通過眾包的方式完成的。
> “眾包是一個公司或者組織把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眾網絡的做法。廣義的眾包則以群體智慧、基于互聯網的廣泛參與為核心,通過服務平臺提供創意的征集、設計、交換和共享,范圍不限于企業。一個眾包任務能夠將全體互聯網用戶納入潛在對象當中,核心是攜手用戶共創價值的理念,是用戶作為內容生產者的參與式文化的體現,并倡導從大眾中發掘創新潛力。借助眾包模式,公益組織可以更好地完成許多任務。”
——引用自《互聯網+公益,玩轉公益新媒體》十二章
公益地圖是國內公益組織的眾包式集中展示平臺和動態數據中心,也是公益組織和企業社會責任的信息對接平臺。通過數據可視化的方式,地圖呈現中國的公益組織與項目的分布情況,同時展示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在不同領域和不同地域的分布情況。
公益地圖能夠幫助公益組織更容易地找到相同或不同領域、地域的公益組織,增進公益組織和企業之間的信息對接與合作的可能性。
<center>

</center>
<center>
公益地圖首頁截圖</center>
從事公益的個人和關心公益的公眾都是地圖的目標用戶,基于地圖的發展進程,當前的核心用戶是公益組織和企業社會責任部門,但最終用戶其實是每一個具體的個人。總體來講,公益地圖可以實現展示、查找、對接、學習的功能。下面以地圖的三類用戶:公益組織、企業社會責任部門及社會公眾為例。展示不同場景下,地圖功能是如何實現的。
## 1.公益組織使用地圖增強可見性
擁有自己的網站是許多組織夢寐以求的事情。但運營網站需要精力、資金和技術能力。對于較小的公益組織來說,缺人、缺錢、缺技術、缺時間,運營網站確實不容易,很可能栽了梧桐卻引不來鳳凰。如果眾多小組織在一起,以某種集體方式呈現,也許傳播和曝光的機會是可以“扎堆”實現的。公益地圖就是這么做的,鼓勵每一家公益組織都來注冊,并生成自己的展示頁面,積少成多,生成一個可視化的數據庫。
公益組織可以把自己的地圖主頁作為展示窗口,發布基本信息、項目信息、活動信息、媒體報道鏈接、活動圖片等,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沒有官網的問題。還可以一鍵分享至各類社交媒體,相對輕松地實現曝光與吸引流量。公益組織在地圖頁面的信息越豐富立體,展示的效果越好,越可能吸引更多潛在的資助方和志愿者的關注。
例如銅川[愛心聯盟](http://www.ngo20map.com/User/view/%20id/19104)這家組織,即便他們舉辦過很多溫暖人心的活動和項目,多數銅川以外的人,即便是公益圈內人,也可能不會注意到這家位于陜西的公益組織。但是,銅川愛心聯盟注冊地圖后,連續發布了多條活動信息并分享至社交媒體,他們的曝光率增強許多。
<center>

</center>
<center>
銅川愛心聯盟的地圖頁面</center>
## 2.企業社會責任部門使用地圖對接公益組織
公益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企業和員工參與公益是大勢所趨。公益地圖通過搜集并展現企業所做的公益活動和社會責任項目,初步達成公益組織和CSR部門的線上信息互通。企業社會責任部門可以根據領域和地域查詢,了解潛在的公益合作伙伴的動態,了解其他CSR活動,學習其他社會責任發展比較成熟的企業和公益組織的對接案例,為自己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鑒。地圖最終的使命是基于線上的這些資訊,結合線下的各類具體對接活動,最終實現本地企業與本地公益組織的資源對接。
為何要特別強調本地企業與本地公益組織的資源對接呢?盡管物流和溝通成本已經降低了,但本地企業和員工與本地的公益組織之間的直線距離最短,他們之間的社會距離也很短,對身邊的社會問題更容易身同感受,而且期待本地社區變得更加美好的愿望也是一樣的。
讓我們看一個發生在成都,NGO2.0親自參與的案例。
2014年5月,由多家知名組織聯合舉辦的“莎軒公益基金杯”Legend-Star商業挑戰賽在成都開幕。申康公司計劃拿出學生團隊銷售總額的30%,NGO2.0拿出5000元聯合捐獻給四川的一家公益組織。但捐給哪家組織呢?組委會規定參賽的學生團隊通過NGO2.0的公益地圖挑選一家接受捐贈的組織。學生團隊需要在決賽的現場上展示最后入選的公益組織和為之募款的理由,得票最高的組織獲得捐贈。最終,地圖上的四川留守兒童心理關愛中心被四家學生團隊選中,共同獲得10000元的資金捐贈。
## 3.社會公眾通過地圖參與公益
前面提到,地圖的最終用戶其實是每一個具體的個人,也就是公眾。公眾可以通過公益地圖查找公益組織,參與公益組織發起的活動。
舉個例子,經常有人在朋友圈里,請求推薦可以接受舊衣物捐贈的公益組織,也有朋友需要來自公益組織的幫忙。大家如果習慣先上公益地圖自己查找,基于查找到的結果,再尋找專業的建議,效果一定會更好。這其實是一個趨勢,公眾正在養成一種習慣,有什么需求都會上地圖查詢,例如經常用手機地圖的“附近”功能,查看周邊的生活服務設施等。所以,順著我們的日常習慣,會很自然地想到地圖也可以提供公益類信息。希望大家在有公益需求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上公益地圖找找看。
## 運營:省級區域地圖的聯合眾包運營
為了拓展影響力,NGO2.0目前與位于湖南、陜西、安徽、河南、貴州、寧甘肅、黑龍江、云南、四川十省的支持性機構合作。由各個機構代理運營本省的區域地圖。經過授權,該省的支持型公益組織把省級地圖作為信息發布平臺,嵌入機構官網并自由添加模塊,實現與其他省內組織的資源對接與信息傳遞等功能。NGO2.0 給區域地圖戰略合作伙伴相應的激勵,比如通過線下的新媒體工作坊、線上的網絡課程,培養各個合作伙伴的新媒體使用能力,促使他們發展為當地的新媒體培訓型組織。
<center>

</center>
<center>
陜西公益地圖由陜西省婦源匯性別發展培訓中心運營,用代碼方式植入官網</center>
## 未來:公益地圖轉型為NGO評級數據庫
2016年,NGO2.0聯合商道縱橫,基于現有公益地圖中的數據,和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指南共同發起NGO評級數據庫。目標是促進企業CSR與公益項目之間的需求匹配和資源對接。用Internet、技術的手段,緩解企業和NGO信息不對成的問題。數據庫強調從企業CSR經理人的視角和需求出發,使用可衡量指標結構化的展示公益組織和公益項目,同時給出評級。
那“企業CSR的視角”又是如何定義的呢?商道縱橫總經理郭沛源依照在企業CSR行業內多年經驗,曾建議以下基礎標準:機構的業務范圍、區域范圍、專業能力、活躍度、口碑及規模等。這些都將成為數據庫指標的重要參考。
通過NGO評級數據庫,企業CSR部門能快速系統的找到匹配自己項目,同時又是靠譜的、小而美的公益組織,了解公益組織在做什么,做的怎樣,需要哪些企業資源。企業CSR部門通過數據庫初步篩選了潛在的公益合作伙伴后,數據庫運營方還可以提供更多對接服務。
從2011年上線到現在,公益地圖在五年之內經歷了九次改版、迭代與優化,從界面、運營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可以預見,在NGO評級數據庫的效果下,地圖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2016年,NGO2.0通過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了新書:《互聯網+公益,玩轉公益新媒體》。本書由NGO2.0秘書長王瑾教授及理事長周榮庭教授主編,這是國內第一本社會組織出版的“互聯網+公益”領域的專業書籍。上文案例均出自本書。
## 資源鏈接信息
項目發起人:王瑾。麻省理工學院比較媒體系和全球文化研究系教授、中國文化研究講座教授,MIT新媒體行動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與技術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大陸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以及9家國際學術期刊的編委,同時也是NGO2.0項目的發起人和秘書長。研究方向集中于全球與中國新媒體文化、新媒體應用、娛樂媒體與廣告營銷、公民媒體與技術公益等領域。曾獲得美國國家人文中心和哈佛大學Radcliffe跨學科研究中心等Fellowship。2007年至今,她擔任英國利茲大學媒體產業研究中心顧問、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中國社會和文化變遷研究中心國際顧問,兼任香港大學傳播學院項目評審委員會委員、出版過八本著作,其中《品牌新中國》享有英文、日語、阿拉伯語、漢語四種版本。《互聯網+公益,玩轉公益新媒體》的主編。
* 郵箱:info@ngo20.org
* 2.0公益地圖官方網站: http://www.ngo20map.com/
* NGO2.O官方網站:www.ngo20.org
* 公益地圖微信二維碼、 機構微信公眾號二維碼、《互聯網+公益,玩轉公益新媒體》購書鏈接:

- 封面
- 簡介
- 序言
- 張志東寄語
- 呂朝寄語
- 綜述
- 平臺篇
- 騰訊公益:以互聯網核心力量推動“人人可公益”
- 騰訊尋親:不忘初心,讓社會多一絲溫暖
- 微博打拐:網絡形勢下催生的全民打、防拐
- 順豐分享:更輕松、更有趣的公益方式
- 零分貝:讓扶貧更精準、高效
- YU益:青年公益一站式互聯網平臺
- 益博云天:公益新玩法,辦公再也不用買電腦了
- 生活篇
- 淘寶公益寶貝計劃:讓公益伴隨淘寶買賣
- 百度基金會:大公司的初心與小群體的福音
- 信息無障礙產品聯盟:讓所有人都平等享受現代文明
- 心聲:讓聽障者的世界變得更溫暖一點
- 綠色地球:垃圾也有“身份證”
- 完美代碼項目:給殘障人士開一扇互聯網技術就業的窗戶
- BottleDream:讓有意義的事情有意思
- CSDN信息無障礙知識庫:為障礙者撐起一片藍天
- 易保:互聯網保險創新的實踐
- 培訓篇
- 益修學院:垂直在非營利行業的線上職業教育平臺
- NGO2.0公益創客團:推動公益與極客的跨界協作
- 工具篇
- 騰訊云:IT為公益組織賦能
- Office 365助力非營利組織實現“云辦公”
- 靈析:數據,讓公益更有力量
- 隨手記:一個記賬軟件的透明公益路線圖
- 愛盟公益:愛盟的“互聯網+”公益之路
- 金數據:時間,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 極益科技:開源讓公益人做公益更容易
- 奇點公益:不僅是公益的維基百科
- NGO2.0公益地圖:中國公益組織的眾包數據庫
- 公益啦:為公益組織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 志愿者打卡器:記錄,讓公益有跡可循
- 嗖嗖公益:用信息化組織管理模式推動公益事業啟航
- 前車之鑒
- 互聯網尋親平臺
- 無障礙插件
- 附錄
- 白皮書迭代計劃
- 騰訊云:助力公益免費云服務計劃
- 合作媒體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