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iper在國內電信/數通產品的工程師的圈子外鮮有人知道,以至于我在各種場合的自我介紹中講到Juniper時,看著對方茫然的眼神,都會加上一句:“你知道思科公司嗎?我們是思科在全球的主要競爭對手。”不過,2014年年初Juniper名頭很噪,因為在Glassdoor[\[1\]](#anchor1) 的一份報告中,Juniper竟然超越Google和Facebook,是行業中工程師收入水平的No. 1。一時間國內媒體紛紛轉載,好多人第一次聽到了Juniper這個名字。
Juniper對我職業生涯的重要性,怎么說都不為過。離開Juniper之前,我在這里度過了五年半——占我可預期的職業生涯的1/8還多。在這里我認識了一個偉大的創業公司(NetScreen),并為能夠修改Ke Yan的代碼引以為榮;我得到了一個沒有天花板的舞臺,五年內三次晉升,一次轉崗(工程師轉為技術經理),有機會經歷三個不同的團隊,并作為技術經理管理一支不小的團隊;我得到了不錯的經濟回報,能在北京買得起房,養得起車,有閑錢能出國旅行。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在這里認識了很多人生導師——他們或是在工作中對我潛移默化,或是通過一對一的對話給我指點,讓我成長很多。我至今很感激Murphy、Shalang、Zhengyin、Meng、Frank、Qingming、Oliver、Paul和Pradeep給我的支持、幫助和鼓勵,他們引導我從青澀走向成熟。
舉兩個例子。
有一次一對一的對話,我曾跟我所在BU的CTO Oliver討教過如何從一個工程師(engineer)一步步升級到杰出的工程師(distinguished engineer)。他起身在白板上畫了一張圖:

他指著小人說:
> *這是你目前的位置,這是你想去的地方。你應該在你的腦海里深深印下目的地。你會經歷起起伏伏,遭遇到峽谷、溪流、亂石、霧霾……當你身處谷底時,你已經看不到你的目的地。很多人就此迷失。但是,如果你清醒地知道你要去哪兒,腦海中還保留著那份憧憬,那么你就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所有的阻礙都將成為一個個里程碑,被踩在你的身后……*
還有一個例子和中國研發中心的大老板Frank有關。當我剛被調到管理崗位時,他告誡了我以下兩點。
(1)當管理者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太年輕,生活的經歷不夠。有些事情只有到了一定歲數,才能體會到。
(2)做工程師,用腦子就可以了;做管理者,要用你的真心[\[2\]](#anchor12)。
也許現在你聽起來這些話像是心靈雞湯,但它對我的意義重大。*當你年輕的時候,有長輩對你耳提面命,請珍惜,那將是你寶貴的財富。*就像Frank說的,很多事情你唯有經歷才有感悟。二十出頭我讀老子、孔子,窮盡數載也不得其門,但三十歲之后,尤其做了父親之后,卻豁然開朗。
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例子,在此不多說了。
在我將辭職的消息告訴我的老板Shalang時,他對我非常支持,鼓勵我實現自己的夢想。Frank甚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以個人名義免費做我的咨詢師,幫我解惑,給我出主意。他甚至想為我提供資金上的支持,但是我拒絕了。初次創業,我對此非常謹慎——我沒有接受親戚朋友的一分錢。因為初次創業的風險太大,我不想讓家里人和朋友們為我而遭受損失。*花自己的錢和投資人的錢,我很安心,因為我們都為此深思熟慮過,并愿意承擔所有風險。*
盡管對Juniper依依不舍,但我還是選擇“Follow my heart”。下面是我離職的郵件。
> 親愛的朋友們:
>
> 很多人應該已經知道了,今天(2011/3/31)是我在Juniper的最后一天。在Juniper中國研發中心經歷了5年半美妙不凡的旅程后,我可以自豪而感激地說:我畢業了。Juniper是一家偉大的公司,它為那些愿意不斷學習和探索的人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加入Juniper是就目前而言我這輩子最重要以及最幸運的決定。
>
> 在過去的數年間,我遇到了很多很棒的同事。我的幾個老板都真心關注下屬的發展;我的同事們都非常杰出且很好相處。親愛的朋友們,沒有你們的無私幫助,我無法輕松地完成那一個個職業生涯的里程碑!
>
> 然而,小鳥終將離巢,飛向廣袤的藍天。離開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但當我找到了屬于我的命運后,便不得不遵從內心深處的召喚。雖然我選擇了一條布滿荊棘、可能讓我摔得鼻青臉腫的路,但我心中無悔,我相信我這些年來和你們一起經受的磨練會讓我挺過去。
>
> “拜拜”是一個難以啟齒的詞。借用CNN著名主持人Larry King離別前的一句話:my friends, instead of goodbye, how about so long?
>
> 謝謝!Tyr
我想我表達了我的全部感情。也正是在Juniper的熏陶下,我憧憬著我以后的公司也能為員工提供機會、經濟回報,獲得成長。可惜,我沒能做到這一點,這讓我至今耿耿于懷。
- - - - - -
[[1]](#ac1) 一個在線招聘網站。
[[2]](#ac12) To lead yourself, use your head, to lead others, use your heart.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專業書評
- 內容提要
- 主人公寄語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 夢想
- 途我睿的由來
- Alex和劍橋MBA
- iWeekend創業周末
- 合伙組建公司
- 依依辭別Juniper
- 申請助跑計劃
- 助跑計劃
- 創新工場初印象
- 種子融資
- 融資的目的
- 投資協議
- 期權池
- 清算優先權
- 反稀釋條款
- 關于投資協議的談判
- 等待進入創新工場
- 早期產品
- 概念
- 技術選型
- 語言和框架
- 數據庫選擇
- 心得
- 架構雜談
- 開發
- 與iWeekend再續前緣
- 完善拼圖
- 組建團隊
- 愿景和使命
- 發布Alpha版本
- 正式上線
- UX再造
- 天使投資
- 工具和社交之爭
- Demo Day
- 途客圈旅行助手
- Nanfang離職
- 加速計劃
- 新一輪招聘
- 結束編外身份
- 重鑄產品
- 苦中求樂——飛盤
- 復盤
- 敏捷實踐
- 可愛的實習生
- VIE和75號文
- 通宵上線
- 永定河峽谷徒步
- 產品經理之痛
- Tao神出走
- 途客圈旅行助手正式上線
- 旅行計劃大賽
- 破局的嘗試
- 矛盾爆發
- 風云再起
- 密云會議
- 裁人風波
- 踽踽獨行
- 搬離創新工場
- 項目代號:Cayman
- 開辟收入
- 分歧再起
- 產品代號:Ireland
- 有愛的夫妻檔組合
- 項目管理工具:teamspark
- 小寶降臨
- 最后的嘗試
- 和平分手
- 現金流告急
- 艱難抉擇
- 再度裁人
- 告別團隊
- 結束使命
- 新的思考
- 團隊
- 選擇合伙人
- 選擇技術合伙人(成為技術合伙人)
- 開發產品的能力
- 組建團隊的能力
- 領導團隊的能力
- 自我驅動的能力
- 招募團隊
- 建立自我提高的團隊
- 方向/市場
- 市場區隔
- 市場容量
- 產品之外的技術工具箱
- 場景1:新員工(工程師)入職
- 場景2:日常開發
- 流程
- 寫在最后的話
- 看完了